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桂皮
A+医学百科 >> 药品百科 >> 中药百科 >> 山桂皮 | 中药图典 |
山桂皮 Shān Guì Pí |
|
---|---|
别名 | 假桂皮、土桂皮 |
功效作用 | 温中理气;发汗解肌。主虚寒胃痛;泄泻;腰膝冷痛;风寒感冒;月经不调 |
英文名 | |
始载于 | |
毒性 | |
归经 | |
药性 | 温 |
药味 | 辛 |
【药名】山桂皮
【汉语拼音】shan gui pi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innamomum appelianum Schewe[C.appelianum Schewe var.tripartitum Y.C.Yang;C.szechuanense Y.C.Yang;C.trinervatum Y.C.Yang ]
【科属分类】樟科
【生态环境】生长于山坡、谷地灌木丛或疏林
【采收和储藏】林全年均可采收,洗净切碎,晒干备用。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动植物形态】常绿小乔木,高4-6m。树皮灰褐色或暗绿色。多分枝,枝条被暗黄色绒毛,后渐脱落无毛。叶互生或近对生;叶柄长4-9mm,密被暗黄包柔毛;叶片卵状披针形、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4.5-11.5cm,宽1.5-4cm,先端短渐尖,基部楔形或近圆形,全线,上面幼时沿叶脉密被暗黄色柔毛,后渐脱落无毛,下面密被黄褐色柔毛,离基三出脉,侧脉近叶缘一侧有少数支脉,网脉在下面略明显,革质。圆锥花序腋生,长4-6.5cm,被黄褐色柔毛,具5-11朵花;苞片线形式披针形,长2.5-3mm,两面被柔毛,时落;花两性,长3-5mm,白色;花梗长2-3mm,被黄褐色柔毛;花被筒倒锥形,长1-1.5mm,花破裂片宽倒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3-3.5mm,宽约2mm,先端锐尖;能有雄蕊9,长2.5-3.5mm,花丝被疏柔毛,第1、2轮雄蕊花药长圆形,与花丝等长,4室,内向瓣裂,花丝无腺体,第3轮雄蕊花药长圆形,4室,外向瓣裂,花丝小部有1对卵圆形腺体;退化雄蕊3,长约1.3-1.7mm,三角状箭头形,柄被柔毛;子房宽卵球形,长约1.2mm,无毛,花柱较粗,柱头头状,有时具3浅裂。果实椭圆形,长约6mm;果托漏斗状,顶端齿裂。花期4-6月,果期6-8月。
【功效分类】温中理气药;发汗解肌药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
【出处】《中华本草》
|
关于“山桂皮”的留言: | 订阅讨论RSS |
目前暂无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