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对节子

(修订版本间差异)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第1行: 第1行:
 +
{{头部模板-中药材}}
 +
{{简要信息-药品
 +
|药名=红对节子
 +
|图片=
 +
|药名拼音=Hónɡ Duì Jiē Zǐ
 +
|别名=
 +
|英文名=Root of Birchleaf Viburnum
 +
|始载于=四川中药志
 +
|毒性=无毒
 +
|药性={{显示-中药药性|平}}
 +
|药味={{显示-中药药味|涩}}
 +
|归经={{显示-中药归经|}}
 +
|功效作用=[[调经]];[[利湿]]。主[[月经不调]];[[遗精]];[[滑精]];[[白浊]];[[带下]];[[口臭]]}}
【来源】为[[忍冬]]科植物卵叶荚蒾的根。  
【来源】为[[忍冬]]科植物卵叶荚蒾的根。  
第14行: 第27行:
[[分类:保健]][[分类:中医]][[分类:中草药]][[分类:偏方]]
[[分类:保健]][[分类:中医]][[分类:中草药]][[分类:偏方]]
 +
{{中药材专题模板}}
 +
<seo title="红对节子,红对节子的功效与作用_中药红对节子_红对节子是什么_红对节子的用法用量_A+医学百科" metak="红对节子,红对节子的功效与作用,中药红对节子,红对节子作用,红对节子功效,红对节子图片" metad="A+医学百科红对节子条目介绍什么是红对节子,红对节子有什么功效和作用,红对节子的分布和形态,如何服用红对节子等。目录“红对节子”在《中药大辞典》“红对节子”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红对节..." />

在2012年5月11日 (五) 11:07的最新修订版本

红对节子
Hónɡ Duì Jiē Zǐ
别名  
功效作用 调经利湿。主月经不调遗精滑精白浊带下口臭
英文名 Root of Birchleaf Viburnum
始载于 四川中药志
毒性 无毒
归经  
药性
药味

【来源】为忍冬科植物卵叶荚蒾的根。

【植物形态】卵叶荚蒾,又名:藤草、高粱花。

直立灌木。小枝平滑无毛。单叶对生,叶阔卵形至长椭圆状卵形,长5~8.5厘米,宽4~6.3厘米,先端渐尖如尾状,基部圆形,边缘牙齿状锯齿,叶脉上具稀疏的星状毛聚伞花序顶生,花序径4~8厘米,有5~7射出枝;花萼5齿;花冠5瓣;雄蕊5,较花冠为短;子房下位,被星状柔毛,花柱极短,3裂。核果,红色。花期5~6月。果期7月。

生长于中山区的林边。分布四川、湖北、云南等地。

性味】《四川中药志》:"性平,味涩,无毒。"

【功用主治】《四川中药志》:"调经,涩精。治月经不调梦遗虚滑,肺热口臭及白浊、带下。"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2两。

关于“红对节子”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