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卵管癌
A+医学百科 >> 肿瘤 >> 输卵管癌 |
输卵管癌常发生在不孕或患有慢性附件炎、输卵管结核的妇女中,发病年龄以50岁前后多见。分为两种情形:发生在输卵管者,称原发性输卵管癌,但大多数的输 卵管癌是继发于子宫内膜癌或卵巢癌之后,又称继发性输卵管癌。输卵管癌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少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其发生率在宫颈癌、宫体癌、卵巢癌、外阴 癌、阴道癌之后,居末位。
目录 |
病理病因
输卵管为一对细长的管状器官,全长约7cm—13cm,女性输卵管直径约0.5cm。输卵管位于子宫底的两侧,子宫阔韧带的上缘内,其输卵管内端与子宫底的外侧角相连,外端到达卵巢的上方,游离子腹腔内。每侧输卵管有两个开口,一个开口于子宫腔,另一个开口于腹膜腔。输卵管常因阴道、子宫的上行感染或腹膜腔的炎症而受累。运送卵子的重任就在输卵管身上,输卵管中部的管腔较宽畅,是卵子和精子结合的地方。解剖学上把输卵管分为四个部分,间质部、狭部、壶腹部、伞部。而输卵管的常见疾病为输卵管粘连造成梗阻导致不孕。发生在输卵管者称原发性输卵管癌。
大多数输卵管癌继发于子宫内膜癌或卵巢癌后,又称继发性输卵管癌。是一种少见的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常发生在不孕或患有慢性附件炎、输卵管结核的妇女,发病率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0.5%-1.8%。好发年龄为40-60岁,2/3病例发生在绝经后,1/3发生在更年期。其病因迄今尚不清楚,多数学者认为输卵管癌发病可能与慢性炎症刺激有关。因为原发性输卵管癌早期诊断困难,故预后极差,5年生存率21%-44%左右。
诱发原因
根据对大量病例的观察证明,其发病率与以下因素有关:
1、年龄:良性肿瘤多发生于生育阶段的妇女,恶性肿瘤多发生于老年妇女,少部分特殊类型的肿瘤好发于青春期及幼年女性。
2、生育:部分妇科肿瘤的发生与生育有关,其发病与过早分娩、密产、多产等生育因素有关。
3、性卫生:不洁的性生活可引起女性生殖器官感染,如:阴道炎、宫颈炎、宫颈糜烂、输卵管炎症等。它们成为外阴癌、阴道癌、宫颈癌及输卵管癌的重要发病因素。
4、内分泌:女性生殖器官是女性激素的主要靶器官,其肿瘤的发生与内分泌密切相关。现在有些女性不经医生指导,私自服用含有雌激素的药物、补品及一些美容美肤用品,刻意或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体内雌激素水平。而长期高水平雌激素的刺激是输卵管癌和卵巢癌的发病因素之一。
5、不良生活方式:吸烟尤其是大量吸烟,可能是诱发宫颈癌和输卵管癌的重要原因之一。据流行病学调查,吸烟妇女患本病的风险较不吸烟妇女增加2倍。
典型症状
原发性输卵管癌早期多无明显症状,主要表现为阴道内流出液体,轻微腹痛,当肿瘤生长到一定程度时,可发现腹部包块。其中,阴道流液是该病最常见的早期症状之一,发生率为63%~83%。病之初,阴道流液并不起眼,往往被患者忽略。因为流液有时为阵发性,时有时无,更使一些人掉以轻心,甚至不少病人误认为是妇科炎症。因此,原发性输卵管癌较难早期诊断,术前正确诊断仅为2%~6%,十分容易“漏网”。
输卵管癌典型症状:阵发性流黄水或淡血水,是因为输卵管的收缩,将积聚在管内的液体向子宫及阴道排出,排液可伴有下腹痛或腰酸。所以,凡是出现阴道流液,特别是绝经后的流液,一定要引起警惕,并及时就医。可将收集流出的液体做细胞学检查,再结合腹腔镜、B超或CT等检查,尽早确诊。原发性输卵管一旦形成包块,表明已发展到中晚期,进一步还可出现排尿不畅、部分肠梗阻,以及流出恶臭色浊的液体等,此时已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原发性输卵管癌的治疗,主要是手术、放疗或化疗等。早期以手术切除较为理想,术后再行根治性化疗或辅以放疗,5年生存率可达88%以上。当然,也可采用综合性手段,配合生物、免疫治疗以及中医药等。
临床表现
临床上常表现为阴道排液、腹痛、盆腔肿块,称输卵管癌“三联症”。
1.阴道排液最常见。排液是输卵管癌患者最具特殊的症状,为浆液性黄水,量多少不一,呈间歇性,有时为血水样稀液。一般无气味,但个别有恶臭。
2.腹痛大约半数患者有下腹部疼痛,多发生于患侧,为钝痛,一般不重,以后逐渐加剧呈痉挛性绞痛。
3.下腹或盆腔包块部分患者自己能在下腹扪及肿块。
4.阴道出血:阴道不规则出血亦是常见症状之一,出血为肿瘤坏死侵破血管,血液流入子宫经阴道排出。
5.腹水较少见,呈淡黄色,有时呈血性。
6.其他:晚期肿块压迫附近器官或广泛转移,可出现排尿不畅,部分肠梗阻的症状。
鉴别诊断
1、输卵管上皮良性增生和原位癌的鉴别:典型的输卵管腺癌很容易诊断,但输卵管上皮早期癌变和良性瘤样增生之间的鉴别有时十分困难。以往有人认为输卵管上皮细胞核的拥挤、堆积、复层化和异型改变即为原位癌,但有人指出,18.5%输卵管切除标本,局部区域均可见上述良性增生性改变。常同时伴有输卵管炎症,但少数基本正常的输卵管上皮也可出现这类改变。有时部分区域的上皮乳头状增生类似于乳腺管内乳头状瘤病的结核,可有乳头搭桥、腺管形成和胞浆嗜酸性变等情况。由于上述各类病变与慢性输卵管炎和输卵管结核 关系密切,因此只有当出现大量乳头、核分裂相和明显的核异型性时,才应考虑为原位癌。
2、原发性输卵管癌和转移癌的区别:
(1)肿瘤明确发生于输卵管粘膜;
(2)组织学类型似于输卵管上皮;
(3)有良性输卵管上皮向恶性上皮移行的证据;
(4)卵巢和子宫正常,或者其肿瘤常常小于输卵管肿瘤,且倾向于多发瘤灶。
扩散转移
输卵管癌难以根治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它具有转移的特征。转移就是指已经浸润脱落的肿瘤细胞,通过某些途径或渠道,达到与原发灶不相连甚至远离部位生长的过程;原来部位生长的肿瘤叫原发肿瘤,转移到其他部位生长的肿瘤叫继发肿瘤或转移瘤,也称子瘤。
1、转移过程 :肿瘤细胞的转移是许多阶段的动态连续的过程。首先肿瘤细胞侵袭突破组织屏障进入血管、淋巴管形成细胞栓子,随之脱落并在血液或淋巴管中运行,而后与远处脏器微循环内皮细胞黏附、停留、并穿出微循环,在新的组织器官实质中繁殖、生长形成新的转移瘤。此外、在转移过程中,癌细胞也可以直接脱落于体腔,着床于浆膜面形成种植性转移瘤。
2、转移途径:恶性肿瘤的转移主要通过淋巴管、血管和体腔。血管主要通过静脉,很少先通过动脉。淋巴道转移,淋巴转移多按淋巴干的规律转移,即左右头颈干、左右锁骨下干、左右支气管纵隔干、左右腰干和肠干。血道转移,血道转移多按体静脉型、肺静脉型、门静脉型、锥静脉型和逆流型。种植转移,在腔隙中肿瘤细胞弥漫性生长,如胸腔、腹腔、心包腔等。手术、穿刺过程也可造成种植性转移。
3、影响转移的因素:肿瘤局部因素,包括肿瘤大小、生长速度、分化程度、病理类型、肿瘤细胞代谢特征、运动能力、年福利、酶的产生、表面结构及电荷、肿瘤血管形成引资、癌细胞DNA结构的改变等等。一般情况下肿瘤越大,恶性程度越高,生长速度越快,越容易转移。全身因素,恶性肿瘤除受局部因素影响外,还受诸多全身因素的影响,主要有:免疫功能,机体免疫功能对肿瘤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样,在肿瘤转移的过程中,免疫状态的正常与否对转移发生的早晚及转移瘤生长的快慢发挥主导作用。免疫状态好者可抑制肿瘤转移,使肿瘤长时间的稳定而处于自限状态,而若机体免疫系统抗御肿瘤的能力降低时则可出现早期转移。凝血机制,肿瘤发生转移必须经过肿瘤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纤维蛋白包绕、形成瘤栓等一系列过程。在此过程中凝血和抗凝血机制对转移的作用已普遍引起人们的重视。研究发现,癌细胞自身可产生促凝血因子使其有利于血管上皮黏附,促进转移。 外界因素,主要是人为因素对肿瘤的影响。
治疗方式
原发性输卵管癌的治疗应根据患者年龄、身体状况、病期、组织学类型等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法,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放疗和化疗。
(一)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原发输卵管癌最主要的治疗手段。手术的目的不仅是最大限度地切除原发瘤,也是诊断和分期的重要途径。
因为输卵管癌易双侧发病(双侧发病者约占1/3),且易累及卵巢和子宫内膜,脱落的癌细胞也可种植于盆腔腹膜。因此 I 期患者选择的手术治疗方法应是筋膜外全子宫切除、双侧附件切除术及大网膜切除术。对 II 期及以上患者应尽量切除到无肉眼残存瘤,有时甚至要切除部分受累器官(如盆底直肠)。当种植广泛不能切除到无肉眼残存瘤时应行瘤体缩减术,并选择性的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活检术或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除术。
手术开始后应首先仔细探查并行手术分期,对可疑部位应取活检。应取腹水找瘤细胞,无腹水时抽取腹腔冲洗液。为了避免因手术操作而引起肿瘤的播散,应尽早阻断输卵管区的血管,关腹前腹腔内应放置适当的化疗药物,有条件的可留置化疗导管,备术后腹腔化疗用。
(二)化疗
常为术后的辅助治疗,也可作为晚期病例的姑息治疗。现多采用与卵巢癌相似的化疗方案和给药途径。
以往应用有效的化疗药物有塞替派、马法兰、氟尿嘧啶、顺铂、环磷酰胺、阿霉素等,近年有应用泰素的报导。最常用的化疗方案有CAP&方案(顺铂、阿霉素和环磷酰胺)、CP方案(顺铂和环磷酰胺)和DDP加Taxol方案(顺铂和泰素)。输卵管癌的激素治疗尚无成熟的经验。
(三)放疗
由于输卵管癌少见,且放疗中应用的技术和剂量不同,故较难评价放疗对输卵管癌的效果。现放疗多用于手术后上腹部无残存瘤,仅盆腔有较小残存瘤者。有腹水者也可应用放射性磷放置腹腔内。
禁忌症:有严重的心、肝、肺、肾等脏器的合并症及功能不良者。病人因输卵管癌晚期,身体处于衰竭状态,不能耐受手术者。
麻醉方法:硬膜外麻醉或腰麻,不配合者可行全麻。
麻醉禁忌:安全有效。
预后多不良,治愈率为25%以下,尚无有效的预防方法。 大蒜可降低女性输卵管癌机率。
参看
|
关于“输卵管癌”的留言: | 订阅讨论RSS |
目前暂无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