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花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柿花
Shì Huā
别名  
功效作用 痘疮破烂。柿花晒干为末,搽之。
英文名  
始载于 滇南本草
毒性  
归经 肺经脾经
药性
药味

柿花

(《纲目》)

【汉语拼音】shi hua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iospyros kaki Thunb.

异名柿饼(《日用本草》) ,干柿(《日华子本草》),柿干(《本草备要》)。

【来源】为柿科植物柿的果实经加工而成的饼状食品,有白柿、乌柿两种。植物形态详"柿蒂"条。

【制法】参见柿霜

性味】甘涩,寒。

①陶弘景:"日干者性冷;火熏者性热。"

②《日华子本草》:"平。"

③《纲目》:"白柿,甘,平,涩,无毒;乌柿,甘,温,无毒。"

④《本草通玄》:"甘寒而涩。"  

功用主治

【功用主治】润肺,涩肠,止血。治吐血咯血血淋肠风,痔漏,痢疾

①《别录》:"火柿主煞毒。疗金疮,火疮,生肉止痛。"

②陶弘景:"乌柿,火熏者断下,又疗狗啮疮。"

③《本草拾遗》:"日干者温补,多食去面皯,除腹中宿血;火干者,人服药口苦及欲吐逆,食少许立止。"

④《日华子本草》:"润声喉,杀虫。"

⑤《嘉佑本草》:"厚肠胃,涩中,健脾胃气,消宿血。"

⑥《日用本草》:"涩肠止泻,杀小虫,润喉音。治小儿秋深下痢。"

⑦《纲目》:"白柿治反胃,咯血,血淋,肠澼,痔漏下血。"

⑧《本草通玄》:"止胃热口干,润心肺,消痰。治血淋。便血。"  

用法与用量

【用法与用量】内服:生食、煎汤或烧存性散剂

【宜忌】脾胃虚寒,痰湿内盛者不宜食。

【选方】①治痰嗽带血:青州大柿饼,饭上蒸熟,批开,每用一枚,掺真青黛一钱。卧时食之,薄荷汤下。(《丹溪纂要》)

②治咳嗽吐痰:干柿烧灰存性,蜜丸,滚水下。(《滇南本草》)

③治吐血、咯血、嗽血、咳血,及小便淋血、肠风泻血、痔热流血等证:柿饼一斤(青州出者,去蒂核),枇杷叶(刷去毛)、白果肉(去衣)、怀熟地各四两,生姜皮一两(炒焦黑),百部五两,天门冬麦门冬(俱去心)各六两。用水五十碗,熬至十碗,滤出渣,再如法煎,共三次,取汁共三十碗,总和一处,入砂锅内,慢火熬至五碗,加炼蜜六两,收贮净磁瓶内。每早、午、晚各服十馀茶匙,白汤调服。(《本草汇言》)

④治热淋涩痛:干柿、灯心等分。水煎日饮。(《纲目》)

⑤治小便血淋:白柿、乌豆盐花煎汤,入墨汁服之。(《经验方》)

⑥治血淋:干柿,烧灰存性,为末。米饮调服。(《世医得效方》柿焚散)

⑦治肠风下血:棉花核(炒黑,去壳)三两,侧柏叶(炒黑)四两,槐米(炒)一两。柿饼蒸烂捣丸,清晨滚汤下四、五钱。(《绛囊撮要》柿饼丸)  

名家论述

《纲目》:"柿乃脾、肺血分之果也。其味甘而气平,性涩而能收,故有健脾涩肠,治嗽止血之功。盖大肠者肺之合,而胃之子也。按方勺《泊宅编》云,刘掾病脏毒下血凡半月,自分必死,得-方,只以干柿烧灰,饮服二钱遂愈。又王缪《百》云,曾通判子病下血十年,亦用此方一服而愈,为散为丸皆可。与本草治肠澼,消宿血,解热毒主义相合,则柿为太阴血分之药,益可征矣。又《经验方》云,有人三世死于反胃病,至孙得一方,用干柿饼同干饭日日食之,绝不用水饮,如法食之,其病遂愈,此又一征也。"

关于“柿花”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