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

(重定向自流血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血液自心、血管腔外出,称为出血(hemorrhage)。流出的血液逸入体腔或组织内者,称为内出血,血液流出体外称为外出血。

按血液逸出的机制可将出血分为破裂性出血和漏出性出血两种:

(一)破裂性出血

破裂性出血乃由心脏或血管壁破裂所致。破裂可发生于心脏(如心壁瘤的破裂),也可发生于动脉,其成因既可为动脉壁本身的病变(如主动脉瘤),也可因动脉旁病变侵蚀动脉壁(如肺结核空洞对肺血管壁的破坏,肺癌胃癌子宫颈癌组织侵蚀局部血管壁,胃和十二指肠慢性溃疡溃疡底的血管被病变侵蚀)。静脉破裂性出血的原因除创伤外,较常见的例子是肝硬变食管静脉曲张的破裂。毛细血管的破裂性出血发生于局部软组织的损伤。

(二)漏出性出血

这种出血是由于毛细血管后静脉、毛细血管以及毛细血管前动脉的血管壁通透性增高,血液通过扩大的内皮细胞间隙和受损的血管基底膜而漏出于管腔外的。出血性素质所发生的自发性出血,即是漏出性出血。

原因

漏出性出血的原因很多,基本可归纳为:

1.血管壁损害常见于缺氧,使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变性;败血症(尤其是脑膜炎球菌败血症)、立克次体感染流行性出血热蛇毒有机磷中毒等使毛细血管壁损伤;一些药物可引起变态反应血管炎维生素C缺乏可引起毛细血管基底膜破裂、毛细血管周胶原减少及内皮细胞连接处分开而致管壁通透性升高;过敏性紫癜时由于免疫复合物沉着于血管壁引起变态反应性血管炎。

2.血小板减少功能障碍血小板的正常数量和质量是维持毛细血管通透性正常的重要因素,血小板减少到一定数量时即可发生漏出性出血,例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骨髓内广泛性肿瘤转移等均可使血小板生成减少;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DIC使血小板破坏或消耗过多;某些药物在体内诱发抗原抗体复合物免疫反应所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吸附于血小板表面,使后者连同免疫复合物被巨噬细胞所吞噬;一些细菌内毒素外毒素也有破坏血小板的作用。

血小板的结构和功能缺陷也能引起漏出性出血,这类疾患很多是先天性的,如血小板功能不全(thrombasthenia,血小板细胞膜缺乏纤维蛋白受体)和血小板颗粒缺乏症(storage pool disease,一种或多种颗粒缺乏,ADP储量因而不足;也可因后天性骨髓巨核细胞受损而发生)时,血小板粘集能力有缺陷;Bernard-Soulier综合征(血小板细胞膜缺乏von Willebrand因子的受体)时,血小板不能粘附胶原纤维,这都可有凝血障碍出血倾向

3.凝血因子缺乏 凝血因子Ⅷ(血友病A)、Ⅸ(血友病B)、von Willebrand因子(von Willebrand病)以及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Ⅳ、Ⅴ、Ⅶ、Ⅹ、Ⅺ等因子的先天性缺乏或肝实质疾患时凝血因子Ⅶ、Ⅸ、Ⅹ合成减少,DIC时凝血因子消耗过多)等,均有出血倾向。

病变

(一)内出血:

可发生于体内任何部位,血液积聚于体腔内者称体腔积血,如腹腔积血心包积血;体腔内可见血液或凝血块。发生于组织内的出血,量大时形成血肿(hematoma),如脑血肿皮下血肿等;量少时仅镜下始能查觉,在组织内有多少不等的红细胞含铁血黄素、橙色血晶(hematoidin)的存在。皮肤、粘膜、浆膜的少量出血在局部形成瘀点(petechia),较大的出血灶形成瘀斑(echymosis)。

(二)外出血:

鼻粘膜出血排出体外称为鼻衄(nv);肺结核空洞或支气管扩张出血经口排出到体外称为咯血消化性溃疡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经口排出到体外称呕血结肠胃出血经肛门排出称便血;泌尿道出血经尿道排出称尿血;微小的出血进入皮肤、黏膜、浆膜面形成较小的出血称瘀点;而稍大的出血称紫癜;直径超过1-2cm的皮肤下出血称瘀斑。这些局部出血灶的红细胞被降解,由巨噬细胞吞噬,血红蛋白呈红--蓝色,然后被酶解转变为胆红素呈蓝绿色,最后变成棕黄色的含铁血黄素,成为出血灶的特征性颜色改变。在有广泛性出血的患者,由于大量的红细胞崩解,胆红素释出,有时发展为黄疸

后果

人体具有止血功能,缓慢少量的出血,多可自行止血,主要由于局部受损血管发生反射性收缩,或血管受损处血小板凝集经凝血过程形成血凝块,阻止继续出血,局部组织或体腔内的血液,可通过吸收或机化消除,较大的血肿吸收不完全则可机化或纤维包裹。

出血对机体的影响取决于出血量、出血速度和出血部位。漏出性出血过程比较缓慢,出血量较少,不会引起严重后果。但如漏出性出血广泛时,如肝硬变时因门静脉高压发生的广泛性胃肠粘膜漏出性出血,可因一时的多量出血导致出血性休克。破裂性出血的出血过程迅速,如在短时间内丧失循环血量的20%~25%时,即可发生出血性休克。发生在重要器官的出血,即使出血量不多,亦可致命,如心脏破裂引起心包内出血,由于心包填塞,可导致急性心功能不全脑出血,尤其是脑干出血,可因重要神经中枢受压致死。局部的出血,可导致相应的功能障碍,如脑内囊出血引起对侧肢体偏瘫视网膜出血引起视力减退失明。慢性出血可引起贫血

一般的进行缓慢的破裂性出血,多可自行停止。其机制是局部受损的细动脉发生痉挛小静脉形成血栓,从而阻止血液继续流失。流入体腔或组织内的血液,久后可被吸收、机化或包裹。  

参看

关于“出血”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