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新碱

(重定向自醛基长春碱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长春新碱(Vincristine, Oncovin,VCR)是夹竹桃科植物长春花中提取出的生物碱,因抗肿瘤作用良好,目前其制剂作为临床抗肿瘤药物

关键词 结构与性质 药理作用 治疗作用 提取分离方法 药代动力学

目录

前言

长春新碱能抗癌,疗效比长春碱约高10倍,可用于治疗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疗效较好,对其他急性白血病何杰金氏病淋巴肉瘤网状细胞肉瘤乳腺癌也有疗效。 与长春花碱(vinblastine)、泛洛洛新及泛洛洗汀等一起含在蔓长春花(Vincamajor)中的生物碱。具有使细胞分裂(有丝分裂)在中期停止的作用,这与秋水仙素相似,但其作用比秋水仙素更强。与秋水仙素一样可以与微管蛋白结合而抑制其生物活性,但结合部位不同。另外它与秋水仙素不同的是对微管蛋白以外的蛋白质肌动蛋白及10纳米细丝蛋白等也起作用。在临床医学上作为抗癌剂之一而被应用,特别是对造血器官的肿瘤比较有效。长春碱硫酸盐可用于治疗何杰金氏病和绒毛膜上皮癌,疗效较好;对淋巴肉瘤、网状细胞肉瘤、急性白血病(VP,VDLP方案中的"V","P"为柔红霉素)、乳腺癌、圣母细胞瘤卵巢癌睾丸癌神经母细胞瘤恶性黑色素瘤等也有一定疗效。(抗肿瘤药物手册)  

结构与性质

长春新碱是一种双吲哚型生物碱。分子式C46H58N4O9。存在于夹竹桃科植物长春花中。甲醇重结晶时为针状结晶。熔点211~216℃,比旋光度+42°(氯仿)。溶于氯仿、丙酮乙醇。其硫酸盐熔点284~285℃,-28°(甲醇) ;盐酸盐熔点244~246℃ (分解)。  

药理作用

长春新碱为夹竹桃科植物长春花中提取的有效成分。抗肿瘤作用靶点是微管,主要抑制微管蛋白的聚合而影响纺锤体微管的形成。使有丝分裂停止于中期。还可干扰蛋白质代谢及抑制RNA多聚酶的活力,并抑制细胞膜类脂质的合成和氨基酸在细胞膜上的转运。长春新碱对移植性肿瘤的抑制作用大于长春花碱且抗瘤谱广。除对长春花碱敏感的瘤株有效外,对小鼠Ridgeway成骨肉瘤、Mecca淋巴肉瘤、X-5563骨髓瘤等也有作用。长春新碱、长春花碱和长春地辛三者间无交叉耐药现象,长春新碱神经毒性在三者中最强。长春新碱对培养的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有明显的抗癌作用,长春新碱的浓度为100ng/ml和50ng/ml时,可使大部分癌细胞变圆。包膜变厚,且脱落成悬浮态。浓度为100ng/ml和50ng/ml时可使大部分瘤细胞变圆,胞膜变厚,且脱落呈悬浮状态。长春新碱100ng/ml浓度作用于细胞于第二天和50ng/ml于6天起,细胞增殖抑制率就十分明显{抑制率》50%},长春新碱100ng/ml浓度于作用后第8天起,增殖抑制率达99.64%.同时随着VCR浓度的增加,蛋白质含量抑制率增至75.21%.》25ng/ml时,其对癌细胞的杀伤率亦随着增加。长春新碱对人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系HOX-Rb44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0.31ug/ml,长春新碱浓度达0.01ug/ml时,可显著诱导K562细胞的调亡。 (中药药理与临床)  

药代动力学

静注长春新碱后迅速分布于各组织,神经细胞内浓度较高,很少透过血脑屏障脑脊液浓度是血浆浓度的1/30~1/20。蛋白结合率75%。在成人,T1/2?小于5分钟,T1/2?为50~155分钟,末梢消除相T1/2?长达85小时。在肝内代谢,在胆汁中浓度最高,主要随胆汁排出,粪便排泄70%,尿中排泄5%~16%。长春新碱能选择性地集中在组织,可使增殖细胞同步化,进而使抗肿瘤药物增效。  

治疗作用

1.急性白血病,尤其是儿童急性白血病,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显著。2.恶性淋巴瘤。3.生殖细胞肿瘤。4.小细胞肺癌,尤文肉瘤肾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5.乳腺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消化道癌、黑色素瘤多发性骨髓瘤等。  

长春新碱的提取分离方法

长春花粗粉 加水搅拌,放置片刻,加苯冷浸,渗漉 取渗漉液加酒石酸萃取,过滤 滤液加氨水碱化,氯仿提取 氯仿液,减压回收氯仿 总生物碱加甲醇放置过夜,析晶过滤,结晶是异长春碱 滤液减压回收甲醇 纯化总生物碱加无水乙醇及5%硫酸无水乙醇溶液,放置两天析晶过滤 结晶(长春碱,长春新碱混合物) 加水溶解,氨水碱化,氯仿萃取 氯仿液加无水硫酸钠脱水,浓缩,拍松,干燥,经氧化铝柱色谱,用苯,氯仿混合液洗脱,分段收集。

前段蒸干加5%硫酸无水乙醇为硫酸长春碱,中段为次长春碱,后段蒸干加5%硫酸无水乙醇为硫酸长春新碱 (天然药物化学成分提取分离手册)  

结语

目前直接药用产品为硫酸长春新碱注射液。长春新碱虽然抗肿瘤作用良好,但毒副作用大,主要是神经毒性,现在研究进展往长春新碱脂质体方向,用来降低长春新碱的神经毒性。脂质体是一种定向药物载体,属于靶向给药系统的一种新剂型。它可以将药物粉末或溶液包埋在直径为纳米级的微粒中,这种微粒具有类细胞结构,进入人体内主要被网状内皮系统吞噬而激活机体的自身免疫功能,并改变被包封药物的体内分布,使药物主要在肝、脾、肺和骨髓等组织器官中积蓄,从而提高药物的治疗指数,减少药物的治疗剂量和降低药物的毒性。(中国药学杂志)  

参考文献

1抗肿瘤药物手册

2中药药理与临床

3天然药物化学成分提取分离手册

4中国药学杂志

5余竹元 马瑾瑜《肿瘤》1989年 第4期

参看

关于“长春新碱”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