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木白皮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枇杷木白皮
Pí Pá Mù Bái Pí
别名 枇杷树二层皮
功效作用 降逆和胃,止咳止泻解毒。主呕吐呃逆久咳久泻,痈疡肿痛
英文名 Loquat bark
始载于 本草图经
毒性  
归经 胃经
药性
药味

药名

枇杷木白皮

别名

枇杷树二层皮

汉语拼音

pi pa mu bai pi

英文名

Loquat bark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Eriobotrya japonica(Thunb.) Lindl.[Mespilus japonica Thunb.]

归经

胃经考证

出自《本草图经》。

科属分类

蔷薇

拉丁文名

Cortex Eriobotryae

生态环境

常栽种于村边、平地或坡边。

各家论述

1.《千金.食治》:止宛不止,下气。削取生树皮嚼之,少少咽汁;亦可煮汁冷服之。

2.《本草图经》:止吐逆不下食。

采收和储藏

全年均可采,剥取树皮,去除外层粗皮,晒干或鲜用。

资源分布

分布于中南及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功效分类

消食药;和胃药

生药材鉴定

本品表面类白色,易被氧化成淡棕色,外表面较粗糙,内表面光滑,带有粘性分泌物。质柔韧。气清香,味苦。

性味

苦;平

药材基源

为蔷薇科植物枇杷树干的韧皮部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或研末3-6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功效主治

功效

降逆和胃,止咳止泻解毒

主治

呕吐呃逆,久咳,久泻,痈疡肿痛

动植物形态

枇杷

常绿小乔木,高约10m。小枝粗壮,黄褐色,密生锈色或灰棕色绒毛。叶片革质;叶柄短或几无柄,长6-10mm,有灰棕色绒毛;托叶钻形,有毛;叶片披针形、倒披针形、倒卵形或长椭圆形,长12-30cm,宽3-9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或渐狭成叶柄,上部边缘有疏锯齿,上面光亮、多皱,下面及叶脉密生灰棕色绒毛,侧脉11-21对,圆锥花序顶生,总花梗和花梗密生锈色绒毛;花直径1.2-2cm;萼筒浅杯状,萼片三角卵形,外面有锈色绒毛;花瓣白色,长圆形或卵形,长5-9mm,宽4-6mm,基部具爪,有锈色绒毛;雄蕊20,花柱5,离生,柱头头状,无毛。果实球形或长圆形,直径3-5cm,黄色或橘黄色;种子1-5颗,球形或扁球形,直径1-1.5cm,褐色,光亮,种皮纸质。花期10-12月。果期翌年5-6月。

关于“枇杷木白皮”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