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泻要方
A+医学百科 >> 痛泻要方 |
痛泻要方为治肝脾不和之痛泻的常用方,由炒白术、炒白芍、炒陈皮、防风四味中药组成。方用白术燥湿健脾,白芍养血泻肝,陈皮理气醒脾,防风散肝舒脾。四药相配,可以补脾土而泻肝木,调气机以止痛泻。该方现代常用于急性肠炎、慢性结肠炎、小儿泄泻、慢性泄泻、肠道易激综合征等属肝旺脾虚者。从治疗应用剂型上,急症痛泻要方以汤剂为主,巩固治疗是以散剂或冲剂为主,故痛泻要方的汤剂起效快,起效急,固体剂型则作用较缓和。
目录 |
方源考证
⑴痛泻要方,原名白术芍药散,出自《景岳全书》引刘草窗方,因张景岳称之为“治痛泻要方”,故有今名。
⑵痛泻要方最早载于《丹溪心法.泄泻卷》篇。书中虽无方名,但所列药味(防风、白芍、白术、陈皮)与痛泻要方完全一致并标明治“痛泻”字样,主要功效为调和肝脾“抑木扶土”大凡肝强脾弱患者应用即有效。
方剂介绍
【方名】 痛泻要方
【出处】 《景岳全书》引刘草窗方 ;《丹溪心法》。
【异名】白术芍药散(《古今医统》卷三十五)。
【组成】炒白术90克 白芍(炒)60克 陈皮(炒)45克 防风60克
【方歌】 痛泻要方陈皮芍 防风白术煎九煎 补泻并用理肝脾 若非食伤医便错
【主治】 脾虚肝旺之痛泻。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泻后痛缓(或泻后仍腹痛),舌苔薄白,脉两关不调,左弦而右缓者。
【用法】或煎、或丸、或散皆可用。
【各家论述】
痛泻之证由土虚木乘,肝脾不和,牌运失常所致。《医方考》说:“泻责之脾,痛责之肝;肝责之实,脾责之虚,脾虚肝实,故令痛泻。”其特点是泻必腹痛。治宜补脾抑肝,祛湿止泻。方中白术苦甘而温,补脾燥湿以治土虚,为君药。白芍酸寒,柔肝缓急止痛,与白术相配,于土中泻木,为臣药。陈皮辛苦而温,理气燥湿,醒牌和胃,为佐药。配伍少量防风,具升散之性,与术、芍相伍,辛能散肝郁,香能舒脾气,且有燥湿以助止泻之功,又为牌经引经之药,故兼具佐使之用。四药相合,可以补脾胜湿而止泻,柔肝理气而止痛,使脾健肝柔,痛泻自止。
《医方集解.和解之剂》:“此足太阴、厥阴药也。白术苦燥湿,甘补脾,温和中;芍药寒泻肝火,酸敛逆气,缓中止痛;防风辛能散肝,香能舒脾,风能胜湿,为理脾引经要药;陈皮辛能利气,炒香尤能燥湿醒脾,使气行则痛止。数者皆以泻木而益土也。”
【化裁】
⑴ 久泻者,加炒升麻以升阳止泻;舌苔黄腻者,加黄连、煨木香以清热燥湿,理气止泻。
【现代运用】
急慢性肠炎、慢性结肠炎、神经性腹泻、肠道易激综合征、小儿消化不良等证属肝强脾弱者。
【注意事项】
药理研究
董桂兰等于1987年对痛泻要方进行了药理研究:痛泻要方对家兔与小白鼠小肠(离体肠管、在体肠管、痉挛肠管)运动及抑菌等的药理作用,结果表明该方能抑制家兔离体与在体肠管运动。对氯化乙酰胆碱、硝酸毛果芸香碱、水杨酸毒扁豆碱及氯化钡所引起的肠管痉挛有显著的解痛作用,并有抗组胺作用。心得安和妥拉苏扑不能对抗家兔肠平滑肌的抑制作用,故痛泻要方对家兔肠平滑肌的抑制作用,主要是通过作用于M受体而产生的,并非作用于α与β受体所致。通过抑菌实验证实,痛泻要方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
临床医案
⑴过敏性结肠炎 患者,男,43岁,腹痛腹泻反复发作2年余,每因情绪变化而引发,近来亦常饮酒或食鸡蛋诱发,每发病前先腹痛而后泄泻,泻下粘液为主,泻后痛减,西医诊为“过敏性结肠炎”,曾用庆大、痢特灵及抗过敏药治疗无效,改服中药,就诊时症见:痛泻次数频繁,1日~8次,形体消瘦,神情倦怠,胃纳不佳,脉弦细,苔薄微腻。投白芍、山药、败酱草、蒲公英、炒薏仁各20g,白术,党参、炙甘草各15g,防风12g,陈皮、砂仁各10g,水煎服6剂后,腹痛腹泄次数明显减少,胃纳转佳,二诊继服上方6剂,近1年来未再复发。
按:本案发病与精神因素,饮食过敏关系密切,肝气横逆乘侮脾土是本病机关键,本当“抑肝扶脾”治之,然庆大、黄连为苦寒之品,非但无此效应,相反更损脾土,致使痛泻发作频繁,启用痛泻要方,重用白术、白芍并配以党参、山药、砂仁、苡仁、败酱草等乃集抑肝扶脾,清肠化湿为一体,标本兼治而获速效。
⑵过敏性腹部紫癜 患者,女,51岁,因吃海鲜致胃脘不适,渐则腹痛频作,痛后泻泄,开始泻下粘液,后挟鲜血,并见皮肤风团与紫癜,治以抗过敏、抗炎药物庆大霉素,扑尔敏、维生素C等,无明显缓解,因腹泻频作难输液,改服中药。依据其腹痛阵作,痛时欲便,脉弦缓等主症选痛泻要方加味,方如下:防风、赤白芍各15g,苍术、白术、藿香、甘草各10g,连翘12g,连服3剂,腹痛、腹泻愈,全身风团减轻,再以前方加炒荆芥、党参各15g,继5剂病痊愈。
按:本案为劳累过度饮食诱发,脾气虚为本,肝木乘之,病机与痛泻方相吻合,故用本方抑肝扶脾,治本为主,并针对暑湿,加银翘、葛根、苍术、黄柏等清解暑湿之品,体现证因互参,标本兼治。
⑶ 经行腹泻 患者,36岁,经行腹泻1年余。1年前因经行期间突发精神刺激而发下腹痛,痛时欲便,便下粘液,日数次,未经治疗。停经则痛泻俱除,以后每因经行则腹痛、腹泻、腹胀,近几个月来病情加重,除上述症外,见胸胁痞满,精神倦怠,时有呕恶,经量变少,经色暗夹有血块,就诊时查腹肌紧张,下腹压痛,无反跳痛,血常规正常,舌质紫暗,舌苔薄白而腻,初用防风12g,赤白芍15g,白术15g,陈皮10g,香附10g,炒枳壳12g,半夏10g,厚朴10g,炒当归10g,川芎10g,丹皮10g,红花10g,连服5剂,呕恶止,经色变红,血块减少;二诊原方加党参15g,炙甘草6g,大黄炭6g,服6剂,月经干痛泻止,随访未再发。
按:本案三皆为郁怒伤肝,木乘脾所致,病久则气滞血瘀,治痛泻药方为主,辅以香附、枳壳、当归、川芎理气,加党参、炙甘草、大黄炭共奏抑肝扶脾之功。
⑷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治疗 肠易激综合征(IBS)为消化道、精神状态与肠腔因素相互作用所致的综合征,累及小肠、大肠的运动,有不同程度的腹痛、便秘或腹泻、腹胀,大便性状异常,粘液性腹泻、排便不尽感,通常由饮食而引起,更为典型的是在进餐期间或餐后立即出现。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运用痛泻要方治疗IBS,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韩志贞用痛泻要方加味汤剂治疗肠易激综合征96例,结果治愈67例,好转20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90.62% 。胥爱娣用痛泻要方汤剂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泄泻36例,患者分A组36例、B组33例。A组服用痛泻要方为基本方,不同症状用不同加减方,B组用逍遥丸,结果总有效率A组为94%,B组为66% [3] 。杨素霞用痛泻要方为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28例,取得良好疗效 。朱雄雄用加味痛泻要方(防风、炒白术、陈皮、白芍、苏梗、乌药、制香附)治疗肠易激综合征53例,发作期以汤药为主,缓解后以胶囊为主,结果:症状消失27例,有效2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22% 。陈德珍等用痛泻要方加味(白术、陈皮、防风各10g,白芍12g,鱼腥草30g,乌梅6g)治疗结肠激综合征108例,大多数病人服药1~2周,腹泻次数减少,继续服2周,大便1~2次/日,基本成形,腹泻止,随访半年,69例大便1次/日,23例~2次/日,17例~3次/日,基本成形或软便。罗国庆用香连固肠汤合痛泻要方(川黄连6g,炒白术12g,炮干姜、广木香、防风、乌梅各10g,党参、赤芍、白芍各15g,秦皮、防风、陈皮、炙甘草各9g)加减治疗肠易激惹综合征30例,每日剂,2周为1个疗程,本组病例全部治愈。
关于“痛泻要方”的留言: | 订阅讨论RSS |
目前暂无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