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溶性维生素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脂溶性维生素是疏水性化合物,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脂溶性维生素的作用多种多样,除了直接参与和影响特异性的代谢过程外,它们多半还与细胞内核受体结合,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脂溶性维生素常随脂类物质吸收,在血液中与脂蛋白或特异的结合蛋白相结合而运输,并在体内常有一定的储量。脂类吸收障碍和食物中长期缺乏此类维生素可引起相应的缺乏症,摄入过多也可发生中毒。因为脂溶性维生素不溶于水,所以不容易从尿液中排泄,容易在体内蓄积。 

目录

维生素A

Vita.jpg

维生素A又称抗干眼醇,有A1、A2两种,A1是视黄醇,A2是3-脱氢视黄醇,活性是前者的一半。肝脏是储存维生素A的场所。

植物中的类胡萝卜素是VA前体,一分子β胡萝卜素在一个氧化酶催化下加两分子水,断裂生成两分子VA1。这个过程在小肠粘膜内进行。类胡萝卜素还包括α、γ胡萝卜素、隐黄质、番茄红素、叶黄素等,前三种加水生成一分子VA1,后两种不生成VA1。

维生素A与暗视觉有关。维生素A在醇脱氢酶作用下转化为视黄醛,11-顺视黄醛与视蛋白赖氨酸氨基结合构成视紫红质,视紫红质在光中分解成全反式视黄醛和视蛋白,在暗中再合成,形成一个视循环。维生素A缺乏可导致暗视觉障碍,即夜盲症。食用肝脏及绿色蔬菜可治疗。全反式视黄醛主要在肝脏中转变成11-顺视黄醛,所以中医认为“肝与目相通”。

维生素A的作用很多,但因缺乏维生素A的动物极易感染,所以研究很困难。已知缺乏维生素A时类固醇激素减少,因为其前体合成时有一步羟化反应需维生素A参加。另外缺乏维生素A时表皮黏膜细胞减少,角化细胞增加。有人认为是因为维生素A与细胞分裂分化有关,有人认为是因为维生素A与粘多糖糖蛋白的合成有关,可作为单糖载体。维生素A还与转铁蛋白合成、免疫、抗氧化等有关。

维生素A可促进细胞的增殖和生长,保护各器官上皮组织结构的完整和健康,维持正常视力。可促进幼貉的生长,使骨骼发育正常并提高对各种传染病抵抗力,还参与性激素的形成,提高繁殖力。维生素A缺乏时,会引起幼貉生长发育停滞,表皮及粘膜上皮严重角质化,严重影响繁殖力,及毛皮品质,维生素A在动物性饲料中含量较多,如海鱼、鱼残料、鲸肝、乳类、蛋类等。貉每只天供给量为800~1000国际单位,在补饲维生素A的同时,适当增加脂肪和维生素E,会提高基利用率。

维生素A过量摄取会引起中毒,可引发骨痛肝脾肿大恶心腹泻及鳞状皮炎症状。大量食用北极熊肝或比目鱼肝可引起中毒。  

维生素D

Vitd.jpg

维生素D 又称钙化醇、抗佝偻病维生素,是类固醇衍生物,含环戊烷多氢菲结构。可直接摄取,也可由维生素D原经紫外线照射转化。植物油酵母中的麦角固醇转化为D2(麦角钙化醇),动物皮下的7-脱氢胆固醇转化为D3(胆钙化醇)。

维生素D与动物骨骼钙化有关。钙化需要足够的钙和磷,其比例应在1:1到2:1之间,还要有维生素D的存在。其功能是维持正常的钙、磷代谢,因而对骨骼的正常发育有极重要的作用,缺乏时不仅会出现软骨症,阻碍生长,还会严重影响繁殖机能。维生素D主要靠鱼肝油供给,动物肝脏、乳类、蛋类中也含有一部分,维生素D每只天的供给量应不少于100~50国际单位。

维生素D3先在肝脏羟化形成25-羟维生素D3,然后在肾再羟化生成1,25-(OH)2-D3。第二次羟化受到严格调控,平时只产生无活性的24位羟化产物,只有当血钙低时才有甲状旁腺素分泌,使1-羟化酶有活性。1,25-(OH)2-D3是肾皮质分泌的一种激素,作用于肠粘膜细胞和骨细胞,与受体结合后启动钙结合蛋白的合成,从而促进小肠对钙磷的吸收和骨内钙磷的动员和沉积。

食物中维生素D含量少,同时又缺乏紫外线照射的人易发生骨折。肝胆疾病肾病、或某些药物也会抑制羟化。摄入过多也会引起中毒,发生迁移性钙化,导致肾、心、胰、子宫滑膜粘蛋白钙化。高血钙也会导致肾结石,而骨骼却因钙被抽走而疏松软化。  

维生素E

Vite.jpg

维生素E又称生育酚抗不育维生素。含有一个-羟色环和一个16烷侧链,共有8种其色环的取代基不同。α生育酚的活性最高。

存在于蔬菜、麦胚、植物油的非皂化部分,对动物的生育是必需的。缺乏时还会发生肌肉退化。生育酚极易氧化,是良好的脂溶性抗氧化剂。可清除自由基,保护不饱和脂肪酸和生物大分子,维持生物膜完好,延缓衰老

维生素E很少缺乏,毒性也较低。早产儿缺乏会产生溶血性贫血,成人回导致红细胞寿命短,但不致贫血

它是一种有效的抗氧化剂,对维生素A具有保护作用,参与脂肪的代谢,维持内分泌的正常机能,使性细胞正常发育,提高繁殖性能,缺乏维生素E的主要症状是:母貉虽能怀孕,但胎儿很快就会死亡并被吸收;公貉的精液品质下降,精子活力减退,数量减少,乃至消失,另外,由于脂肪代谢障,出现尿湿病等,维生素E,的供给量发幼貉生长期及种貉 繁殖期最高,每只天供给3~5毫克,其它时间可酌减,植物子实的胚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  

维生素K

Vitk.jpg

维生素K又叫凝血维生素。是维持血液正常凝固所必须的物质,天然维生素K有K1、K2两种,都由2-甲基-1,4-萘醌和萜类侧链构成。人工合成的K3无侧链。K1主要存在于青绿植物中,K2主在存在于微生物体内,人工合成的维生素K,即甲基萘醌,称为维生素K3,貉的维生素K缺乏症较少见,但消化道机紊乱或长期使用抗生素抑制了肠道微生物对维生素K的合成作用,偶尔也会发生维生素K缺乏症,其症状是口腔、龈龈、鼻腔出血,凝血时间延长,烘便有黑红色血液,剖检时可见整个胃肠道粘膜出血,一般饲料中保证供给新鲜蔬菜即可预防维生素K缺乏. 

维生素K参与蛋白质谷氨酸残基的γ-羧化。凝血因子Ⅱ、Ⅶ、Ⅸ、Ⅹ链中的谷氨酸残基在翻译后加工过程中,由蛋白羧化酶催化,成为γ-羧基谷氨酸(Gla)。这两个羧基可络合钙离子,对钙的输送和调节有重要意义。有关凝血因子与钙结合,并通过钙与磷脂结合形成复合物,发挥凝血功能。这些凝血因子称为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

成人每日对维生素K的需要量为60-80μg,因为生素K广泛分布于动物、植物组织,而且人体内肠菌也能合成,一般不容易缺乏。因为维生素K不能通过胎盘,新生儿出生后肠道内又无细菌,所以新生儿有可能引起维生素K的缺乏。

缺乏维生素K时常有出血倾向新生儿、长期服用抗生素或吸收障碍(比如慢性胰腺炎胆管炎、小肠黏膜萎缩等)可引起缺乏。

参看

参考文献

关于“脂溶性维生素”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