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毒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肠毒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由肠毒性大肠埃希杆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 enteritis,ETEC)引起的肠道传染病。ETEC是近来人类霍乱样病人大便中新发现的一组致腹泻大肠埃希杆菌,是发达国家“旅游者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是“成人霍乱综合征”的常见原因,也是小儿腹泻的重要病原,其发病率仅次于轮状病毒。在孟加拉国,ETEC所致腹泻占全部腹泻的30%~60%,形成区域性流行。302医院于1982年在国内首次发现本病。

目录

肠毒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的病因

(一)发病原因

ETEC定居于小肠表面,不损坏也不侵入肠黏膜上皮细胞,通过产生肠毒素引起分泌性腹泻。常见的血清型有10余种,如O6、O8、O15、O25、O27、O42、O63、O87、O148、O159等。

(二)发病机制

肠毒素分不耐热肠毒素(LT)和耐热肠毒素(ST)2种。1株大肠埃希杆菌可同时产生LT和ST,也可只产生1种。LT是一种蛋白质,由1个A亚单位和5个B亚单位组成,分子量为85000,60℃ 10min即可灭活。其抗原性毒性霍乱毒素相似,引起腹泻的机制也与霍乱毒素相同,刺激细胞环磷酸腺苷(cAMP)增多,引起小肠持续过度分泌而腹泻。ST是一种低分子量(5000)多肽半抗原,100℃ 30min活性仍不丧失,有STa和STb两个亚型,与肠上皮细胞膜上的神经节苷脂受体结合,刺激细胞环磷酸鸟苷(cGMP)增多,使小肠短期过度分泌引起腹泻。由LT与ST所致之分泌性液体相同,近似于等渗,碳酸氢根浓度为血浆的两倍左右,钾离子为血浆的5~6倍。

肠毒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的症状

1.潜伏期 一般为0.5~7天。

2.症状 表现为分泌性腹泻,为水样便。伴有腹部痉挛恶心呕吐寒战头痛肌痛,很少发热,病程4~7天。病情轻重不等,可以仅有轻微腹泻,也可呈重症霍乱样,重度脱水酸中毒,甚至死亡。成人常感染产ST和LT的菌株,小儿以单产ST的菌株多见,故成人腹泻较重,持续时间长。302医院收治1例成人ETEC肠炎患者,每天水样便多达9000ml,病程长达38天。

根据临床及流行病学特征可提出拟诊。

肠毒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的诊断

肠毒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的检查化验

确诊必须大便培养大肠埃希杆菌并检测ST、LT阳性。

肠毒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的鉴别诊断

主要应与霍乱进行鉴别,其次需要鉴别的尚有病毒性肠炎沙门菌肠炎等。

肠毒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的并发症

并发脱水,酸中毒等。

肠毒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1.预防医院交叉感染

2.应使用多西环素治疗,可缩短排菌时间

肠毒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的西医治疗

(一)治疗

本病有自限性倾向,轻者可不用抗生素治疗,重者抗菌治疗后可缩短排菌时间,主要选用司氟沙星(司帕沙星)或诺氟沙星合用十六角蒙脱石小檗碱。剂量同EPEC之治疗。本病治疗重点是纠正脱水酸中毒低血钾,轻症可用ORS液,重者需要静脉补液,首选“5∶4∶1”液,即每1000ml液体加氯化钠5g、碳酸氢钠4g、氯化钾1g。

(二)预后

ETEC肠炎预后良好,重者有如霍乱样,中重度脱水,酸中毒,甚至死亡。

参看

关于“肠毒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