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糖原贮积病Ⅳ型
A+医学百科 >> 小儿糖原贮积病Ⅳ型 |
糖原贮积病(glycogen storage disease,GSD)是一类先天性酶缺陷所造成的糖原代谢障碍疾病。糖原贮积病Ⅳ型(glycogen storage disease type Ⅳ)又称支链淀粉病(amylopectinosis)、Andersen病(Andersens disease),是由淀粉1,4-1,6转葡萄糖苷酶缺陷所致。在病人的肝、肾、脾、肌肉及神经系统均有异常的糖原贮积,尤以肝细胞中贮积量最多,对肝脏损害最为严重。检查肝、白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的分支酶可确诊。本病无特殊治疗,仅作对症处理。临床表现智能正常。
目录 |
小儿糖原贮积病Ⅳ型的病因
【发病原因】
医学界已证实糖原合成和分解代谢中所必需的各种酶至少有8种,由于这些酶缺陷而发生糖原贮积病,可分为12种类型,其中Ⅰ、Ⅲ、Ⅳ、Ⅵ、Ⅸ型以肝脏病变为主,Ⅰ、Ⅲ和Ⅳ型的肝脏损害最为严重;Ⅱ、Ⅴ、Ⅶ型则以肌肉组织受损为主。除部分肝磷酸化酶激酶缺陷为X连锁隐性遗传外,其余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
本型是由于分支酶(brancher enzyme)缺陷所致,分支酶的编码基因(GBE1)位于3p12,根据现有资料分析,本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但因患儿绝大多数为男性,故性连锁遗传的可能性尚不能除外。患儿肝脏呈现结节性硬化,肝细胞排列不规则,纤维组织增生。肝细胞浆内无色或染色较浅的包涵体沉积,其边缘与胞浆分界明显,包涵体内呈玻璃样或网状结构,细胞核常偏于一旁。电镜检查和组织化学染色可显示异常结构的糖原。
【发病机制】
分支酶又称为α-1,4-葡聚糖:α-1,4-葡聚糖-6-葡糖基转移酶(α-1,4-glucan-6-glycosyl transferase),是糖原合成途径中必需的酶。糖原分解代谢过程中,首先由糖原磷酸化酶催化,从非还原端降解,形成极限糊精。极限糊精再降解,就需要水解糖原分支处的1,6糖苷键。此过程由去分支酶(debranching enzyme)催化。缺乏此酶使糖原合成时形成的直链增长,分支点锐减,糖原分子结构近似植物的支链淀粉而难溶于水。这种结构异常的糖原分子导致了肝脏严重的进行性损害,其机制尚不清楚。约半数本病患儿可同时有心肌、骨骼肌、中枢神经系统等损害,甚至有少数患者以肌肉、神经系统病变为主。因此,目前推测分支酶可能有两种从属于不同器官的同工酶(广义是指生物体内催化相同反应而分子结构不同的酶。 按照国际生化联合会(IUB)所属生化命名委员会(CBN)的建议,则只把其中因编码基因不同而产生的多种分子结构的酶称为同工酶),不同患者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其酶缺陷的种类。这样,也可能解释了为什么这种结构异常的糖原分子,中仍然有少量分支点(1,6糖苷键)存在。
小儿糖原贮积病Ⅳ型的症状
【临床诊断】
患儿临床表现是多种多样的,但显示智能正常。在出生后数月内常可无任何症状,而在3~15个月时逐渐出现肝、脾大,腹部膨胀,消化道症状和体重不增等情况,并可能有肌张力低下,肌肉消瘦和萎缩、深腱反射消失等神经系症状。随着病情进展,肝硬化和门脉高压征象逐渐明显,出现腹水、腹壁静脉怒张和食管静脉曲张、黄疸等。易并发各种感染,常在3~4岁以内死于慢性肝功能衰竭。
【实验室诊断】
检查肝、白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的分支酶可确诊。在病人的肝、肾、脾、肌肉及神经系统均可检测到异常的糖原贮积,尤以肝细胞中贮积量最多,对肝脏损害最为严重。
近年已有少数经酶活性检测证实的成人病例报道,这些患者都是以神经、肌肉疾病症状为主。已知这类患者的外周神经组织和白细胞中的分支酶活力下降,随着资料的累积,将会有进一步认识。
小儿糖原贮积病Ⅳ型的诊断
小儿糖原贮积病Ⅳ型的检查化验
1.肝部及糖原检查:肝脏呈现结节性硬化,肝细胞排列不规则,纤维组织增生。肝细胞浆内无色或染色较浅的包涵体沉积,其边缘与胞浆分界明显,包涵体内呈玻璃样或网状结构,细胞核常偏于一旁。电镜检查和组织化学染色可显示异常结构的糖原。
2.口服葡萄糖和果糖耐量试验:正常。无低血糖表现。
3.胰高糖素或肾上腺素试验:使血糖轻度上升(0.8~1.3mmol/L),峰值常在30min时出现。
4.血液及酶活性测试:血清胆固醇轻度增高,血清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活力显著增高。血清蛋白质和血氨等常随肝功能恶化而异常。酶活性检测可采用肝、肌组织或红、白细胞进行。
5. 常规检查:做X线胸片、B超、心电图和肌电图、脑电图检查。一般可见肝脏增大,脾脏增大,可发现腹水,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等。肌电图、脑电图检查异常。
小儿糖原贮积病Ⅳ型的鉴别诊断
1.需与各型糖原贮积病鉴别:其中Ⅰ、Ⅲ、Ⅳ、Ⅵ、Ⅸ型以肝脏病变为主,Ⅰ、Ⅲ和Ⅳ型的肝脏损害最为严重;Ⅱ、Ⅴ、Ⅶ型则以肌肉组织受损为主。
2.与von Gierke病相鉴别:可用胰高血糖素试验。正常人注射胰高血糖素30min之内,血糖至少增高3.9mmol/L;而von Gierke病血糖增高<1.7mmol/L,空腹和进食后皆如此,依此可与GSD-Ⅲ相鉴别,后者如在进餐后2h给予胰高血糖素,血糖浓度将明显增高。肾上腺素耐量试验并不优于胰高血糖素耐量试验,并可能引起不良副作用。给von Gierke病人进食半乳糖或果糖不导致血糖水平增高,此种耐量试验当尽量不做,因可导致严重酸中毒。
小儿糖原贮积病Ⅳ型的并发症
体重不增,可发生肝硬化(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病理组织学上有广泛的肝细胞坏死、残存肝细胞结节性再生、结缔组织增生与纤维隔形成,导致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肝脏逐渐变形、变硬而发展为肝硬化。临床上以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症为主要表现,并有多系统受累,晚期常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性感染等并发症)和门脉高压,出现腹水、腹壁静脉怒张和食管静脉曲张、黄疸等,易并发各种感染,死于慢性肝功能衰竭。
小儿糖原贮积病Ⅳ型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一)治疗
目前医学界对本病除一般支持治疗外,尚无有效治疗方法。
已证实饮食疗法:高蛋白、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饮食,胰高糖素和α-葡糖苷酶等对本病无效。对病损仅限于肝脏者,可考虑肝移植术。
(二)预后
本症预后差,多在早期死亡。
小儿糖原贮积病Ⅳ型的护理
染色体异常的疾病。以预防为主。检测培养羊水细胞或绒毛细胞中的分支酶活力可供产前诊断。必要时终止妊娠。
参看
关于“小儿糖原贮积病Ⅳ型”的留言: | 订阅讨论RSS |
目前暂无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