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医学电子书 >> 《预防医学》 >> 食物中毒防制 >> 细菌性食物中毒 >> 感染型食物中毒 >>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
预防医学 |
|
1.病原体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parahaemolyticus)为嗜酸性弧菌,革兰染色阴性,无芽胞,一端有单鞭毛,运动活泼,需氧或兼性厌氧。在含盐3%~4%的培养基中生长良好。最适生长的pH值为7.5~8.5,温度37℃,不耐高温,80℃1分钟或56℃5分钟即可杀灭。对酸敏感,在2%醋酸中或50%的食醋中1分钟即可死亡。
2.媒介食品 副溶血性弧菌广泛存在于海岸和海水中,海生动植物常会受到污染而带菌。引起中毒的食品除鱼、虾、蟹、贝等海产品外,肉类、咸菜、凉拌菜也可因受到污染而引起中毒。带用少量该菌的食物,在适宜的温度下,经3~4小时细菌可急剧增加至中毒数量。
3.中毒机理 随食物进入人体106个以上的活菌,在肠道内继续繁殖,侵入肠上皮细胞,引起肠粘膜上皮细胞和粘膜下组织病变,数小时后出现急性胃肠炎症状。该菌破坏后可释放肠毒素和耐热性溶血素,后者是心脏毒。
4.临床表现 潜伏期多为10小时左右,一般8~40小时,主要症状有恶心、呕吐、上腹部阵发性剧烈腹痛、频繁腹泻、洗肉水样或带粘液便,无里急后重,每日~6次,体温39℃。重症病人可有脱水、血压下降、意识不清等。病程2~4天,一般预后良好,无后遗症,少数病人因休克、昏迷而死亡。
参看
变形杆菌食物中毒 | 毒素型食物中毒 |
|
出自A+医学百科 “预防医学/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条目 http://www.a-hospital.com/w/%E9%A2%84%E9%98%B2%E5%8C%BB%E5%AD%A6/%E5%89%AF%E6%BA%B6%E8%A1%80%E6%80%A7%E5%BC%A7%E8%8F%8C%E9%A3%9F%E7%89%A9%E4%B8%AD%E6%AF%92 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关于“预防医学/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留言: | 订阅讨论RSS |
目前暂无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