喘证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喘证,证名。简称喘,亦名喘逆喘促喘息。以呼吸急促为临床主症,其发病与肺肾关系密切,盖“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若出纳升降失常,斯喘作焉。”(见《类证治裁.喘证论治》)。喘证颇多危急病情,须辨证精确,治疗及时。大要分为实喘虚喘两大类。实喘的基本病理属于“清浊相干,气乱于肺。”(见《灵枢.五乱》)如外感六淫水饮痰浊壅阻于肺,使肺气失于宣降,此为实喘。禀赋虚弱或元气亏损,使“肺主气”的功能明显削弱,以致肾不纳气,则为虚喘。实喘以祛除病邪为大法,虚喘当补元摄纳为主。不少患者,久病喘证,元气已损,兼有病邪(痰浊、水饮、气壅)者,属于虚实夹杂之证,治宜兼用扶正与祛邪二法,通常在发病时,先以祛邪为主;邪去大半,则以扶正法为主。喘证发作,每兼咳嗽,亦须喘、咳同治。如喘而声高气粗,喉中痰鸣,声如拽锯者,称之为哮喘,简称为哮。喘证治法,可参见喘条。除药物治疗外,亦可配合针、灸、外治和药物穴位电离子透入法。至于虚喘、实喘,又可因为病因、证候、体质等不同情况而分为多种证型。详参有关条目。

chuǎn zhèng

基本概述:

古称上气、喘息。一般通称气喘。指以呼吸急促为特征的一种病症。简称喘,亦称“喘逆”,“喘促”。

证名。简称喘,亦名喘逆、喘促、喘息。以呼吸急促为临床主症,其发病与肺肾关系密切,盖“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若出纳升降失常,斯喘作焉。”(见《类证治裁.喘证论治》)。喘证颇多危急病情,须辨证精确,治疗及时。大要分为实喘与虚喘两大类。实喘的基本病理属于“清浊相干,气乱于肺。”(见《灵枢.五乱》)如外感六淫水饮痰浊壅阻于肺,使肺气失于宣降,此为实喘。禀赋虚弱或元气亏损,使“肺主气”的功能明显削弱,以致肾不纳气,则为虚喘。实喘以祛除病邪为大法,虚喘当补元摄纳为主。不少患者,久病喘证,元气已损,兼有病邪(痰浊、水饮、气壅)者,属于虚实夹杂之证,治宜兼用扶正与祛邪二法,通常在发病时,先以祛邪为主;邪去大半,则以扶正法为主。喘证发作,每兼咳嗽,亦须喘、咳同治。如喘而声高气粗,喉中痰鸣,声如拽锯者,称之为哮喘,简称为哮。喘证治法,可参见喘条。除药物治疗外,亦可配合针、灸、外治和药物穴位电离子透入法。至于虚喘、实喘,又可因为病因、证候、体质等不同情况而分为多种证型。详参有关条目。

喘证是指呼吸急促,甚至张口耸肩,鼻翼煽动为主要特征.现代医学的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肺炎肺气肿肺心病等可参考参照本辨证进行治疗.

病理病因:

1,外邪侵袭

风热或者风寒侵袭于肺,肺气雍实不利而发喘.

2,痰浊雍肺

饮食不节制而伤损胃脾,脾失健运,聚湿生痰,上雍于肺,而发生喘促.

3,情志所伤

情志不遂,恼怒伤肝,气机不利上逆犯肺而形成本证.

4,肺肾虚弱

肺虚气失所主,肾虚气失摄纳,均可能导致本症状. 

中医治疗:

实喘

1、风寒袭肺

治法 宣肺散

方药 麻黄汤加减

2、表寒里热

治法 宣肺泄热

方药 麻杏石甘汤加减

3、痰热于肺

治法 清泻痰热

方药 桑白皮汤加减

4、痰浊阻肺

治法 化痰降气

方药 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虚喘

1、气阴两虚

治法 补肺益气养阴

方药 补肺汤合生脉散加减

2、肾不纳气

治法 补肾纳气

方药 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加减

辨证论治

1.实喘

风寒袭肺型

【证见】 喘促胸闷咳痰稀白,常兼有风寒表证舌苔薄白而滑,脉浮紧。

【治法】 宣肺散寒。

【方药】

1.主方麻黄汤(张仲景伤寒论》)加减

处方:麻黄9克,桂枝10克,北杏仁12克,法半夏12克,陈皮6克,苏子15克,白前紫菀各12克,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药

(1)通宣理肺丸,每次丸,每日2次。

(2)杏苏止咳糖浆,每次—15毫升,每日3次。

3.单方验方风寒喘咳方(贾河先等《百病良方》)

处方:淫羊藿30克,荆芥、紫菀、陈皮、法半夏、生姜、甘草各10克,前胡桔梗各12克。水煎服。

痰热郁肺型

【证见】 喘促鼻煽,咳痰黄稠难出,身热,喜冷饮,尿赤,大便干结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 清泄痰热。

【方药】

1.主方桑白皮汤(张介宾《景岳全书》)加减

处方:桑白皮18克,黄芩12克,黄连lO克,栀子12克,浙贝母15克,北杏仁12克,鱼腥草30克,瓜蒌仁15克,甘草6克。水煎服。

若身热甚者,加石膏30克,知母12克。

2.中成药复方蛇胆川贝末,每次瓶,每日3次。

3.单方验方虎腥银蒌汤(刘国普验方)

处方:虎杖、鱼腥草各30克,金银花20克,瓜蒌仁25克,甘草6克。水煎服。

痰浊阻肺型

【证见】 喘咳痰多,色白,胸中窒闷,恶心纳呆舌苔白厚腻,脉滑。

【治法】 化痰降气。

【方药】

1.主方二陈汤(陈师文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合三子养亲汤(韩葱《韩氏医通》)加味

处方:法半夏15克,陈皮9克,茯苓12克,白芥子10克,紫苏子15克,莱菔子12克,苍术10克,厚朴10克,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药

(1)咳喘顺丸,每次5克,每日3次。

(2)珠贝定喘丸,每次丸,每日3次。

(3)牡荆油滴丸,每次~2粒,每日3次。

(4)慢支紫红丸,每次3克,每日3次。

3.单方验方半夏止咳汤(赖天松等《临床奇效新方》)

处方:法半夏、陈皮、苏子、黄芩各10克,茯苓、桑白皮各15克,杏仁12克,甘草3克。水煎服。

表寒里热型

【证见】 咳逆上气,咳而不爽,痰吐稠粘,伴有形寒,身热,烦闷,身痛,有汗或无汗口渴苔薄白或黄,脉浮滑。

【治法】 宣肺泄热。

【方药】

1.主方麻杏石甘汤(张仲景《伤寒论》)加味

处方:麻黄10克,石膏30克,北杏仁12克,桑白皮15克,黄芩12克,瓜蒌仁15克,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药止咳定喘丸,每次10克,每日2次。

3.单方验方参照痰热郁肺型“虎腥银蒌汤”,加麻黄12克。

2.虚喘

肺虚型【证见】

喘促少气,咳声低弱,自汗畏风,舌质淡,脉软弱。

【治法】 补肺益气养阴。

【方药】

1.主方生脉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加味

处方:党参20克,麦冬15克,五味子6克,北沙参15克,玉竹18克,黄芪15克,川贝母10克,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药息喘丸,每次.2克(18丸),每日3次。

3.单方验方蛤蚧丸(赖天松等《临床奇效新方》)

处方:蛤蚧2只,高丽参24克,川贝母30克,金银花48克,黄芪30克,阿胶30克,桑白皮12克,法半夏、五味子、苏子各24克,茯苓、沙参、麦冬、白果各30克,米壳48克。以上药共研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次丸,每日2次,3个月为1个疗程。

肾虚型【证见】

喘促日久,呼多吸少,动则更甚,舌质淡,脉沉细。

【治法】 补肾纳气。

【方药】

1.主方金匮肾气丸(张仲景《金匮要略》)加减

处方:熟附子12克,肉桂5克,熟地黄15克,山茱萸12克,茯苓12克,党参15克,五味子6克,补骨脂12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药

(1)蛤蚧定喘丸,每次6克,每日3次。

(2)固肾定喘丸,每次.5~2克,每日3次。

3.单方验方

(1)参蛤三七散(《岳美中医话集》)

处方:人参30克,蛤蚧4对,三七30克,紫河车30克。共研为细末。每次1克,每日2次。感冒停服。

(2)补肾平喘汤(陈超验方)

处方:太子参30克,麦冬10克,陈皮6克,法半夏10克,炒紫苏子10克,地龙10克,五味子6克,补骨脂10克,灵磁石30克,乌梅15克,紫河车6克,桃仁10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剂。

关于“喘证”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