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豆蔻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白豆蔻
Bái Dòu Kòu
白豆蔻
别名 多骨、壳蔻、白蔻、圆豆蔻、扣米、豆蔻
功效作用 行气暖胃,消食,宽中。治气滞,食滞,胸闷腹胀噫气噎膈,吐逆,反胃疟疾
英文名 cardamom, cluster, katsumadai seed,Round Cardamom, Fruit Java Amomum, Round Cardamom Fruit, round cardamon seed, Semen Amomi Cardamomi
始载于 本草拾遗
毒性 无毒
归经 肺经脾经
药性
药味

为姜科植物白豆蔻和爪哇白豆蔻成熟的果实。

目录

植物形态

Bk07a.jpg

白豆蔻:多年生草本。根茎匍匐,粗大有节,近木质。茎直立,圆柱状,高2~3米。叶2列,无叶柄,叶片线状披针形、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达23厘米,宽7.5厘米,罕达10厘米,先端狭渐尖,基部狭,边缘近波状,两面光滑,叶舌长达7毫米,先端2裂,被长硬毛。穗状花序生于

Bk144.jpg

根茎上,花茎连花梗长达8厘米;有卵圆形的鳞片,鳞片先端急尖,基部被短密绢毛;苞片卵圆形,先端急尖,被纤毛,灰色,长达3厘米;小苞片管状,3齿裂,稍被绢毛,长15毫米;花萼管状,3裂,被长柔毛,裂片刷状;花冠透明黄色,管部狭,长2厘米,喉部被小柔毛。裂片钝,长约1厘米,唇瓣倒卵形,长1.6厘米,先端微呈3裂状,中间厚,被微柔毛,黄色或带赤色条纹;侧生退化雄蕊钻状,长3毫米;花丝宽而有沟,长5毫米,花药长3毫米,药隔附属物3裂,3裂片等长,长方形反折;蜜腺2枚,半圆柱状,长2毫米;子房下位,被绢毛,3室,胚珠多数。蒴果扁球形,直径约1.5厘米,灰白色,3爿裂。

栽培于热带地区。分布泰国、越南、柬埔寨、老挝、斯里兰卡、危地马拉以及南美洲等地。我国广东、z西、云南亦有栽培。

植物的花(豆蔻花)、果壳(白豆蔻壳)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10~12月果实呈黄绿色尚未开裂时采收,除去残留的果柄,晒干。  

化学成分

Bk07c.jpg

果实含挥发油,其中有d-龙脑、d-樟脑、葎草烯及其环氧化物、1,8-桉叶素、α-及δ-拍帕烯、α-及β-蒎烯石竹烯、月桂烯、桃金娘醛、葛缕酮、松油烯-4-醇、香桧烯等。  

炮制

拣净杂质,筛去皮屑,打碎,或剥去果壳,取仁打碎用。

《纲目》:"白豆蔻入药去皮炒用。"  

药材

干燥果实,商品即称"豆蔻"。略呈圆球形,具不显著的钝三棱,直径约1.2~1.7厘米。外皮黄白色,光滑,具隆起的纵纹25~32条,一端有小突起,一端有果柄痕;两端的棱沟中常有黄色毛茸。果皮轻脆,易纵向裂开,内含种子20~30粒,集结成团,习称"蔻球"。蔻球分为3瓣,有白色隔膜,每瓣种子7~10粒,习称"白蔻仁"或"蔻米"。为不规则的多面体,直径3~4毫米,表面暗棕色或灰棕色,有微细的波纹,一端有圆形小凹点。质坚硬,断面白色,有油性。气芳香,味辛凉。以个人饱满,果皮薄而完整、气味浓厚者为佳。

Bk07d.jpg

主产越南、泰国等地。

另有一种小豆蔻,系姜科植物小豆蔻的干燥果实,呈长卵形,两端尖,具3钝棱,长1~1.5厘米,径约1厘米,表面乳白色至淡黄棕色。种子团3瓣,每瓣5~9粒,每粒种子长卵形或3~4面形,表面淡橙色至暗红棕色。断面白色。气芳香,味辣、微苦。

产地越南、斯里兰卡、印度等地。这种豆蔻,市场上亦有作白豆蔻使用者,但品质较差。  

药理说明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脾、胃经。

Bk141.jpg

【主要成分】含挥发油,其中有d-龙脑、d-樟脑、葎草烯及其环氧化物、1,8-桉叶素、a-及 r- 松油烯、a-及B-蒎烯、石竹烯、月桂烯、桃金娘醛、葛缕酮、松油烯-4-醇、香桧烯等。

【性状】类球形,直径0.8~1.2cm;表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有3条较深的纵向槽纹,顶端有突起的柱基,基部有凹下的果柄痕,两端均具有浅棕色绒毛。果皮易纵向裂开,内分3室,每室含种子约10粒。种子呈不规则多面体,背面略隆起,直径3~4mm,表面暗棕色,有皱纹。气芳香,味辛凉略似樟脑。

【功效】化湿行气,温中止呕。

【用量、用法】3-10克,煎服,后下;散剂2-5克。

【气味】 (仁)辛、大温、无毒。

【禁忌】阴虚血燥而无寒湿者忌服。  

功能主治

行气,暖胃,消食,宽中。治气滞,食滞,胸闷腹胀噫气噎膈,吐逆,反胃疟疾。 ①《开宝本草》:"主积冷气,止吐逆,反胃,消谷下气。"

②《本草图经》:"主胃冷。"

③《医学启源》:"《主治秘要》云,肺金本药,散胸中滞气,感寒腹痛,温暖脾胃,赤眼暴发,白睛红者。"

④杨士瀛:"治脾虚疟疾,呕吐寒热,能消能磨,流行三焦。"

Bk07f.jpg

⑤王好古:"补肺气,益脾胃,理元气,收脱气。"

⑥《纲目》:"治噎膈,除疟疾,寒热,解酒毒。"

⑦《本草备要》:"除寒燥湿,化食宽膨。"  

药方搭配

①治胃口寒作吐及作痛者:白豆蔻仁三钱。为末,酒送下。(《赤水玄珠》白豆蔻散)

Bk07g.jpg

②治胃气冷,吃饭即欲得吐:白豆蔻子三枚,捣,筛,更研细,好酒一盏,微温调之,并饮三、两盏。(《随身备急方》)

③治脾胃气不和,止脾泄泻痢:白豆蔻二两(用仁,一半生一半熟),枳壳半斤(去瓤,以浆水煮软,麸炒令香止),肉桂二两(去皮),橘皮二两(去瓤,炒,切细),诃子二两(去核,半生半熟),当归二两(洗)。上六味,杵为末,每服-钱,水一中盏。姜、枣同煎至七分,稍温服。如要丸,用好枣,浆水煮,去皮核,细研,为丸如桐子大。以姜擘破,炒令黑色,入水煎汤,下十五丸。(《博济方》白豆蔻散)

④治气膈脾胃,全不进食:白豆蔻仁、缩砂各二两,陈米一升(淘洗,略燕过,铫内炒),丁香半两(不见火)。上为细末,枣肉为丸,如小赤豆大。每服五、七十丸至百丸,米饮下。(《魏氏家藏方》太仓丸)

⑤治妊娠呕吐:白豆蔻一钱,竹茹三钱,大枣三枚,鲜姜一钱。将生姜捣碎取汁,前三药煎取一茶杯(约50~60毫升)过滤,冲姜汁服。(《武汉医药卫生》(3):288,1959)

⑥治小儿吐乳胃寒者:白豆蔻仁十四个,缩砂仁十四个,生甘草二钱,炙甘草二钱,为末,常掺入儿口中。(《世医得效方》)

⑦治呕吐哕:白蔻藿香半夏陈皮、生姜。水煎服。(《沈氏尊生书》白豆蔻汤)

⑧治产后呃逆:白豆蔻、丁香各半两。研细,桃仁汤服一钱,少顷再服。(《乾坤生意》)  

药用植物栽培

Bk07h.jpg

生物学特征性,喜温暖、凉爽、湿润气候,幼苗遇短时9.5℃低温时,停止生长,叶片干缩,叶尖焦枯。成年植株遇0℃时地上部分死亡。极端高温达41℃,有荫蔽条件下,能正常生长。以选向阳、富含有机质的壤土或砂质壤土栽培,不宜在粘土或砂砾土种植。

栽培技术用种子和分株繁殖。

种子繁殖:采收成熟果实,剥除果壳.搓洗净果肉,将种子摊于室内阻于,播前在露天湿沙催芽两星期。条播,行距12cm。实生苗长叶2-3片时,间苗移于新的苗畦或营养袋中,畦裁行株距12cm×5cm。经培育1年便可定植于大田。

分株繁殖:从大田株丛中,选取茎3-5条相连在一起的壮实幼龄植株,用小刀将与母丛相连的根茎切断后拔出,便可直接定植。种植前先种好荫蔽树。海南省于春季3-4月或秋季8-9月进行;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于5-6月定植,行株距为(2-1.5)m×1m。每1hm2种植4995-6660丛。

田间管理定植后新株每年除草4-5次。至开花结果年限,在开花前要清除株丛内的杂草及枯枝落叶,收果后,要剪除枯、病、残株。每年施肥5-6次,以施土杂肥为主。在海南平原地区,因缺少传粉昆虫,必须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可提高成果率。

病虫害防治病害有摔倒病、茎枯病、叶枯病,可用多灵菌、托布律或铜氨液喷洒。  

临床应用

【应用】1.用于湿滞中焦及脾胃气滞的脘腹胀满,不思饮食等。有化湿行气之功。常与厚朴、陈皮等同用;湿温初起,胸闷不饥舌苔浊腻,湿邪贪重者,配滑石薏苡仁杏仁等,如三仁汤;若热邪偏重者,可与黄芩、滑石等同用,如黄芩滑石汤

2.用于呕莫过于。有行气、温中、止呕作用。尤以胃寒湿阻气滞呕吐最为适宜。可单用为末服,或配藿香、半夏等药同用。小儿胃寒叶乳,可与砂仁甘草同研细末,常掺口中。  

古籍典注

Bk07i.jpg

【古籍论述】唐段成式《酉阳杂俎.木篇》:“白豆蔻,出 伽古罗国 ,呼为多骨。形似芭蕉,叶似杜若,长八、九尺,冬夏不凋,花浅黄色,子作朵如蒲萄,其子初出微青,熟则变白,七月采。”

《本草纲目.草三.白豆蔻》:“白豆蔻子,圆大如白牵牛子,其壳白厚,其仁如缩砂仁,入药,去皮炒用。”

《开宝本草》:“主积冷气,止吐逆,反胃,消谷下气。”

《珍珠囊》:“散肺中滞气,消谷进食。”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其用有四:破肺中滞气,退口中臭气,散胸中冷气,补上焦元气。”

《纲目》:“治噎膈,除疟疾,寒热,解酒毒。”

用于湿阻中焦,脾胃气滞证。如《圣济总录》白豆蔻丸。

用于恶心呕吐,如《沈氏尊生书》白豆蔻汤;用于湿温初起。

《得宜本草》:“得砂仁、甘草,治小儿吐乳;得砂仁、丁香、陈皮,治胃反。”

附方 白豆蔻是治吐名药,也治噎膈,除疟疾寒热。  

烹饪指导

1. 白豆蔻忌见火。

2. 可粉碎但不可炒用,否则将失去或减弱其特有的芳香美味。

3. 湿温初起,身热不扬,胸闷不饥,湿重于热者,可与杏仁、薏苡仁、滑石等配伍

4. 脾胃寒湿呕吐者,可与半夏、藿香、生姜等配伍。

5.烹调用途:作调味料,可去异味,增香辛。用于配制各种卤汤及供制卤猪肉、烧鸡之用。亦为咖喱粉原料之一。  

食疗价值

姜科草本植物白豆蔻的成熟果实。产于越南、泰国、老挝等地,我国产于云南、广东、广西。秋季采收,晒干生用,用时捣碎。

性味辛温。有与砂仁相似的化湿行气、温中止呕的功用。常与砂仁同用。

参看

关于“白豆蔻”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