疖病
A+医学百科 >> 疖病 |
疖是由于金黄色葡萄球菌自毛囊或汗腺侵入所引起的单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一种急性化脓性毛囊及毛囊周围组织的炎症,局部形成炎性浸润结节。单个者称为疖,反复多发者称做疖病。
目录 |
基本概述
本病多见于炎热季节,往往以头、面、颈、腋下及臀部等常受摩擦的部位为多见,常见于营养不良的小儿或糖尿病患者。最初为与毛囊一致的炎性丘疹,渐渐增大成为粉红或暗红色浸润结节,具疼痛和触痛。经2一3天后结节化脓坏死变软,形成脓疡,中央有波动,并有脓栓,破溃后形成一个火山口状孔洞,不时有胜波溢出.当脓栓和坏死组织排出后,疼痛顿减,炎症红肿逐渐消退,约1一2用愈合,局部残留疤痕。患者可伴有发热头痛、周身不适、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体质弱者甚至可引起脓毒血症或败血症。轻者可不破溃,炎症硬结逐渐吸收消退。本病可发生于全身任何部位,尤易发生于预、面、头皮、腋窝及臀部等处。发生于面部者,尤其在鼻附近的疖易引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脑脓肿或败血症。
临床表现
1.局部红、肿、热、痛的小结,呈圆锥型。
2.炎症继续发展,结节增大,疼痛加剧。
3.数日后结节中央组织坏死,溶解形成脓肿,硬结变软,疼痛减轻,中央脓头大多自行破溃,排出脓液,炎症消退痊愈。
4.疖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但若发生于血流丰富的部位,全身抵抗力减弱时,可引起不适,畏寒,发热,头痛和厌食等毒血症症状。
5.面部疖肿如合并颅内感染时,面部肿胀严重,可伴寒战,高热,头痛等海绵窦感染性栓塞。
辅助检查
疖肿无全身症状者无需常规检查。疖肿较大时,可有发热,头痛及乏力等全身症状,白细胞数增高。
诊断依据
- 起病时为一硬结,有局部红、肿,疼痛及压痛。数日后,病源扩大,中央出现黄白色脓栓,继而软化,破溃,脓汁排出,炎症减轻渐愈。
- 疖肿较大时,可有发热,头痛及乏力等全身症状,白细胞数增高。
- 面部疖肿如合并颅内感染时,面部肿胀严重,可伴寒战,高热,头痛等海绵窦感染性栓塞。
治疗
- 一般处理:要保持皮肤清洁,经常换洗衣服。
- 全身治疗:全身症状较为明显者可给予抗生素,以促进疖肿消退,由于化脓性葡萄球菌常有耐药性,故应参考细菌的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抗生素。自身菌苗、葡萄球菌菌苗等类毒素注射可增强患者的免疫力,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使用安全方便,对反复发作的患者可考虑使用。
- 局部治疗:疖肿发生后,不能挤捏排脓,未成熟的疖肿可用3%碘酊外涂或用10%鱼石脂软膏等外敷。使用中草药效果也不错,比如蒲公英、马齿觅等洗净捣烂外敷。疖肿成熟变软,且中央有波动感,可切开排脓,使坏死组织或脓液排出,每天用无菌油纱布引流,也可以用新霉素等抗生素溶液注入脓腔内冲洗。
- 物理治疗:应用热敷、紫外线、红外线、超短波、透热疗法等,可以减轻疼痛及促进吸收。
中医对疖病认识
防风主治外感表证,风湿痹痛,风疹瘙痒,及破伤风痉症等。有作者重用防风加入清热解毒方中治疗多发性皮肤疖病多获捷效。西医对疖病的治疗效果并非十分确切,大多以抗菌治疗为主。通过中医正确辨证,或许可有更为客观的疗效。
热毒型
【证见】 局部红、肿、热、痛;可伴有恶寒,发热,疲乏,全身不适,烦躁,小便黄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或滑数。
【治法】 清热解毒。
【方药】
处方: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夏枯草各15克,栀子、连翘、赤芍各12克,白花蛇舌革30克,生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剂。
暑天夹湿者,加滑石30克、车前草15克。便秘者,加大黄12克(后下)。热毒较重者,可加黄芩12克、黄连9克。
2.中成药
(1)穿心莲片,口服,每次~5片,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2)牛黄解毒片,口服,每次片,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3)清开灵口服液,口服,每次支(10毫升),每日3次。
(5)功劳去火片,口服,每次片,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风湿热型
【证见】 疖多发或反复发作;可伴有疲乏倦怠,胃纳欠佳,小便黄赤,大便干结。舌质偏红,苔黄腻,脉弦滑或滑数。
【方药】
处方:防风、荆芥、桔梗各9克,连翘、金银花各15克,白术、白芍、当归、栀子、黄芩各12克,滑石、鱼腥草各30克,麻黄、川芎各6克,薄荷6克(后下),生甘草5克,生石膏30克(先煎)。水煎服,每日剂。
大便秘结者,去当归、白术,加大黄12克(后下),芒硝12克(冲)。久病体弱者,加生黄芪、党参各25克,并适当减少苦寒之品。如原患有消渴病等,应同时针对原发疾病进行辨证施治。
2.中成药 防风通圣丸,口服,每次6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参看
参考文献
- 《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医学教材.吴在德、吴孟超主编
- 疖病合并糖尿病30例分析.郝俊香
关于“疖病”的留言: | 订阅讨论RSS |
目前暂无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