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红子根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地红子根
Dì Hónɡ Zǐ Gēn
别名  
功效作用 清热除湿止血,止痛。主痢疾白带吐血痛经
英文名 Root of Ground Cotoneaster
始载于 贵州民间药物
毒性  
归经 胃经肝经
药性
药味

地红子根

(《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小叶平枝灰栒子的根。

【植物形态】小叶平枝灰栒子,又名:矮红子。

半常绿低矮灌木,高约80厘米。枝横张开展,有平贴短柔毛。单叶互生,或近簇生于短枝末端,叶片椭圆形或卵圆形,长3~6毫米,先端圆,有凸尖头,上面亮绿色,无毛,下面有少数平贴的毛。花淡红色,几无柄,1-2朵生于距状短侧枝的顶端;萼筒管形,先端5裂,外被柔毛;花瓣5;雄蕊约15枚;花柱2。梨果状核果,卵形或球形,长约5毫米,熟时红色,内有3核。花期6月。果期9月。

生于山野。分布四川、湖北、贵州、云南等地。

【功效分类】清热燥湿

【采集】全年可采。

性味】性凉,味酸涩。

【功用主治】清热除湿.

【选方】①治下痢腹痛:地红子根五钱,朱砂莲三钱,吴萸子、银花各一钱。煎水服,一日三次,每次半碗。

②治红痢:地红子根一两。煎水服。

③治吐血:地红子根二两。煎水服。

关于“地红子根”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