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分类法

(重定向自科学分类法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生物分类学
分类单元
| | |
| | |
二名法
三域系统
非细胞生物
细胞生物

生物分类法,又称科学分类法,是生物学用来对生物的物种归类的办法。现代生物分类法源于林奈的系统,他根据物种共有的生理特征分类。在林奈之后,根据达尔文关于共同祖先的原则,此系统被逐渐改进。近年来,分子系统学应用了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基因组DNA,正在大幅改动很多原有的分类。生物分类法属于分类学以及生物系统学。

目录

现代发展

尽管林奈当时对生物分类只是为了方便鉴别,现在人们已经广泛赞同分类应反映出达尔文关于共同祖先的原则。

随着1960年代支序分类(cladistics)或称分支学说(cladism)的出现,一个分类单元被定位在演化树的某个位置。如果一个分类单元包括且仅包括某一个共同祖先的所有后代,称其为单系群(monophyly);相对应的,若该单元包括其共同祖先,但未包括其所有后代,则称之为并系群(paraphyly);若该分类不包括其最近共同祖先,则称之为复系群(polyphyly)。根据分支学说,一个自然分类应该是单系群而非并系或复系。

目前正在计划一种新的命名法,称做PhyloCode,用来处理演化支(clade)而非分类单元(拉丁文taxon,复数taxa)。现在仍不清楚,这种新的命名法能否和其它的命名法则并存。

比较新的分类法中,或称总界是最高的单元。三域系统最初被创立于1990年,此后逐渐被学界承认。目前,大多数学者已经接受了此系统,但仍有一些学者遵循五界系统。三域系统的基本特征是将原本在细菌界(或称原核生物界(Monera))中的古细菌真细菌独立成细菌域(Bacteria)和古菌域(Archaea)。还有一些学者将古细菌列为第六个但不接受三域系统。

个别科学家以“王国(界)之上是帝国”,借用政治和历史上的概念,创立“帝国”的最大分类单位,把所有生物细胞有无核,分为真核生物原核生物两帝国。

早期分类系统

最早已知的对生命形式的分类系统由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建立。他将动物根据运动方式(空中,陆上或水中)分类。1172年塞维利亚的法官伊本·路世德(ibn Rushd,即阿维罗伊Averroes)将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拉丁文de Anima)翻译成阿拉伯文并删节。其原始注解已佚,但由斯考特(Michael Scot)翻译的拉丁文版本仍流传。

在中国,明代李时珍(约1518–1593)在药典本草纲目》中,将生物药材分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木部、虫部、鳞部、介部、禽部、兽部和人部。瑞士教授康拉德·冯·盖斯纳(Conrad von Gesner, 1516–1565)将当时已知的生物进行了分析性的归纳。

新大陆的发现为欧洲带来了很多新奇的动物种类的描述和标本。在16世纪晚期和17世纪早期,人们开始对动物进行了详细描述,先是人们熟悉的种类,随后逐渐扩展,直到形成了基于解剖学基础的足够大的知识体系。这些解剖学知识主要来源于医学解剖学家,随后昆虫学家和最初的显微镜学者将分类的范围进一步扩大。

林奈氏分类法

卡尔·林奈(Carolus Linnaeus, 1707–1778)的巨著《自然系统》(拉丁文Systema Naturae)在其一生中被改编过12次(1735年第一版)。在此书中,自然界被划分为三个界:矿物、植物和动物。林奈用了四个分类等级:纲、目、属和种。

林奈所建立了用于命名所有物种的学名的方法,并沿用至今。在林奈之前,命名一个物种需要很长的包括许多单词的名称,其中包括了对物种的描述,并且这些名称不固定。林奈将物种名称统一成两个单词的拉丁文名称,即学名,由此分开了命名法和分类法。这种生物命名的方法称作双名法,具体命名办法和书写规则参见双名法条目。

目前,命名法由命名法规(Nomenclature Codes)所管理。命名包括了不同等级的分类单元的名称。

尽管在汉语中,各物种及分类单元有对应的汉语名称,但在学术上为了方便交流和避免一物多名或一名多物的问题发生,所有国家仍通用拉丁语的命名法,物种的学名也专指双名法的名称。拉丁语的好处在于,它基本已经是一种“死”的语言,不再用作口语,因此相对稳定。

举例

常见的五种细胞生物(果蝇、人、豌豆、酿酒酵母大肠杆菌)的名称和分类如下:

菌绿素种类 光合细菌 最大吸收峰(nm) 乙醇中最大吸收峰(nm) 作用
菌绿素a (BChl a) 紫细菌绿硫细菌绿非硫细菌 800-810, 850-890 364, 770 反应中心或天线
菌绿素b (BChl b) 紫细菌 1015-1035 373, 795 反应中心或天线
菌绿素c (BChl c) 绿硫细菌绿非硫细菌 745-760 434, 666 天线
菌绿素d (BChl d) 绿硫细菌 725-745 427, 655 天线
菌绿素e (BChl e) 绿硫细菌 715-725 469, 654 天线
菌绿素g (BChl g) 太阳杆菌 770-790 反应中心

注:

分类级别

域(总界) - 界 - 门 - 亚门 - 总纲 - 纲 - 亚纲 - 下纲 - 总目 - 目 - 亚目 - 下目 - 总科 - 科 - 亚科 - 族 - 亚族 - 属 - 亚属 - -{zh-cn:组; zh-tw:节;}- - 亚-{zh-cn:组; zh-tw:节;}- - 系 - 亚系 - 种

动物的分类级别

以下的分类级别可用于纲之下、目之下、或科之下。常见于恐龙的分类。

属以上级别学名之后缀

在属以上级别的分类单元的学名通常由模式属的词干加上一个标准的后缀所构成。后缀的选择取决于分类单元传统上所在的大类别,如下表所示:

分类单元 植物 藻类 真菌 原核生物 动物
-phyta -phyta -mycota
亚门 -phytina -phytina -mycotina
-opsida -phyceae -mycetes
亚纲 -idae -phycidae -mycetidae
总目 -anae
-ales
亚目 -ineae
下目 -aria
总科 -acea -oidea
-aceae -idae
亚科 -oideae -inae
-eae -ini
亚族 -inae -ina

注意:

参见

外部链接


参考来源

关于“生物分类法”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