白辣蓼
A+医学百科 >> 药品百科 >> 中药百科 >> 白辣蓼 | 中药图典 |
白辣蓼 Bái Là Liǎo |
|
---|---|
别名 | 蓼子草、马蓼、假长尾叶蓼、假长尾蓼、山蓼 |
功效作用 | 解毒;除湿。主肠炎;菌痢;无名肿毒;阴疳;瘰疬;毒蛇咬伤;风湿痹痛 |
英文名 | |
始载于 | |
毒性 | |
归经 | 胃经、肝经、大肠经 |
药性 | 温 |
药味 | 辛 |
【药名】白辣蓼
【汉语拼音】bailaliao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gonum longisetum De Bruyn[P.caespitosum B1.var.longisetum(De Bruyn)Sieward;P.blumei Meissn.ex Miq.]
【归经】肝;胃;大肠经
【科属分类】蓼科
【主治】肠炎;菌痢;无名肿毒;阴疳;瘰疬;毒蛇咬伤;风湿痹痛
【生态环境】生于草地上。
【采收和储藏】夏、秋间采收,晾干。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及河南、陕西、湖北、湖南、贵州、云南等地。
【动植物形态】一年生草本,高30-50cm。茎直立,下部常伏卧,多分枝,节部稍膨大,无毛,通常粉红色,托叶鞘圆筒形,疏被长缘毛,毛与鞘等长或仅为鞘的1/2;叶互生;叶柄极短或无;叶片披针形,稀广披针形,长3-5(-8)cm,宽1-1.5(-2.5)cm,先端渐狭,钝头,基部楔形,两面无毛,边缘及背面中脉有伏生小刺毛。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较密,下部间断,长3-5cm;苞片漏斗状,先端斜截形,红色,无毛,边缘有长缘毛,每苞具5-6花;花被粉红色或暗红色,5裂,存花被内。花期7-9月,果期9-11月。
【功效分类】解毒药;除湿药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30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出处】《中华本草》
|
出自A+医学百科 “白辣蓼”条目 http://www.a-hospital.com/w/%E7%99%BD%E8%BE%A3%E8%93%BC 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关于“白辣蓼”的留言: | 订阅讨论RSS |
目前暂无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