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赤眼
A+医学百科 >> 天行赤眼 |
天行赤眼(acute conjunctivitis),白睛赤脉突然布绕、畏光流泪涩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并具有流行传染特点的眼科常见病证。多发于夏秋两季,双眼同病居多。相当于西医的急性传染性结膜炎,或流行性结膜角膜炎。俗称红眼病。由风热毒邪侵淫于目所致。
天行赤眼的病名众多。元代《世医得效方》称“天行赤目”,明代《审视瑶函》称“天行赤热”,《银海精微》对此病的病因、传染性和预后描述颇为详尽,认为天行赤眼一人患病,传于一家,是属瘴毒之气相染为病。一周可愈,如果病程日久,常可并发黑睛生翳。天行赤眼多由风热毒邪侵淫于目所致;或因肺胃积热,内外合邪,上攻于目而发病。初起眼内痒涩,渐即患眼沙涩,灼痛怕光,眼睑欲睁不起,泪出如汤,眵黏胶睫,白睛赤脉布绕,严重者白睛及胞睑内面有点状或片状溢血,胞睑红肿,耳前肿核痛疼,或兼怕冷,发热,鼻塞流涕,周身不适等全身症状。天行赤眼的临床常见证型:①风热。目涩微痒,怕光少泪,白睛赤脉少量布生,眵稀不黏,或有鼻塞流涕,周身不舒,脉浮数,苔薄黄。治宜散风清热,方用银翘散加减。若涩痛难睁,眵泪混杂,怕光头胀,鼻塞涕稠,周身不舒,白睛赤脉满布,脉数苔黄,热重于风者,用驱风散热饮子加减。②肺胃壅热。两目刺痛,怕光难睁,泪出如汤,眵稠粘睫,白睛赤脉满布,兼有点状、片状溢血,或见白睛浮壅高起,耳前肿核作痛,身热口渴,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燥,脉数。治宜清热解毒,方用清瘟败毒饮加减;若见黑睛生翳,加清肝退翳之品。
外用,可取内服药渣加热后熏眼;用银花、千里光、鱼腥草、柴胡等煎汤熏眼;用清热解毒的中药配制成眼药水滴眼;并可辅以耳尖穴、太阳穴放血,但应注意局部消毒,以免感染。
此病的眵泪秽汗可接触传染,故应注意用具及手的清洁;患眼切忌包扎,以免病情加剧。
参看
|
出自A+医学百科 “天行赤眼”条目 http://www.a-hospital.com/w/%E5%A4%A9%E8%A1%8C%E8%B5%A4%E7%9C%BC 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关于“天行赤眼”的留言: | 订阅讨论RSS |
目前暂无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