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头痛
A+医学百科 >> 儿童头痛 |
头痛是指头部的痛觉感受器受到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刺激引起的一种症状,临床非常常见。据估计每10个儿童就有1人或每4个青少年就有1人饱受头痛之苦,严重影响到了儿童的学业,父母的工作。对儿童的健康、心理情感发育造成了危害。但是目前对对其认识不足,也没有得到正规的治疗。特别是当前过渡检查更增加了病人的经济负担,学习紧张,升学竞争激烈,发病率也不断增加,但就偏头痛来讲患病率:欧美国家1.5-2%,中国0.73%,发病率:欧美国家10~15%,中国 0.06%。最新统计,一年的总患病率为11%。男性6%,女性15%-18%。终生患病率至少18%,13~15岁的儿童有18%患有紧张性头痛,7%患偏头痛,因此儿童头痛问题已经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
目录 |
儿童头痛的原因
一、病因
1.颅内病变:如脑肿瘤,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水肿,脑膜炎,颅内高压症,各种动脉炎、静脉炎。
2.功能性和精神性疾病:颅外血管高度扩张,引起的偏头痛,颅部及后颈部肌肉收缩所致的紧张性头痛,癔症性头痛。
3.全身性疾病:高血压、发热,低氧血症,CO中毒,癫痫大发作之后,鼻窦炎,弱视和屈光不正,使用血管扩张药后。
二、头痛的发病机制
目前仍不清楚,对疼痛刺激敏感的组织有:①颅内结构 包括:静脉窦及其分支静脉;硬膜、蛛网膜和软脑膜内的动脉;颅底硬脑膜,以及颅神经如三叉神经、面神经、舌咽、迷走神经等。其中前颅凹硬膜疼痛投影部位多在眼眶周围,中颅凹疼痛多向眶后和颈部放散,而后颅凹疼痛主要向耳后、枕部放散。与此相反,其它颅内结构如颅骨、大部分软脑膜、脑实质、脑室及室管膜等对疼痛刺激皆不敏感。②颅外结构:对疼痛刺激敏感的组织主要有头皮、肌肉、腱膜、骨膜、血管和末梢神经等。在儿童的慢性头痛主要见于紧张性头痛和偏头痛,紧张型头痛确切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以前多认为此型头痛主要是心因性的,如焦虑、抑郁、应激、心理紧张、疲劳等,可使颈肩部的肌肉痉挛和血管收缩。近年的研究表明紧张型头痛的发病有着其神经生物学的基础,尤其是在较严重的亚型。如5-羟色胺、乳酸、缓缴肽等致痛物质的局部积贮;细胞内、外钾离子转运障碍;肌肉、肌筋膜的血液循环障碍等都可导致紧张型头痛。
遗传因素是偏头痛的发病基础,是一种多因素多基因的遗传病,大约 60%有家族史,染色体1q,4q24,Xq24~28,19p13为易感基因位点。家族性偏瘫型偏头痛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大约2/3病例突变基因存在19号染色体短臂上。某些食物和饮料及药物、环境、情感因素等均可诱发,其中食物作为诱发因素者占偏头痛的25%。 主要学说有⒈血管学说:先兆症状与颅内血管收缩有关,随后由于颅内、外扩张导致头痛,可以解释头痛的搏动性、部位的易变性和麦角可缓解的特点,然而无法解释无前驱症状的偏头痛、不影响血管的药物可治偏头痛。2.血管活性药物及神经递质:已通过PET证实血管周围神经兴奋引起一些物质释放,这些物质导致血管扩张、蛋白外渗和无菌炎症,刺激三叉神经复合体,然后上述信息传导丘脑和皮层产生疼痛。这些物质有P物质、神经激肽、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一氧化氮、前列腺素、5-HT等,虽然P物质和内毒素拮抗剂可以抑制血浆蛋白外渗,但不能治疗偏头痛。 3.神经血管学说:下丘脑和边缘系统的功能障碍与前驱症状有关,先兆及头痛的发生与神经元功能障碍与继发血管改变有关。
儿童头痛的诊断
国际头痛学会(IHS)头痛分类委员会于1988年首次制定了头痛疾病的分类及诊断标准。2004年又推出了第二版“头痛疾患的国际分类”(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Headache Disorders 2nd Edition, ICHD-2)。
头痛疾患的国际分类ICHD-2将头痛疾患分成3部分,14种类型。
第一部分:原发性头痛:1.偏头痛2.紧张型头痛3.丛集性头痛和其他三叉植物神经性头痛4.其他原发性头痛。
第二部分:继发性头痛:5.缘于头颈部外伤的头痛6.缘于头颈部血管病变的头痛7.缘于非血管性颅内疾病的头痛8.缘于某一物质或某一物质戒断的头痛9.缘于感染的头痛10.缘于代谢障碍的头痛11.缘于头颅、颈、眼、耳、鼻、鼻窦、牙、口或其他头面部结构病变的头面痛12.缘于精神疾病的头痛。
第三部分:颅神经痛、中枢和原发性颜面痛以及其他头痛:13.颅神经痛和中枢性颜面痛14.其他类头痛、颅神经痛、中枢或原发性颜面痛。
儿童功能性头痛的分类及诊断标准
偏头痛:偏头痛是儿童常见病,直至青春期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从3~7岁的3%,增加到7~11岁的4%~11%,11~15岁发病率达到8%~23%。男孩平均发病年龄为7.2岁,女孩为10.9岁。
儿童头痛的鉴别诊断
儿童头痛的鉴别诊断:
1.紧张型头痛:又称肌收缩型头痛。其临床特点是:头痛部位较弥散,可位前额、双颞、顶、枕及颈部。头痛性质常呈钝痛,头部压迫感、紧箍感,患者常述犹如戴着一个帽子。头痛常呈持续性,可时轻时重。多有头皮、颈部压痛点,按摩头颈部可使头痛缓解,多有额、颈部肌肉紧张。多少伴有恶心、呕吐。
2.丛集性头痛:又称组胺性头痛,Horton综合征。表现为一系列密集的、短暂的、严重的单侧钻痛。与偏头痛不同,头痛部位多局限并固定于一侧眶部、球后和额颞部。发病时间常在夜间,并使患者痛醒。发病时间固定,起病突然而无先兆,开始可为一侧鼻部烧灼感或球后压迫感,继之出现特定部位的疼痛,常疼痛难忍,并出现面部潮红,结膜充血、流泪、流涕、鼻塞。为数不少的患者出现Horner征,可出现畏光,不伴恶心、呕吐。诱因可为发作群集期饮酒、兴奋或服用扩血管药引起。发病年龄常较偏头痛晚,平均25岁,男女之比约4∶1。罕见家族史。
3.痛性眼肌麻痹:又称Tolosa-Hunt综合征。是一种以头痛和眼肌麻痹为特征,涉及特发性眼眶和海绵窦的炎性疾病。病因可为颅内颈内动脉的非特异性炎症,也可能涉及海绵窦。常表现为球后及眶周的顽固性胀痛、刺痛,数天或数周后出现复视,并可有第Ⅲ、Ⅳ、Ⅵ脑神经受累表现,间隔数月数年后复发,需行血管造影以排除颈内动脉瘤。皮质类固醇治疗有效。
4.颅内占位所致头痛:占位早期,头痛可为间断性或晨起为重,但随着病情的发展。多成为持续性头痛,进行性加重,可出现颅内高压的症状与体征,如头痛、恶心、呕吐、视盘水肿,并可出现局灶症状与体征,如精神改变、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抽搐、偏盲、共济失调、眼球震颤等,典型者鉴别不难。但需注意,也有表现为十几年的偏头痛,最后被确诊为巨大血管瘤者。
5.血管性头痛:如高血压或低血压、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慢性硬膜下血肿等均可有偏头痛样头痛, 部分病例有局限性神经体征,癫痫发作或认知功能障碍,颅脑CT、MRI及DSA可显示病变。
6.偏头痛性梗死:极个别情况, 偏头痛可继发缺血性卒中,偏头痛渐进性病程和自发消退2个特点可与脑卒中区别。
国际头痛学会(IHS)头痛分类委员会于1988年首次制定了头痛疾病的分类及诊断标准。2004年又推出了第二版“头痛疾患的国际分类”(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Headache Disorders 2nd Edition, ICHD-2)。
头痛疾患的国际分类ICHD-2将头痛疾患分成3部分,14种类型。
第一部分:原发性头痛:1.偏头痛2.紧张型头痛3.丛集性头痛和其他三叉植物神经性头痛4.其他原发性头痛。
第二部分:继发性头痛:5.缘于头颈部外伤的头痛6.缘于头颈部血管病变的头痛7.缘于非血管性颅内疾病的头痛8.缘于某一物质或某一物质戒断的头痛9.缘于感染的头痛10.缘于代谢障碍的头痛11.缘于头颅、颈、眼、耳、鼻、鼻窦、牙、口或其他头面部结构病变的头面痛12.缘于精神疾病的头痛。
第三部分:颅神经痛、中枢和原发性颜面痛以及其他头痛:13.颅神经痛和中枢性颜面痛14.其他类头痛、颅神经痛、中枢或原发性颜面痛。
儿童功能性头痛的分类及诊断标准
偏头痛:偏头痛是儿童常见病,直至青春期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从3~7岁的3%,增加到7~11岁的4%~11%,11~15岁发病率达到8%~23%。男孩平均发病年龄为7.2岁,女孩为10.9岁。
儿童头痛的治疗和预防方法
主要是预防原发病勱,以及注意生活规律,避免过度疲劳、压力过大、防治亚健康状态等。
参看
- 血虚头痛
- 厥阴头痛
- 阳明头痛
- 风热头痛
- 风寒头痛
- 瘀血头痛
- 痰浊头痛
- 经行头痛
- 眼肌麻痹性偏头痛
- 小儿偏头痛
- 丛集性头痛
- 颅内低压性头痛
- 颅内占位性病变引起的头痛
- 外伤后头痛
- 头痛
- 腹型偏头痛综合征
- 偏头痛
- 紧张性头痛
- 头部症状
关于“儿童头痛”的留言: | 订阅讨论RSS |
目前暂无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