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胃结块症
A+医学百科 >> 小儿胃结块症 |
胃结块症(bezoar of stomach)又称胃石症,指由于摄入某种植物成分或吞入毛发或某些矿物质如碳酸钙、钡剂、铋剂等在胃内凝结而形成的异物,并影响消化功能。
目录 |
小儿胃结块症的病因
一、发病原因:
1、植物性胃石:
由食入的各种植物种子和纤维素混合构成的,包括鞣酸、纤维素、果胶、胶质等。食生柿或黑枣易形成植物球,因生柿和黑枣中含有大量的鞣酸,与胃酸作用可变成一种黏稠的胶样物,与食入的过多的植物纤维黏合在一起而成。胃柿石是最常见的植物性结石。
2、毛发球:
由长短不一的毛发和植物纤维等构成的,也可混有毛线及动物毛等,其颜色呈暗绿色或黑色,质坚硬,有恶臭。多见于有吞食毛发习惯的神经质女性,多发生于20~30 岁之间。
3、乳酸石:
多见于高浓度奶喂养的低体重新生儿。
二、发病机制:
1、植物性胃石:
柿子中含有鞣质(phlobatannin)及树胶、果胶,在胃酸作用下鞣质与蛋白质结合成鞣酸蛋白,后者与果胶、树胶及纤维素黏合在一起而形成胃柿石。高酸环境是胃石发生的条件。
山楂、黑枣等亦含有大量果胶与鞣质,常可形成胃石。南方产柿子果肉松、多汁,不易形成柿石。
残胃胃石症一般发生于残胃伴胃动力障碍者,多为植物性结石。饮食纤维成分高,术后输出口引流减少及食物咀嚼少等原因使植物的根、叶、皮在胃内与黏液凝结成结石。
2、毛石:
毛发进入胃内附着于黏膜而不易排出,反复食入,因互相交织缠绕而形成发球。
毛发石多呈J 形、U 形,表面粗糙不平,附有黏液并有腐败臭味。对胃长期刺激可发生溃疡或穿孔。
3、乳酸石:
低体重新生儿胃运动功能弱,高浓度奶可在胃内形成乳酸胃石。虫
胶石常见于有吸吮虫胶酒精习惯的油漆工人,有些药物成分如碳酸钙、铋剂及一些坚硬的中药丸、造影用硫酸钡也有在胃内形成胃石的报道。
小儿胃结块症的症状
一、临床表现:
胃石症多见于学龄前儿童,其临床表现取决于胃石的种类及其所在位置及有无并发症。
1、植物性胃石症:
(1)病史:
病儿多有于近日或发病前几小时空腹一次吞食大量黑枣、柿子、山楂等历史。
(2)临床表现:
消化不良,可有恶心、呕吐,阵发性上腹部疼痛,食欲减退、便秘等。
(2)检查:
少数病儿以腹部肿块就诊。查体时可在上腹部触到形状不规整质地坚硬的肿块,可活动,有轻压痛。
2、毛发性胃石症:
(1)病史:
病儿有咬嚼自己头发的病史。
(2)临床表现:
早期可无任何症状,或仅为偶然发现胃内异物。晚期可出现胃肠道功能紊乱的症状,上腹部隐痛或不适,或有胀满,有时可出现恶心、呕吐;
胃石长期刺激胃黏膜可发生溃疡,出现溃疡病的症状,严重者可发生呕血或便血,甚至穿孔发生腹膜炎。
病程长者则出现消瘦、体重下降和营养不良。
(3)检查:
在上腹部能触到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边界清楚,质地坚硬的可活动性肿块,无压痛或仅有轻压痛。
二、相关检查:
1、体检:
约有1/3患者在上腹可触及肿块,有上腹弥漫性压痛。
可在直视下观察到胃石的大小、形状和性质。
3、钡餐X线检查:
可见胃内有巨大的充盈缺损区,推之能移动。
4、腹部B超检查:
可发现巨大强反射光团。
三、诊断:
可结合病史、临床表现、相关检查结果得出诊断。
小儿胃结块症的诊断
小儿胃结块症的检查化验
可行以下检查以明确诊断:
一、外周血检查:
可见白细胞增高和中性粒细胞增高,可有血红蛋白下降、红细胞减少。
二、生化检查:
血钠、血钾、血钙、血磷、血镁和血pH值均可发生变化。
三、X线检查:
X 线钡餐透视或气钡双重造影,可发现钡剂在胃内产生分流现象,并显示浮于钡剂上层游离性、团块状、圆形或椭圆形充盈缺损区,而胃黏膜结构光整,胃壁柔软。当胃内钡剂排空后仍可见团块影上有条索状、网状或片状钡斑黏附。按压团块阴影无明显压痛,并可随力度而改变轮廓形态及位置,提示结块有一定压缩性、游走性。
由于柿石不能透过X线,腹部透视或平片,可发现密度增高影,钡餐造影可发现充盈缺损,改变体位时,可在胃内移动。
四、B超:
可发现胃内有潴留物,胃石较大者,腹部可探及弧形光带,边缘不规则,毛糙。于两侧可见流动的暗区。石块移动不明显,胃石较小者,给水后光团随体位移动。
五、胃镜检查:
可看到暗褐色可移动的胃石,由活检钳取出即可明确诊断。
纤维内镜下可直视观察胃内结石的形态、性状等。植物性胃石因结块成分不同,可呈黄色、棕色、褐色或绿色,常为圆形、椭圆形的单个或多个游离团块。
纤维内镜还可了解胃部有否合并胃炎、溃疡病等其他征象,必要时还可钳取结块成分或并发症的胃组织进行分析。
因此。有条件的医院疑胃石症者应把纤维内镜检查作为首选的诊断手段。
小儿胃结块症的鉴别诊断
应与以下病症相鉴别:
一、急性胰腺炎:
1、简介:
急性胰腺炎为腹部外科常见病,近年来重型胰腺炎发病率逐渐增多。由于它对生理扰乱大,而且对各重要脏器损害明显,故死亡率甚高。有时可引起骤然死亡。重型胰腺炎死亡率为20%,有并发症者可高达50%。临床病理常把急性胰腺炎分为水肿型和出血坏死型两种。
2、临床表现:
急性水肿型胰腺炎主要症状为腹痛、恶心、呕吐、发热。而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症状除上述情况外,又因胰腺有出血、坏死和自溶,故又可出现休克、高烧、黄疸、腹胀以至肠麻痹、腹膜刺激征以及皮下出现淤血斑等。
二、急性胃肠炎:
1、简介:
急性胃肠炎是夏秋季的常见病、多发病。多由于细菌及病毒等感染所致。
2、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严重者可致脱水、电解质紊乱、休克等。
病人多表现为恶心、呕吐在先;继以腹泻,每日—5次甚至数十次不等,大便多呈水样,深黄色或带绿色,恶臭,可伴有腹部绞痛、发热、全身酸痛等症状。
三、阑尾炎:
1、简介:
阑尾炎(appendicitis)是一种常见病。临床上常有右下腹部疼痛、体温升高、呕吐和中性粒细胞增多等表现。 阑尾炎是阑尾的炎症,最常见的腹部外科疾病。
2、临床表现:
急性阑尾炎的典型临床表现是逐渐发生的上腹部或脐周围隐痛,数小时后腹痛转移至右下腹部。常伴有食欲不振、恶心或呕吐,发病初期除低热、乏力外,多无明显的全身症状。
四、胃溃疡穿孔:
1、简介:
急性穿孔是胃溃疡最常见的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因溃疡穿孔而住院治疗的病例占溃疡病住院治疗的20%左右。
2、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是突发性上腹剧痛,呈刀割样,可放射至肩部,很快扩散至全腹。有时消化液可沿右结肠旁沟向下流至右下腹,引起右下腹痛。病人常出现面色苍白、冷汗、肢体发冷、脉细等休克症状,伴恶心、呕吐。病人往往非常清楚地记得这次剧痛突发的确切时间。
2~6h后,腹腔内大量渗液将消化液稀释,腹痛可稍减轻。再往后,由于发展至细菌性腹膜炎期而症状逐渐加重。
五、肠梗阻:
1、简介:
肠梗阻(intestinal obstruction,ileus)指肠内容物在肠道中通过受阻。为常见急腹症,可因多种因素引起。
2、临床表现:
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一般为阵发性剧烈绞痛。 呕吐在梗阻后很快即可发生,然后即进入一段静止期,再发呕吐时间视梗阻部位而定。 腹胀一般在梗阻发生一段时间以后开始出现。
在完全性梗阻发生后排便排气即停止。
早期单纯性肠梗阻病员,全身情况无明显变化,后可出现脉搏细速、血压下降、面色苍白、眼球凹陷、皮肤弹性减退,四肢发凉等征象。
小儿胃结块症的并发症
可发生以下并发症:
二、可并发胃、十二指肠溃疡:
溃疡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全身性疾病,分为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又叫做消化性溃疡。
它之所以称之为消化性溃疡,是因为既往认为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是由于胃酸和胃蛋白酶对粘膜自身消化所形成的,事实上胃酸和胃蛋白酶只是溃疡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还有其他原因可以形成溃疡病。
由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病因和临床症状有许多相似之处,医生有时难以区分是胃溃疡还是十二指肠溃疡,因此往往诊断为消化性溃疡,或胃、十二指肠溃疡。
如果能明确溃疡在胃或十二指肠,那就可直接诊断为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
三、幽门梗阻:
幽门梗阻指的是胃的幽门部位,由于溃疡或癌瘤等病变所致的食物和胃液通过障碍。
它可分为不完全性梗阻和完全性梗阻两大类。
幽门梗阻是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可发生在溃疡病的近期(即活动期)或晚期。
肠梗阻时可至水、电解质紊乱,出现碱中毒或酸中毒;甚至胃穿孔引起腹膜炎等。
小儿胃结块症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一、预防:
1、定期体检:以达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2、加强预防宣传教育,避免在空腹情况下,吞食大量黑枣或柿子,避免吞咽毛发、生鸡蛋等的习惯。
二、治疗前:
应该对该病症状和相关的禁忌进行详细的了解等。
小儿胃结块症的中医治疗
一、推拿疗法:
包块局部推揉1分钟,摩腹400次,揉脐400次,摩胁肋1分钟,捏脊3-5遍,退六腑100次。
2、加减:
(1)舌淡苔白者,补脾200次;
(2)舌苔厚腻者,泻胃100次;
以上手法,每日遍。
小儿胃结块症的西医治疗
一、内科药物治疗:
1、植物性胃石:
应用碳酸氢钠治疗的历史悠久,口服常用量为每次~4g,3 次/d,7~10 天为1 疗程。也可同时加服等量的发泡剂,加强疗效,缩短疗程。
2、胃运动功能欠佳:
可用甲氧氯普胺(胃复安)、多潘立酮或西沙必利,促进胃蠕动以利排石。
二、手法碎石疗法:
1、适应症:
2、具体操作:
可以试行腹外按摩压挤,使胃结块破碎变成小块状,然后进行洗胃或给予泻剂,加快结块排出。
三、X 线下网套碎石法:
早年曾用金属导线制成一网套插入胃管中,在钡剂显示胃石时让套网套住并拉紧导线切割胃石。
反复操作使其切成碎块自然排出。也可在此基础上加服碳酸氢钠、甲氧氯普胺(胃复安)等促进排石。
四、纤维内镜下碎石:
1、可以在镜下用活检钳咬割、钳切、捣击、穿刺破坏胃石包膜或外壳,并反复用水冲洗干净/。
2、也可利用内镜手术刀反复剪断胃石包膜和结块。
3、或在纤维内镜下用钢丝圈套器,套切石体,再用兜抓钳抓成碎块,让其自然排出。
4、还有在纤维内镜下微波碎石,也是晚近应用于治疗胃石的另一简便方法。
如果胃石患者没有合并胃炎、溃疡病等,碎石后不需特殊处理,建议进食少渣饮食3 天,1周后复查;若合并胃炎、溃疡病者,则给予抗生素、胃黏膜保护剂及组胺、H2受体拮抗药等相应治疗。
五、体外冲击波治疗:
治疗时不需任何麻醉,嘱患者饮水500ml 使胃充盈,俯卧B 超定位后,以12kv 电压每分钟放电80 次,共冲CDD 击1500~2000 次,一般结石便呈破碎状影。
治疗过程患者无任何不适,也不造成胃黏膜损伤。
六、外科手术治疗:
如胃石很大,用上述方法治疗无效,或有幽门梗阻或穿孔时,特别是胃内发团由于毛发与胃石块裹绕,不易用药消散时应考虑手术治疗。
小儿胃结块症的护理
预后:
胃石可自行排出或经手术取出后,预后良好。
胃石伴胃、十二指肠溃疡者,一般将胃石取出,溃疡即可自愈。
参看
关于“小儿胃结块症”的留言: | 订阅讨论RSS |
目前暂无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