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息肉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Bk85y.jpg

直肠息肉泛指直肠粘膜表面向肠腔突出的隆起性病变,包括有腺瘤(其中有绒毛状腺瘤),儿童型息肉炎症息肉及息肉病等。从病理上来看,其内容不一,有的是良性肿瘤,有的是炎症增生的后果。但由于肉眼看来大体相似,因此这一含意笼统不清的病名“息肉”一直被习惯采用。直肠是息肉常见的所在,更由于易于发现和处理,因而受人重视。近年来认为结、直肠癌起自息肉,及早切除息肉能降低癌的发生,因此息肉作为癌前病变,更受到重视。

Bk85z.jpg

  

目录

临床表现

直肠息肉的主要症状便血、脱垂、肠道刺激症状。

便血:无痛性便血是直肠息肉的主要临床表现。息肉的便血出血量较少,如果由于排粪时挤压而使息肉脱落,和息肉体积大位置低,可发生较多量的出血。便血的特点为带血,而不发生滴血。

脱垂:息肉较大或数量较多时,由于重力的关系牵拉肠粘膜,使其逐渐与肌层分离而向下脱垂。病人排便动作牵拉及肠蠕动刺激,可使蒂基周围的粘膜层松弛,可并发直肠脱垂

肠道刺激症状:当肠蠕动牵拉息肉时。可出现肠道刺激症状,如腹部不适腹痛腹泻、脓血便、里急后重等。  

直肠息肉的七大症状

1、脱出:直肠息肉蒂较长时多可脱出肛外。息肉脱出有时仅露肛口,有时连同部分蒂部脱出肛外,如息肉较大,脱出后须手托还纳,偶可嵌顿于肛外,高位息肉常不能脱出。

2、直肠指检:直肠中、下段的息肉,指检可触及柔软、光滑、活动的结节

3、直肠镜检:腺瘤性息肉呈圆形,表面粘膜淡红且有光泽。绒毛乳头状腺瘤为分叶状,形似菜花,软如海绵的大息肉。炎性息肉蒂长色红。增生性息肉多呈丘状隆起结节。

4、便血:为鲜血、被盖于粪便表面而不与其混合。直肠下端的带蒂息肉排便时可脱出肛门外。

5、息肉合并溃疡感染时,可有粘液血便和里急后重感。

6、若发现多个息肉时,作乙状结肠镜或纤维镜检,排除多发息肉及结肠息肉病

7、全身症状:息肉数量较多、病程较久者,可出现贫血消瘦等全身虚弱表现。大量排泄粘液者,可发生低钾性心律紊乱或四肢软弱无力,易疲劳等。  

病 因

饮食因素:饮食因素与直肠息肉的形成有一定关系,患者特别是细菌胆酸相互作用,很多可能是腺瘤性息肉形成的基础。

遗传因素:一般认为,息肉形成与基因突变和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从目前研究情况表明,突变基因可以由父母遗传给后代子女,在遗传机会上男女是均等,没有性别的差异。

炎症刺激:直肠粘膜长期被炎症刺激;可引起肠粘膜的息肉生成,这是由于肠粘膜的炎症充血水肿糜烂溃疡愈合之后,导致疤痕逐渐收缩,形成息肉状,又由于慢性炎症刺激,致腺体阻塞,粘液储留而发病。

粪便异物刺激和机械性损伤:粪便粗渣和异物长期刺激肠粘膜上皮,以及其它原因造成直肠粘膜损伤,使细胞出现异常增生,形成息肉。  

分 类

新生物:计有管状腺瘤管状绒毛腺瘤、绒毛腺瘤和家族性腺瘤息肉病。这类息肉是由肠上皮生长的新生物, 极易发生癌变

错构瘤:这类肿瘤是正常组织的异常混合, 一种或数种组织过度生长的肿瘤。包括:幼年息肉、幼年息肉病、黑斑息肉和黑斑息肉综合征。息肉一般不会恶变, 但息肉病则多会恶变。

③炎性息肉:即假息肉, 由肠粘膜溃疡而引起。常见的有: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良性淋巴样息肉和良性淋巴样息肉病, 属正常淋巴组织, 与癌变无关。

④增生性息肉:又叫化生性息肉。是在直肠和结肠粘膜上的无蒂小结节, 可单个孤立, 也可多发, 颜色与周围粘膜相同, 直径仅有几毫米, 一般无症状, 多并发腺瘤。

⑤综合征类:该类病在肠胃内有息肉, 在胃肠道外有特殊表现。  

诊断

1、直肠指检:在直肠下端可触及圆形柔软肿物。

2、内镜检查:可触及单个或多个带蒂息肉或广基息肉,前者活动度大,后者较固定,息肉园形,柔软,若息肉变硬,表面高低不平,固定肠壁,可能有癌变。为明确性质,取活体组织。

3、可在粘膜上推动。  

鉴 别

直肠息肉是泛指直肠粘膜表面向肠腔突出的隆起性病变。直肠癌病理性质不一,有的是良性肿瘤,有的是炎症增生的结果,从肉眼观察大体相似。病理有腺瘤、绒毛状腺瘤、幼年型息肉、家族性息肉病及炎性息肉等。息肉可能是癌前病变。有的息肉可恶变成直肠癌。

普遍认为,随着腺瘤息肉体积的长大,其癌变率也随之增加,总癌变率为10~20%。广基息肉比有蒂息肉易于癌变;生长在高位息肉要比在直肠内的息肉易恶变。

(1) 病理变化:①一般认为,息肉是癌变的前期,从病理角度来看,腺瘤有恶变倾向。②息肉病可累及全大肠,恶变度很高,约占60%。

(2) 息肉大小。腺癌息肉越大, 恶性率越高。

(3) 息肉的位置:高位息肉较低位的易癌变,据统计管状腺瘤中 ,在直肠的癌变率为7.3%,而在乙状结肠的癌变率为24.8%。

(4) 直肠息肉形状:广基息肉比有蒂息肉易于癌变,有蒂癌变率为4.5%,而广基癌变率为10.2%,无蒂息肉癌变率潜力明显大于有蒂息肉。

直肠息肉良恶鉴别如下  

儿童直肠息肉

息肉是一种良性肿瘤,最多见的是鼻息肉,象是光溜溜的小蘑菇那样的赘生物。这在直肠内也往往会有。3、4岁的孩子较多见,新生儿则没有。

母亲最初所发现的,是大便后有出血现象。新鲜的血液,盖在粪便上,或者从肛门处往下滴。孩子不感到疼痛,也无任何症状,但每次排便都出血。息肉增大后排便时可看到象虫子般的紫色肉块。

通常,由于出血而不安,去医院用直肠镜检查,便会查清楚。连续出血会导致贫血,息肉的连续生长,有时会引起肠套叠

小时候有息肉,长大后会完全脱落,痊愈。因此,如出血量不大,不一定非切除不可。手术可从肛门外摘除,但深处有好几个息肉时,需要开腹摘除。

作为“家族性多发性息肉病”,多数腺状息肉发生在直肠的一侧。这种现象多发生在10岁上下的孩子,出血比痢疾严重,癌变也较多,必须把病变部位的直肠全部切掉。这需要做优势遗传。

辅助进行检验的手段包括:直肠镜、乙状结肠镜,纤维结肠镜或钡灌肠检查均可查见息肉,但检查前必须彻底清洁结肠内粪便以免造成假像。  

危 害

在引发大肠癌的诸多因素中,肠息肉是不容忽视的常见原因之一。

虽说息肉有癌变倾向,但也不是都会变成。那么,何种息肉会发生癌变呢?

看息肉的长相:那种体积较小由带蒂的非肿瘤性息肉,多数与息肉中的良民,一般不易发生恶变;如果体积较大、宽基广蒂的息肉,则极有恶变为癌的可能。

看息肉的生长速度:良性息肉多生长十分缓慢,若是在短期内迅速长大,直径大于2厘米以上时,应警惕癌变。如结肠腺瘤性息肉是因结肠黏膜细胞增生过旺,癌变率可达42%-77%。

看息肉的组织属性:单纯炎症性息肉恶变者较少,而腺瘤性息肉,特别是绒毛状腺瘤最容易恶变为结肠癌

看息肉的数量:单纯一个息肉癌变率低;而多发性息肉的癌变几率增加。

看家族遗传史:有一种称为“家族性多发性大肠息肉病”,是指在同一家族的上下辈中可有好几个人患有结肠息肉,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是细胞内第5号染色体基因缺陷造成的。患有这种有遗传倾向家族的人中,如父母亲有一方有息肉病,其后代中50%的息肉会有癌变的风险性;若父母双方均有息肉病,后代患的息肉癌变风险可上升到75%。  

预 防

1、及时治疗肛门内外痔、肛瘘肛裂肛窦炎慢性肠炎疾病

2、保持肛周清洁卫生,养成定时排便习惯。直肠息肉患者饮食上应注意:不宜吃酸、辣、辛等刺激性实物。少吃油腻食物,多吃含纤维素的水果、蔬菜等。

 直肠息肉预防有四个面:

1、保持乐观:有良好的心态应对压力,劳逸结合,不要过度疲劳。可见压力是重要的癌症诱因,中医认为压力导致过劳体虚从而引起免疫功能下降、内分泌失调,体内代谢紊乱,导致体内酸性物质的沉积;压力也可导致精神紧张引起气滞血淤、毒火内陷等。

2、生活规律:生活要规律,生活习惯不规律的人,如彻夜唱卡拉OK、打麻将、夜不归宿等生活无规律,都会加重体质酸化,容易患肠息肉。应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保持弱碱性体质,使细胞增生,突变疾病远离自己。

3、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吸烟,世界卫生组织预言,如果人们都不再吸烟,5年后,世界上的癌症将减少1/3;其次,不酗酒。烟和酒是极酸的酸性物质,长期吸烟喝酒的人,极易导致酸性体质。

4、饮食清淡:不要过多地吃咸而辣的食物,不吃过热、过冷、过期及变质的食物;年老体弱或有某种疾病遗传基因者酌情吃一些防癌食品和含碱量高的碱性食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当心息肉也会癌变

一般来说,容易变癌的息肉有如下特征:

1、组织学上属于腺瘤型息肉;

2、宽基广蒂息肉;

3、直径超过2厘米的大型息肉或短期内生长迅速的息肉。

专家建议

1、年龄大于50岁,有直(结)肠息肉、结肠癌家族史和腹泻、便秘便血病史,体检发现血CEA、CA199增高者,最好进行结肠病变的筛查。不能作结肠镜检查或不愿意作结肠镜检查的病人,可以应用CT检查结肠。

2、CT结肠成像检查是应用多层螺旋CT扫描发现和诊断结肠病变,是一种安全、无创的结肠检查方法。其敏感性不亚于结肠镜检查,特别是对于≥10mm息肉的检测敏感度高,可作为结肠镜切除息肉前首选的筛查方法

3、发生急性腹痛或近期做过腹、盆腔手术的患者,处于腹壁疝、中毒性巨结肠及炎症性肠病急性期的患者,最好不作CT结肠成像检查,否则有可能导致结肠穿孔。  

检 查

凡从粘膜表面突出到肠腔的息肉状病变,在未确定病理性质前均称为息肉,按病理可分为:腺瘤样息肉(包括乳头状腺瘤)最常见,炎性息肉,肠粘膜受长期炎症刺激增生的结果,错构瘤型息肉,其他,如粘膜肥厚增生形成增生性息肉,淋巴组织增生,类癌等疾患。临床上以大肠息肉多见且症状较明显。

症状

1.间断性便血或大便表面带血,多为鲜红色,致大出血者不少见;继发炎症感染可伴多量粘液或粘液血便,可有里急后重,便秘或便次增多,长蒂或位置近肛者可有息肉脱出肛门,亦有引致肠套叠外翻脱垂者。

2.少数患者可有腹部闷胀不适,隐痛或腹痛症状。

3.直肠指诊可触及低位息肉。

4.肛镜,直乙镜或纤维结肠镜可直视见到息肉。

5.钡灌肠可显示充盈缺损

检查

1.肛诊或肠镜发现息肉。

2.钡灌肠见多少不一充盈缺损。

3.取活组织病理检查,以判断有无恶性变。  

性 质

区分直肠息肉的性质,是手术治疗方案选择,以及患者预后好坏的重要保证。

①脆性:在检查时,以窥器或器械触及时极易出血者,多为恶性息肉。反之则为良性。

②溃疡:息肉一般情况下无溃疡,当恶变时,即可形成溃疡,特别是带蒂的息肉一般不会引起溃疡,一旦发生溃疡, 则表明其有恶性改变。

③活动性:坚实牢固、无蒂的息肉易恶变;而带蒂具有活动性的则恶变相对较低。

④外形:有分叶的息肉易恶变,光滑圆润的则少。

⑤基底:息肉基底大,头小者极易恶变。

⑥类型:有蒂的多是管状腺瘤,相对癌变率较低。

⑦大小:息肉增大或息肉较大的易恶变,息肉无明显增大的,则较少恶变。  

治 疗

在生活中,有人都知道自己患有直肠息肉,但并不太在意。而实际上, 掉以轻心,往往就会出现许多使人悔恨终生的不良后果。因此, 重视该病的治疗, 有助于防止该病的恶变。

①直肠息肉多不单发:经常见到直肠息肉病例, 往往直肠有息肉时,结肠也有息肉, 且以直肠和乙状结肠结合部居多。因此,对发现有直肠息肉者, 要进一步作纤维结肠镜检查, 对整个结肠作一个全面的检查,以确定息肉的范围及位置。

②活体组织检查:利用纤维结肠镜检查肠道时,要对每处的可疑点,进行活体组织取样,以便进一步诊断其病变的性质。

③及时彻底的治疗:检查息肉的良恶性,只是对手术方法及其手术范围具有相关意义,而对患者自身,不管自己的息肉是否为良性,则都要严肃对待, 要早发现, 早治疗。

④要定期复查:由于其息肉性质的不同,复发情况以及恶变率的高低均有差别,因此,要定期复查,以便及时了解术后的情况。

1.单个息肉可行切除加病检同时进行。

2.多发息肉或息肉较大有恶变征可经肛门肛窥肠镜进行病理活检以除外恶变。

3.低位或长蒂脱出息肉可用肛窥,直乙镜,套扎或经肛门直接切除。  

治疗原则

1.电灼法:在肠镜直视下电灼切除息肉。

2.套扎法:用套扎器将胶圈套住息肉蒂根部。

3.切除法:蒂粗或基底宽之息肉可在鞍麻下手术切除。

1.对于盲肠结肠息肉患者,饮食上的调治也很重要,不合理的饮食常加重腹泻、出血等症状,所以对患者要求禁饮洒,禁辛辣刺激性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饮食。

2.对于单发性息肉,肠镜下切除术是首选治疗方法,对于多发性息肉或息肉病,可行肠镜下分期分段息肉切除术。若病变肠段息肉人多,以至无法进行肠镜下切除者,可考虑病变肠段手术切除治疗。

3.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后,应定期随访,复查。由于采用电灼,套扎,结扎等方法,不易彻底清除息肉组织,其残端极易再次增生形成息肉,所以定期复查是极为重要的。随时发现随时治疗。

4.对于幼龄儿童的息肉,不宜选择肠段切除,因该病有自愈倾向,并且采用简便的套扎或烧灼疗法,其疗效是很可靠的。  

用药原则

1.单个或小息肉病例以抗生素灭滴灵和其他辅助药物为主;

2.多发息肉或临床症状重病例,用药除用抗生素外,尚应加强支持对症治疗。

直肠息肉需要手术吗

直肠息肉是指直肠内壁突起的肿物,一般较软,可单发或多发,包括腺瘤、儿童型息肉、炎性息肉及息肉病等,较常见的有直肠腺瘤和幼年息肉。

专家介绍:儿童型息肉主要发生在5-10岁的儿童。从病理上来看,其内容不一,有的是良性肿瘤,有的是炎症增生的后果。

大便周围带血和便后出血是主要症状,出鲜血,血量不多。直肠下端息肉可能在排便时脱出肛门外,似樱桃状,色鲜红,便后可自行复回。当炎症并发感染时可有黏液大便、大便频、便不尽等,长期可出现消瘦,贫血等。现代医学对其真正的病因至今尚未明确,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慢性刺激

由于饮食习惯改变,粪便性质发生变化而产生的特殊刺激;或因痢疾、溃疡性结肠炎血吸虫病蛲虫病等肠道疾病的刺激;以及慢性便秘、粪便干结等,均可刺激直肠黏膜而发病。

遗传因素

胎儿胚胎期,上皮细胞即有易感性。这种特性使上皮细胞在生长发育期快速生长而成息肉。现在不知您家孩子的息肉是多发还是单发,建议通过手术治疗,如不及时治疗,长期便血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导致其贫血。一般经肛门切除就可以治疗此病,手术在20分钟左右就可完成,对孩子没有其它方面的影响,比较安全。  

直肠息肉治疗要点

在生活中,有人都知道自己患有直肠息肉,但并不太在意。而实际上,掉以轻心,往往就会出现许多使人悔恨终生的不良后果。因此,重视直肠息肉治疗,有助于防止该病的恶变。那么正确的治疗要点有哪些呢?

1、活体组织检查:

利用纤维结肠镜检查肠道时,要对每处的可疑点,进行活体组织取样,以便进一步诊断其病变的性质。

2、及时彻底的治疗:

检查息肉的良恶性,只是对手术方法及其手术范围具有相关意义,而对患者自身,不管自己的息肉是否为良性,则都要严肃对待,要早发现,早直肠息肉治疗。

3、要定期复查:

由于其息肉性质的不同,复发情况以及恶变率的高低均有差别,因此,要定期复查,以便及早了解术后的情况。

4、直肠息肉多不单发:

经常见到直肠息肉病例,往往直肠有息肉时,结肠也有息肉,且以直肠和乙状结肠结合部居多。因此,对发现有直肠息肉者,要进一步作纤维结肠镜检查,对整个结肠作一个全面的检查,以确定息肉的范围及位置。

直肠息肉有单发和多发,传统疗法有很多种,如手术治疗、注射治疗、药物灌肠治疗等,但都有一些弊端。有的病人较痛苦,有的不够彻底易复发骨的损伤大,出血多,并发症多。目前医院引进最新一代微创伤激光治疗系列,该机定位准确,疗效可靠,可控性强,创伤小。对正常组织无损伤,真正实现了治疗过程中无疼痛、不出血、快捷、彻底、不感染。无后遗症等特点。治疗后不需住院,随治随走,不影响工作。其它肛肠疾病如痔疮内痔外痔混合痔),肛裂、肛瘘、肛周脓肿等均可一次治愈。  

饮食

肛肠专家提醒,直肠息肉手术后,在饮食方面需要注意一些方面:

◆直肠手术后一般需要根据个人状况遵医嘱禁食几天,待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后,可进流食,随后进半流食,而后可进容易消化的少渣普食,以减轻肠道负担,利于吻合口的愈合。

◆为了防止人工肛门排出大便有恶臭,病人宜吃酸奶、藕粉等食物,避免蛋、蒜、葱、虾等食物,以防止食物消化吸收后产生臭气。

◆宜多食各种新鲜水果、蔬菜,进低脂肪、低胆固醇食品如:香菇、木耳芹菜、豆芽、海带、藕、鱼肉、兔肉鸡肉、鲜豆类等。  

护理

直肠息肉的术前护理:

直肠息肉手术前护理与注意事项如下:

术前准备

患者于术前30mtn,给予肌注阿托品,用利多卡因向咽喉部做喷雾麻醉共3次。

心理护理

耐心向患者介绍内镜介入治疗的方法,强调介入治疗的优点,并说明在手术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过度紧张和不合作患者,手术前30min,用0.5cm×0.5cm胶布王不留行子粘贴在耳穴中的“神门”、“皮质下”,在耳穴上按压3-5min,术中患者可白行按压。

肠道清洁准备

直肠息肉患者于术前1天晚餐进流质饮食,临睡前将番泻叶用沸水冲泡代茶饮。手术当天免早餐,上午8点口服硫酸镁,同时饮水1500-2000m1,待患者排出清水后即可行手术治疗。  

直肠息肉术后护理:

(1)减少房事,房事过频会使肠粘膜充血。加重出血。

(2)要心情开朗,勿郁怒动火。心境不宽,烦躁忧郁会使肠粘膜收缩,血行不畅。

(3)多食具有清肠热,滋润营养粘膜、通便止血作用的食品,如生梨汁、藕汁、 荸荠汁、芦根汁、芹菜汁、胡萝卜、白萝卜(熟食)、苦瓜茄子黄瓜菠菜、 金针菜、卷心菜、蛋黄、苹果无花果、香蕉、黑芝麻胡桃肉白木耳等。

(4)忌食辛热、油腻、粗糙、多渣的食品,忌烟酒、咖啡

(5)减少增加腹压的姿态,如下蹲、屏气。忌久坐、久立、久行和劳累过度。

(6)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大便以稀糊状为佳。  

直肠息肉的分类

直肠息肉分类均按组织学表现和病理性质划分。

①新生物:计有管状腺瘤、管状绒毛腺瘤、绒毛腺瘤和家族性腺瘤息肉病。这类息肉是由肠上皮生长的新生物, 极易发生癌变。

②错构瘤:这类肿瘤是正常组织的异常混合, 一种或数种组织过度生长的肿瘤。包括:幼年息肉、幼年息肉病、黑斑息肉和黑斑息肉综合征。息肉一般不会恶变,但息肉病则多会恶变。

③炎性息肉:即假息肉,由肠粘膜溃疡而引起。常见的有: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良性淋巴样息肉和良性淋巴样息肉病,属正常淋巴组织,与癌变无关。

④增生性息肉:又叫化生性息肉。是在直肠和结肠粘膜上的无蒂小结节,可单个孤立, 也可多发, 颜色与周围粘膜相同,直径仅有几毫米,一般无症状,多并发腺瘤。

⑤综合征类:该类病在肠胃内有息肉,在胃肠道外有特殊表现。  

直肠息肉为什么会出血?

直肠息肉是一种不得不治的疾病,不管是成人还是儿童,都可能患病。而且直肠息肉的主要症状就是出血,各种便血常常令患者感到头疼,便血如果不能得到医治就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那么下面就来看一下直肠息肉出血的原因有哪些。

息肉是肠壁长出的良性肿瘤,大小不一,形状也不同。较小的息肉没有症状,如距肛门很近,会引起大便次数增多,息肉表面发生溃疡时,出现便血,多为鲜红血色,息肉转变为癌肿时,便血量增多。

息肉多生长在乙状结肠、直肠和降结肠部位,息肉引发的便血会自行停止;不少医学专家认为,息肉是癌症的前期症状,息肉生长到一定时候会转变为癌症,息肉越大,发生癌变的可能就越大。因息肉引起便血症状,要及早作组织结肠镜、钡剂灌肠或气钡双重对比灌肠检查,以便确诊治疗。

儿童的直肠息肉多在2--8岁出现症状,为散发的良性息肉,可用组织内窥镜手术摘除。儿童直肠息肉的发现要靠家人的细心观察,看大便有无鲜血,孩子贫血时,除营养不良外,应该想到会不会有直肠息肉,要去医院检查。

另外还有两种少见的息肉疾病,不同于儿童息肉:

家族性结肠多发息肉病。在直肠和结肠部位布满有蒂或无蒂的息肉,有腹痛、腹泻和便血症状,有癌变可能,宜及早手术摘除。

消化道多发性息肉综合症。有遗传性,病童的口唇口腔内粘膜和手指脚趾有黑色素沉积斑点,息肉多见于小肠;平时无症状,大便有血,极少癌变现象,可对症治疗。

引起直肠息肉出血的原因果然不少。这些原因大多数我们并不熟悉,所以这就需要我们了解一下。因为很多都是因为我们对于病情的不了解才造成严重的后果的。如果出现了直肠息肉出血的情况,一定要去医院治疗,要把便血的危害降到最低。  

直肠息肉癌变如何预防?

一般来说,容易变癌的息肉有如下特征:

1、组织学上属于腺瘤型息;

2、宽基广蒂息肉;

3、直径超过2厘米的大型息肉或短期内生长迅速的息肉。

专家建议:

1、年龄大于50岁,有直(结)肠息肉、结肠癌家族史和腹泻、便秘、便血病史,体检发现血CEA、CA199增高者,最好进行结肠病变的筛查。不能作结肠镜检查或不愿意作结肠镜检查的病人,可以应用CT检查结肠。

2、CT结肠成像检查是应用多层螺旋CT扫描发现和诊断结肠病变,是一种安全、无创的结肠检查方法。其敏感性不亚于结肠镜检查,特别是对于≥10mm息肉的检测敏感度高,可作为结肠镜切除息肉前首选的筛查方法。

3、发生急性腹痛或近期做过腹、盆腔手术的患者,处于腹壁疝、中毒性巨结肠及炎症性肠病急性期的患者,最好不作CT结肠成像检查,否则有可能导致结肠穿孔。  

直肠息肉常见于腹泻,如何治疗

直肠息肉是指直肠内的赘生物,中医称为息肉痔,是一种常见的直肠良性肿瘤,分为单发性和多发性两种。前者多见于儿童,后者多见于青壮年。息肉多数是腺瘤性,少数可以发生恶性变,尤以多发性息肉恶性变较多。

本病临床表现因息肉大小及位置高低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位置较高的小息肉,一般无症状,当息肉发炎,表现糜烂,大便时往往有鲜血及粘液随粪便排出;直肠低位带蒂息肉,大便时可脱出肛门外,小的能自行回纳,大的需用手推回,常伴有排便不畅、下坠或有里急后重感。多发性息肉常伴有腹痛、腹泻,如有继发性感染,稀便内常见泡沫,气味秽臭,有时带脓血及粘液,伴里急后重,久之则可导致体重减轻、体弱无力、消瘦及贫血等。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是湿热下迫大肠,以致肠道气机不利,经络阻滞,瘀血浊气凝聚而成。西医认为与遗传有关,或因慢性刺激,如溃疡性结肠炎、痢疾和血吸虫病等感染所致。

治宜清热祛湿活血祛瘀,软坚散结为主,适用于治疗肠道多发性息肉。  

直肠息肉早治疗早康复

你是否了解直肠息肉,是否当你被直肠息肉困扰的时候,直肠息肉泛指直肠粘膜表面向肠腔突出的隆起性病变,包括有腺瘤(其中有绒毛状腺瘤)、儿童型息肉、炎症息肉及息肉病等。从病理上来看,其内容不一,有的是良性肿瘤,有的是炎症增生的后果。但由于肉眼看来大体相似,因此这一含意笼统不清的病名“息肉”一直被习惯采用。直肠是息肉常见的所在,更由于易于发现和处理,因而受人重视。近年来认为结、直肠癌起自息肉,及早切除息肉能降低癌的发生,因此息肉作为癌前病变,更受到重视。

直肠息肉,又称直肠腺瘤,有单发性和多发性之分。单发性直肠息肉多见于2-8岁儿童,极少发生恶变;多发性好发于青壮年,有明显家族遗传性,病变范围广,易发生恶变。此病的主要症状是大便表面带血,除到医院就诊治疗外,预防直肠息肉,需从日常饮食及生活入手。只有持之以恒,才能远离直肠息肉。专家详细介绍预防直肠息肉的方法如下:

1、保持乐观:有良好的心态应对压力,劳逸结合,不要过度疲劳。可见压力是重要的癌症诱因,中医认为压力导致过劳体虚从而引起免疫功能下降、内分泌失调,体内代谢紊乱,导致体内酸性物质的沉积;压力也可导致精神紧张引起气滞血淤、毒火内陷等。

2、生活规律:生活要规律,生活习惯不规律的人,如彻夜唱卡拉OK、打麻将、夜不归宿等生活无规律,都会加重体质酸化,容易患肠息肉。应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保持弱碱性体质,使细胞增生,突变疾病远离自己。

3、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吸烟,世界卫生组织预言,如果人们都不再吸烟,5年后,世界上的癌症将减少1/3;其次,不酗酒。烟和酒是极酸的酸性物质,长期吸烟喝酒的人,极易导致酸性体质。

4、饮食清淡:不要过多地吃咸而辣的食物,不吃过热、过冷、过期及变质的食物;年老体弱或有某种疾病遗传基因者,酌情吃一些防癌食品和含碱量高的碱性食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5、绿色食品:不要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如被污染的水,农作物,家禽鱼蛋,发霉的食品等,要吃一些绿色有机食品,要防止病从口入。

6、锻炼身体: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多在阳光下运动,多出汗可将体内酸性物质随汗液排出体外,避免形成酸性体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尽量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将疾病的发病率降低至最低限度,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如果患有直肠息肉,一定要早治疗早康复。  

直肠息肉良、恶性怎样区分?

区分直肠息肉的性质,是手术治疗方案选择,以及患者预后好坏的重要保证。

① 脆性:在检查时,以窥器或器械触及时极易出血者,多为恶性息肉。反之则为良性。

② 溃疡:息肉一般情况下无溃疡,当恶变时,即可形成溃疡,特别是带蒂的息肉一般不会引起溃疡,一旦发生溃疡,则表明其有恶性改变。

③ 活动性:坚实牢固、无蒂的息肉易恶变;而带蒂具有活动性的则恶变相对较低。

④ 外形:有分叶的息肉易恶变,光滑圆润的则少。

⑤ 基底:息肉基底大,头小者极易恶变。

⑥ 类型:有蒂的多是管状腺瘤,相对癌变率较低。

⑦ 大小:息肉增大或息肉较大的易恶变,息肉无明显增大的,则较少恶变。

关于“直肠息肉”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