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诊疗/糖不耐受症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医学电子书 >> 《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消化系统疾病 >> 消化吸收不良综合征 >> 糖不耐受症
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默克家庭诊疗手册目录

乳糖蔗糖麦芽糖经过小肠粘膜的乳糖酶、蔗糖酶麦芽糖酶的作用而分解代谢。正常情况下,它们都被分解为单糖,如葡萄糖,然后才经过小肠壁吸收入血。如果缺乏某种必需的酶,这些糖就不能被消化分解和吸收,并继续存在于小肠之中。这些小肠中高浓度的糖析出大量液体到小肠,引起腹泻。然后,这些未被消化的糖被大肠内的细菌发酵产生酸性粪便和引起胃肠胀气。在一些乳糜泻、热带口炎性腹泻和肠道感染都可出现酶的缺乏。酶缺乏还可以是先天性的,或因为使用某些抗生素,如新霉素而引起。

在大约75%的成人,有不同程度的乳糖不耐受。少于20%的北欧和西欧成人有乳糖不耐受,而亚洲人中有90%。地中海地区,乳糖不耐受也较常见。大约75%北美地区有色人种在10~20岁时逐渐发生乳糖不耐受。

症状

有乳糖不耐受症的人通常不能耐受牛奶和其他含有乳糖的奶制品。一些人能较早发现自己的这一问题,有意或无意地避免奶制品。

乳糖不耐受的小孩把牛奶作为食品的一部分时,会出现腹泻和体重不增加的现象。成人则表现为进食含乳糖的食品后,出现肠鸣音增强、腹胀、胃肠胀气、恶心、便意、腹痛和腹泻。腹泻使得食物过快地从肠道排出体外,使营养物质不能正常吸收。蔗糖酶和麦芽糖酶缺乏也引起相似的症状。

诊断

一个人进食奶制品后即出现症状,应怀疑乳糖不耐受的可能。如果有乳糖不耐受,进食试验剂量的乳糖,即可在20~30分钟内引起腹泻、腹胀和其他腹部不适的感觉。由于这些乳糖不能被分解为葡萄糖,因此,血中的葡萄糖水平不会像正常人那样升高。

小肠的活检标本可作显微镜检查和乳糖酶或其他酶的活性检测。这些检查可能发现消化吸收不良的其他原因。

治疗

乳糖不耐受症可以通过避免进食含有乳糖的食品,主要是各种奶制品来控制。为防止身体缺钙,必须禁食奶制品的人应服用补钙剂。另一治疗方法是,在牛奶中加入乳糖酶,在饮用牛奶前,乳糖酶已分解了牛奶中的乳糖。

营养物质缺乏的症状

营养物质 症状
贫血
骨质疏松
叶酸 贫血
维生素B1 针刺样感觉,尤其在双下肢
维生素B2 口舌生疮溃疡和唇角皲裂
维生素B12 贫血,针刺样感觉
维生素c 乏力牙龈出血
维生素D 骨质疏松
维生素K 皮肤粘膜淤斑和出血倾向
蛋白质 组织水肿,常在双下肢
32 消化吸收不良综合征 | 乳糜泻 32
关于“家庭诊疗/糖不耐受症”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