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液流出
A+医学百科 >> 淋巴液流出 |
淋巴液:(又称淋巴) 成份与组织液相同,因是由血液经微血管所渗出来的,所以不含红血球,而且蛋白质为血液的四分。淋巴液具有防止病原体感染的作用。一旦引起感染时,淋巴液会从毛细血管中渗出,聚集在淋巴管防止感染。
目录 |
淋巴液流出的原因
淋巴液流出的诊断
从淋巴管引流入血液循环的淋巴液每小时约120ml,其中经胸导管引流入血液的淋巴液每小时约100ml,从右淋巴导管进入血液的淋巴液每小时约20ml。平均每日生成淋巴液约2-4L,大致相当于人体血浆的总量。值得指出的是,淋巴液中共含有蛋白质约195g。因此淋巴液回流入血液对保存血浆量与血浆蛋白有重要意义。
淋巴液流出的鉴别诊断
淋巴液流出症状需要做如下鉴别。
(一)毛细淋巴管的结构和通透性
毛细淋巴管的内皮细胞通过结合细丝连接到外周结缔组织,在毛细淋巴管起始处,内皮细胞的边缘相互覆盖,形成只能向管腔内开启的单向活瓣,阻止进入淋巴管的组织液返流入组织间隙。组织间隙中的胶原纤维和毛细淋巴管之间的胶原细丝可以拉开相互重叠的内皮细胞边缘,使内皮细胞之间出现较大的缝隙,便于组织液进入毛细淋巴管。
(二)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
淋巴液来源于组织液,通过毛细淋巴管稍膨大的盲端吸收,其吸收的动力来源于组织液与毛细淋巴管内淋巴液之间的压力差。压力差升高则淋巴液产生的速度加快。组织液一旦进入淋巴管就成为淋巴液,因而其成分与该处的组织液非常相近。毛细淋巴管彼此吻合成网,逐渐汇合成较大的集合淋巴管,集合淋巴管壁平滑肌的收缩活动和淋巴管腔内的瓣膜共同构成"淋巴管泵",可促进淋巴回流。
正常成年人在安静状态下每小时大约有120ml的淋巴液进入血液循环。来自右侧头颈部、右臂和右胸部的约20ml的淋巴液经由右淋巴导管导入静脉,其余100ml的淋巴液都通过胸导管导入静脉。人体每天大约生成2~4L的淋巴液,大致相当于全身的血浆总量。
(三)影响淋巴液生成和回流的因素
组织液和毛细淋巴管内淋巴液之间的压力差是促进组织液进入淋巴管的动力。因此,凡是能增加组织液压力的因素都能增加淋巴液的生成。如毛细血管血压升高、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组织液胶体渗透压以及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等。"淋巴管泵"可促进淋巴回流。此外,外周骨骼肌的节律性收缩、相邻动脉的搏动以及外部物体对组织的压迫等,都可以促进淋巴回流。而淋巴管和淋巴结急慢性炎症、肉芽肿形成、丝虫虫体等均可引起淋巴系统阻塞,引起淋巴窦和淋巴管扩张。"象皮肿"是晚期丝虫病时皮肤的突出病变,多见于下肢、阴囊等处。由于丝虫虫体阻塞淋巴管,淋巴液回流受阻,阻塞部位的下端发生淋巴水肿,组织间隙内有多量淋巴液贮积。由于淋巴液含蛋白质,可刺激纤维组织增生,而增生的纤维组织又可加重淋巴液的滞留。这样反复作用的结果,造成皮下组织增生,皮肤粗糙增厚,与幼象的皮肤相似,故称"象皮肿”。
从淋巴管引流入血液循环的淋巴液每小时约120ml,其中经胸导管引流入血液的淋巴液每小时约100ml,从右淋巴导管进入血液的淋巴液每小时约20ml。平均每日生成淋巴液约2-4L,大致相当于人体血浆的总量。值得指出的是,淋巴液中共含有蛋白质约195g。因此淋巴液回流入血液对保存血浆量与血浆蛋白有重要意义。
淋巴液流出的治疗和预防方法
抗感染治疗。
参看
- 外阴淋巴管瘤
- 衣原体感染症
- 感染性疾病所致贫血
- 食管念珠菌感染
- 小螺菌感染
- 堪萨斯分枝杆菌感染
- 楚尔盖分枝杆菌感染
- 瘰疬分枝杆菌感染
- 偶发分枝杆菌感染
- 出血败血性巴斯德菌感染
- 溃疡分枝杆菌感染
- 龟分枝杆菌感染
- 胞内分枝杆菌感染
- 嗜血流感杆菌的皮肤感染
- 海鱼分枝杆菌感染
- 绿脓假单胞菌属感染
-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 人疱疹病毒-6型感染
- B疱疹病毒感染
- 肾皮质化脓性感染
- 淋球菌感染
- 集聚肠杆菌感染
- 阴沟肠杆菌感染
- 卡他莫拉菌感染
-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 不动杆菌感染
- 克雷白杆菌属感染
- 流感嗜血杆菌感染
- B链球菌群感染
-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
- 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
- 肠病原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
- 肠毒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
- 嗜水气单胞菌感染
- 幽门螺杆菌感染
- 其他沙门菌感染
- 其他弧菌感染
- 肺炎衣原体感染
- 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感染
- 微小病毒感染
- 肠道病毒71型感染
- 柯萨奇病毒感染
- 腺病毒感染
- 冠状病毒感染
-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感染
- 淋巴瘤
- 全身症状
关于“淋巴液流出”的留言: | 订阅讨论RSS |
目前暂无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