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阿米巴病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消化内科,感染科  

目录

肠道阿米巴病-疾病描述

Bk9zc.jpg

肠阿米巴病是溶组织内阿米巴所致的肠道感染,主要病变部位在近端结肠盲肠临床表现轻重悬殊,典型表现有粘液血便等痢疾症状,称为阿米巴痢疾。非典型表现有阿米巴肠炎,阿米巴瘤,阿米巴性阑尾炎,以及爆发性结肠炎等。本病易反复发作转为慢性。  

肠道阿米巴病-症状体征

潜伏期一般为3周,亦可短至数日或长达余年。

1、轻型临床症状不明显,间歇出现腹痛腹泻,粪便中有包囊。常为致病性与非致病性虫主混合感染。肠道病变轻微,有抗体形成,当肌体抵抗力下降时,可发生痢疾或肝脓肿症状。

2、普通型包括急性与慢性两种表现,全身症状轻,无发热,起病缓慢呈间歇性腹泻又称阿米巴痢疾。典型急性表现为粘液血便呈果酱样,每日余次,便量中等,粪质较多,有腥臭,答辩镜检可发现滋养体。本型的基本表现为结肠直肠炎热,症状轻重与病变程度有关,如病变局限于盲肠、升结肠粘膜溃疡较轻时有便此次增多,偶血便,溃疡较时表现为典型缓解,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彻底者易复发或转入慢性。慢性者各种症状可交替持续数月或数年,反复迁延发作后可致贫血乏力腹胀排便规律改变或肠道功能紊乱,体检触及结肠增厚与压痛。大便镜检可有滋养体和/包囊。

3、重型起病突然,高热,先有较长时间的剧烈肠绞痛,随之排出粘液血性或血水样大便,每日舆论额次,伴里急后重,粪便量多,伴有呕吐、失水,甚至虚脱肠出血肠穿孔腹膜炎。本型少见常发生在感染严重、营养不良,孕妇或接受激素治疗者。  

肠道阿米巴病-疾病病因

(1)传染源主要传染源为粪便中持续排出包囊的人群,包括慢性病人、恢复期及无症状包囊携带者。因为包囊对外环境抵抗力强,在粪便中可存活5周,如污染水和食品,会传播本病。急性期病人常排出大量滋养体,但在外界环境中迅速死亡,故急性期病人不被列入主要传染源。人是溶组织阿米巴的主要宿主和贮存宿主。猿类、猪、犬、鼠等虽均可自然感染溶组织内阿米巴、但其作用的传染源意义不大。

(2)传染途径一般认为阿米巴包囊污染事物和水,经口感染是主要传播途径。水源污染引起地方性流行。生食污染包囊的瓜果蔬菜亦可致病。苍蝇、蟑螂也可起传播作用。男性同性恋中偶可由口—阴部接触受感染。

(3)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性别无差异,婴儿与儿童发病机会相对较少。营养不良、免疫低下及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发病机会多。人群感染后抗体滴度虽高,但不具保护作用,故重复感染较多见。

(4)流行特征分布遍及全球,以热带与亚热带地区为高发,感染率高低与卫生情况及生活习惯有关。少数不发达国家居民,感染率估计达50%。在世界分为内平均感染率约10%,我国近年来急性阿米巴痢疾和肝脓肿病例以少见,仅个别地区仍也病例散发。  

肠道阿米巴病-诊断检查

1、慢性腹泻肠功能紊乱者,疑及肠阿米巴病;

2、典型的痢疾样粘液血便,中毒症状轻,有反复发作倾向,粪便镜检找到吞噬红细胞的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可确诊为肠阿米巴病;

3、有典型症状但粪便未发现病原体时,可借助血清学检查或在谨慎观察下应用特效、窄谱杀阿米巴药,如有效可作出临床诊断。预后一般良好。无并发症患者及达到有效病原治疗的患者预后良好。有肠外病愈正或暴发型者预后差。  

肠道阿米巴病-预防

预防肠道阿米巴病有一个九字真经:吃熟食、喝开水、勤洗手。具体说就是菜要烧熟煮透,吃剩的菜放在冰箱里过夜,食用时应重新回锅加热;不喝生水,讲究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这里特别提出的是别以为只有卫生条件落后的农村才会感染阿米巴病。近年来,由于性观念和性方式的改变,在西方社会阿米巴病的发病率显著升高,口对肛门性交方式有较多机会感染阿米巴,在一些国家,阿米巴病已被列为性传播疾病。因此,采取健康的性交方式也是减少阿米巴感染机会的有效方法。  

肠道阿米巴病常用药

由于阿米巴原虫以吞噬肠内细菌大肠菌群丛的代谢产物为营养,故可用广谱抗生素抑制肠内细菌及大肠菌群丛的代谢产物为营养,故可用广谱抗生素抑制肠内细菌,从而间接发挥抗阿米巴作用。常用的药物包括:

(1)盐酸四环素:黄色结晶性粉末,容易受潮,在潮湿空气中遇光则颜色转深,在水中溶解,在碱性溶液中易被破坏,在酸性溶液中较稳定,但在pH2以下时,效价也降低。本药的副作用有:①常见胃肠道反应,如厌食恶心、呕吐、上腹不适及腹泻。②5岁以下小儿反复服用后,可引起牙釉质发育不全、牙齿发黄、形成龋齿及骨生长缓慢等。③光敏反应:日晒后可能出现一般日晒性红斑。偶有皮疹药物热。④久用可引起二重感染肝脏损害及血栓性静脉炎

(2)土霉素:黄色结晶性粉末,水中难溶,如调整pH至8以上或2以下时即成为钠盐或盐酸盐,其溶解度加大。服药方法同四环素。本药不良反应较少,一般为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及腹泻等;

(3)红霉素: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呈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苦,在空气中有吸湿性,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在干燥状态时较稳定,在水溶液中易失效。本品遇酸不移定,在Ph4以下其药效明显下降,在微碱时则较稳定。其不良反应有:①胃肠反应,如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发生率约2%,且与剂量大小有关。如成人6h内效量超过0.5g,则易出现胃肠道反应。②过敏反应,可有荨麻疹及药物热,发生率约0.5%。③可引起肝脏损害,如血清转氨酶升高,出现黄疸等,常于服药10-14天后发生。  

肠道阿米巴病-治疗方案

(一)一般治疗急性患者应卧床休息,给流质或少渣饮食,慢性患者应加强营养,注意避免刺激性食物,腹泻严重时可适当补液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暴发型给输液、输血等支持治疗。

(二)病原治疗抗阿米巴药按作用分类:

(1)组织类杀把米把药,对侵入组织的阿米巴滋养体有杀灭作用。如依米丁氯喹

(2)肠内抗阿米巴药对肠腔内阿米巴有作用,主要对包囊有杀灭作用,如双碘喹啉安痢平二氯尼特等;

(3)硝基咪唑类甲硝唑替硝唑、氯硝唑、二甲硝咪唑,对肠内和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均有杀灭作用。

1、急性肠阿米巴病首选甲硝唑口服0.4g,3次/日,10天为一疗程。儿童常规剂量,35mg/kg/d,分3次服,疗程10d。另外替硝唑亦可选用。成人2g/d,1次口服,连服5d。严重的啊米痢疾或暴发型阿米巴病选甲硝唑静脉滴注,首剂15mg/kg,继之以7.5mg/kg,每隔8-12h重复。急性肠阿米巴病治疗原则应采用组织类杀阿米巴药,同时加用肠腔内抗阿米巴药。疗程结束后定期追踪粪便检查,连续3个月,达到彻底消除病原。甲硝唑或替硝唑治疗后,为防止复发,亦需加用一种肠腔内杀包囊药。对急性或重危病例,需紧急病情又难以口服用药者,亦可选依米丁,该类药能直接杀灭滋养体,但对肠腔内原虫无杀灭。对心肌毒性较大,因严密监测,现以少用。应用依米丁必须继以卤化羟基喹啉类药物以杀灭肠腔内原虫。

2、慢性阿米巴病及无症状的带虫者选用双喹啉成人0.6g,3次/d,15—20d为一疗程;或喹碘仿成人0.5—1.0g,3次/d,8-10d为一疗程。以上两药在肠腔内浓度高,螯亚铁离子,阻断原虫代谢。应注意对碘过敏或患有甲状腺疾病、严重肝病视神经病变者、孕妇等均属禁忌使用。另外也可用二氯尼特治疗,0.5g,3次/d,疗程10d。

(三)并发症治疗应用甲硝唑或其他杀组织内阿米,并配合广谱抗生素。肠出血时及时补液或输血,肠穿孔应在抗阿米巴药及抗菌药物治疗后尽快手术治疗。

关于“肠道阿米巴病”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