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萨斯分枝杆菌感染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堪萨斯分枝杆菌感染(mycobacterium kansasii infection)在1953年在美国堪萨斯城首先发现,以后世界各地均有发现,感染率呈上升趋势。水可能是本菌的栖息地。

目录

堪萨斯分枝杆菌感染的病因

(一)发病原因

堪萨斯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kansasii)系慢生长、光产色分枝杆菌。37℃为最适生长温度,约1~3周可形成菌落,45℃不能生长,在鸡蛋固体培养基上可形成S形菌落,偶有R形,易于乳化。在暗处培养不产生色素,菌落经光照射后可产生红色结晶样红萝卜素样色素,此为本菌的特点。涂片抗酸染色可见交叉棒状杆菌,多含一至数个异染颗粒。硝酸还原试验和吐温水解试验呈阳性,烟酸试验、过氧化酶及中性红试验均呈阴性。小鼠接种致敏性,腹腔内接种可引起肝、脾、淋巴结自限性肉芽肿

(二)发病机制

NTM对于人类致病的潜能不尽相同。总体来说,作为一个类别,对于人类的致病毒性不像结核分枝杆菌那么强烈,可以移生于人体表面和分泌物,不致引起疾病。组织侵袭一般是事出有因,即发生在已有局部或系统性防御机能障碍宿主。堪萨斯分枝菌侵入受伤的皮肤伤口,可发生局限性皮损,主要引起肺部感染

堪萨斯分枝杆菌感染的症状

主要侵犯肺部,偶可侵及皮肤而发生皮损。皮损好发于易受外伤的部位,如四肢、面部。为状隆起的不规则结节,有的可像孢子丝菌病,开始于手背,然后扩展到前臂伸侧。面部皮损可呈色素性结痂的损害,除去痂皮见浅溃疡下肢皮损可以在几年内逐渐扩大成大面积的疣状肉芽肿性斑块,下肢可有轻度水肿局部淋巴结不肿大,无全身症状

堪萨斯分枝杆菌感染的诊断

堪萨斯分枝杆菌感染的检查化验

脓肿坏死组织中可查到抗酸杆菌

表皮层增厚,角质增生伴角化不全。真皮内慢性肉芽肿性炎症,见有单核或多核巨细胞,可伴小脓肿或坏死。

堪萨斯分枝杆菌感染的西医治疗

(一)治疗

较为敏感的药物有米诺环素(美满霉素)、吡嗪酰胺环丝氨酸乙硫异烟胺等药,以长期联合用药为宜,也有报告使用冻干卡介苗及本菌菌苗有效,也可试用转移因子

(二)预后

参看

关于“堪萨斯分枝杆菌感染”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