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心与大血管的X线检查方法
医学电子书 >> 《医学影像学》 >> 胸部 >> 心与大血管 >> 心与大血管X线诊断 >> 心与大血管的X线检查方法 |
医学影像学 |
|
|
(一)普通检查 透视和摄影是最基本的方法,简单易行,应首先采用。
1.透视 透视的优点是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心、大血管的形状、搏动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还便于选择最适当的角度进行斜位摄影。
常采取站立后前位进行观察,注意心和大血管的大小、形状、位置和搏动。然后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心各个房室和大血管的相应表现以及肺部血管的改变。
吞钡检查可观察食管与心、大血管的邻接关系,对确定左心房有无增大和增大的程度有重要价值。透视影像清晰度较差,时间也短促,需与摄影结合进行诊断。
2.摄影 摄影有后前位、右前斜位、左前斜位和左侧位四种。后前位是基本的位置,一般取立位,根据病情需要,再选择斜位或左侧位。
后前位:患者直立,靶片距离为2m,以减少心影放大率(不超过5%),有利于心径线测量和追踪对比观察。
右前斜位:患者从后前位向左旋转45°~60°,同时服钡观察食管,以确定左心房有无增大,还可观察肺动脉段突出与右心室漏斗部的增大。
左前斜位:患者从后前位向左旋转约60°,有利于观察心各个房室的增大和主动脉弓的全貌。
侧位:常取左侧位,可观察左心房和左心室的增大。
(二)造影检查 心血管造影是将造影剂快速注入心腔和大血管内,借以显示心和大血管内腔的形态及血液动力学的改变,为诊断心、大血管疾病并为手术治疗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1.造影剂和造影设备
(1)造影剂:用于心血管造影的造影剂必须浓度高、毒性小和粘稠度低。目前常用的造影剂为60%或70%泛影葡胺,用量按体重计算,每公斤体重为1ml,超过50kg仍以50kg计算,儿童用量可略大,每公斤体重1~1.5ml。造影剂量应在允许范围内,以得到满意显影效果的最小剂量为好。如需再次注射,则两次注射的间隔时间至少应在30~40分钟以上,并透视肾和膀胱,须有大量造影剂排出后才能再次注射。总量一般不应超过每公斤体重2ml。高危患者可选用非离子型造影剂。
(2)压力注射器:为了得到满意的影像,必须在短时间内注入足量的造影剂,使心腔和大血管内有大量高浓度的造影剂,以产生良好的对比。一般要求每秒注入15~25ml,所用的压力为8~10×105Pa。注射造影剂的速度同注射压力、注射器的阻力、心导管的管径和长度以及造影剂的粘稠度等有关。电力推动的压力注射器,装有复杂的反馈装置或计算机,以根据心导管的管径、长度、接头的阻力、造影剂的粘稠度等,监测和计算机造影剂射出的速度。
(3)快速连续摄影设备:所用的X线机需要有大的容量,能在短时间内输出大量的X线,使曝光时间缩短。
目前采用三种快速连续摄影法:①双向快速摄影法;②电影摄影法;③磁带录像法。各有优缺点。快速摄影法有直接摄影和荧光摄影二种方式,直接摄影用普通大小的X线片,可显示影像的细微结构,每秒最多6张。荧光摄影以100mm片为合适,每秒可摄6张。电影摄影法,速度快,每秒可摄25~150幅图像。能见到造影过程中出现的病理现象,如细小的返流和分流。磁带录像法将荧光影像增强器上的影像记录下来,可立即并反复在电视屏幕上播放。因此,快速摄影法适用于显示心腔和血管腔形态变化,而电影摄影和磁带录像法则适于观察血液循环过程的变化。
数字减影心血管造设备:见总论DSA一章。
2.造影方法 根据造影目的,造影剂注入的方式和部位不同,现介绍几种造影方法:
(1)右心造影:先行右心插管,再经右心导管注射造影剂,显示右侧心腔和肺血管。主要适用于右心及肺血管的异常及伴有紫绀的先天性心脏病。
(2)左心造影:导管自周围动脉插入,导管尖送到左心侧心腔选定的部位。适用于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口狭窄、心室间隔缺损、永存房室共道及左心室病变。
(3)主动脉造影:导管经周围动脉插入,一般导管尖放于主动脉瓣上3~5cm处,能使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和降主动脉上部显影,造影剂逆行到主动脉瓣处,可显示主动脉瓣的功能状态。适用于显示主动脉本身病变,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与肺动脉或主动脉与右心之间的异常沟通,如动脉导管未闭,主-肺动脉隔缺损,主动脉窦动脉瘤穿破入右心等。
(4)冠状动脉造影:用特制塑形导管,从周围动脉插入主动脉,使其进入冠状动脉内,行选择性血管造影。用于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检查,是冠状动脉搭桥术或血管成形术前必须的检查步骤。
血心管造影是一种比较复杂而有一定痛若和危险的检查方法,不要轻易进行。造影前应作好充分准备,包括必要的安全抢救措施。当全身情况极度衰竭,严重肝、肾功能损害;造影剂过敏试验阳性或过敏体质;心导管检查的禁忌证,如急性或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及心肌炎;心力衰竭和严重冠状动脉病变,则不应进行这种检查。
心与大血管X线诊断 | 心与大血管的正常X线表现 |
关于“医学影像学/心与大血管的X线检查方法”的留言: | 订阅讨论RSS |
目前暂无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