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
A+医学百科 >> 副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 |
副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parainfluenza virus infection),副流行性感冒(简称副流感)病毒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儿童,主要表现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支气管炎、细支气管炎和肺炎。阻塞性喉炎是本病的特征。多在秋、冬季发病。治疗以对症和支持疗法为主。
副流感病毒属副粘液病毒科,为RNA病毒。圆形,直径为120~300nm,病毒核心部分为单股RNA,外有核壳,最外层为类脂质包膜,表面有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血凝素可吸附和凝集豚鼠、人和鸡的红细胞,可用作血凝抑制试验。血清型有1~4型,第4型又有甲、乙两个亚型,各型之间有交叉抗原性。对乙醚和酸 (pH3以下)均很敏感。病毒可在猴肾细胞及人上皮细胞和鸡胚中生长。亦可将含病毒的材料接种于豚鼠和地鼠以分离病毒。传染源为病人和带病毒者。病毒由呼吸道分泌物排出,经空气飞沫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2岁以下幼儿,第4型感染多在6岁以下儿童。6岁以上儿童和成人多数已有免疫力,可以再感染,但症状较轻。潜伏期3~6日。主要表现以下类型:①上呼吸道感染,表现发热、鼻堵、流清鼻涕、打喷嚏、咽痛、咽部充血等。年长儿童和成人再感染时,多以此型表现为主。②急性气管炎和支气管炎,表现发热、咳嗽、咯痰及气喘等。③阻塞性(哮吼性)喉炎,表现声哑、犬吠样咳嗽、呼气性喘鸣等,夜间发作明显。严重时有吸气性呼吸困难,表现为三凹征(吸气时有锁骨上窝、胸骨上、下窝和肋间凹陷)和青紫。④细支气管炎和肺炎,表现发热、咳嗽、呼吸急促、鼻翼搧动,严重者可出现青紫,其表现与其他病毒性呼吸道感染不易鉴别。可用呼吸道分泌物做猴肾细胞组织培养分离病毒及急性期、恢复期双份血清做补体结合试验、血凝抑制试验及中和试验,以助确诊。
无特效治疗,以支持和对症疗法为主。继发细菌感染时,可用抗生素治疗。目前尚无满意的预防措施,多价减毒活疫苗能诱生抗体,但预防效果需继续研究。
关于“副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的留言: | 订阅讨论RSS |
目前暂无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