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草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狮子草
Shī Zi Cǎo
别名 九头狮子草、滇香菜菜、小疙瘩、四棱草、血剑草小铁牛、疙瘩草
功效作用 祛风利湿活血通经解毒消肿。主感冒风湿骨痛偏瘫食积痛;痢疾黄疸痛经经闭崩漏瘰疬梅毒疮疡;单板机疹;风疹;疥癞;跌打损伤狂犬毒蛇咬伤
英文名  
始载于  
毒性  
归经  
药性
药味

【拼音名】 Shī Zi Cǎo

【别名】 九头狮子草、滇香菜菜、小疙瘩、四棱草、血剑草小铁牛、疙瘩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不育红的根茎或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abdosia yuennanensis(Hand.Mazz.)Hara[Plectranthus yuennanensis Hand.Mazz.]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不育红,多年生草本,高30-70cm。根茎木质,块茎状,具红色的芽眼,其上生出一或多茎。通常不分枝,四棱形;被白色糖秕状短柔毛及混生的具节柔毛。叶对生,狭或阔卵形,长2.5-6cm,宽1.4-3.8cm,先端锐尖稀钝,基部楔形,无柄,或渐狭成具翅的假柄,边缘具圆齿,上面密被或疏被糙伏毛,下面密被紫色腺点,尤其是脉上有糖秕短硬毛。圆锥花序顶生,有时侧生,长7-34cm,被腺短柔毛,上聚伞花序组成;最下中的苞叶叶状,向下渐小,上部的披针形或三角形,长2-3mm,全缘;苞片狭披针形或线形,远较长3-13mm的丝状花梗为短;花萼小,钟形,被红色腺点及短柔毛,萼齿5,略短于萼筒,二唇形,后3齿小,前2齿较大,但均为阔卵形,果时花萼长至5mm;花冠长4-5mm,冠筒淡黄色或白色,直,略超过花萼,基部直径约1.5mm,向上增宽,冠檐二唇形,上唇黑紫色或深紫畿色,长约与冠筒相等,具4圆裂,裂片卵形,极外反,下唇淡黄色,具紫色斑点,与上唇近等长,狭卵形,伸展,扁平;在雄蕊退化的雌性花中雄蕊内藏于下唇中两性花中则雄蕊与雌蕊一样长长地伸出。小坚果小,卵形,略扁,深褐色。花、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松林下或草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

化学成份】 叶含狮子草素甲、乙、丙(rabyuennaneA、B、C),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熊果酸(ursolic acid0,山楂酸(crataegolic acid),豆甾醇(stigmasterol)和β-谷甾醇(β-sitosterol)。

【性味】 味辛;苦;性微温

【功效与作用】 祛风利湿活血通经解毒消肿。主感冒风湿骨痛偏瘫食积痛;痢疾黄疸痛经经闭崩漏瘰疬梅毒疮疡;单板机疹;风疹;疥癞;跌打损伤狂犬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或研末;或泡酒。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洗。

【摘录】 《中华本草》

关于“狮子草”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