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手法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推拿手法(massage manipulation),以治疗、保健为目的,用手或肢体其他部位,按各种特定的技巧动作,在身体的某些部位或穴位进行操作的方法。

目录

简史

推拿手法源于人类最初的本能动作,如摩擦取暖、抚按伤痛、母婴间抚摸及人体间相互触摸等。甲骨文载手法的代称和基本手法为“拊”。江陵张家山早期汉墓出土的《引书》中有“摩足跗”、“摇指”等手法,并记载了颞颌关节半脱位的口内复位法;《五十二病方》中载有按、摩、搔、刮等10余种手法,并有按压止血法、药巾按摩法等。《内经》,则对手法的名称、诊断、定位、作用、机理、适应症禁忌症等有较详细的论述。汉代张仲景膏摩列为保健方法。三国时期华佗则提出了推拿失治、误治的观点。晋代葛洪肘后方》所述手法,已不再是简单的向下按压、摩擦,而有了力点向上的抄举法及挤压、提捏等,并介绍了美容法、指掐急救法等。唐代王焘外台秘要》集前世医书,载许多手法,其引文均注明出处,为后世探索手法源流提供了线索。宋代的《圣济总录》重在对手法的分析总结,强调中医辨证施法。金代张子和首将推拿列为汗法。明代危亦林世医得效方》载悬吊复位法,领先世界600余年。明清时期,《保婴神术.按摩经》载的小儿推拿八法,《医宗金鉴》的正骨八法对后世影响极大,并形成了多种推拿流派,如点穴推拿、一指禅推拿、内功推拿等。

技术要求

推拿手法技术的基本要求是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持久”是指手法能够持续运用一定时间,保持动作和力量的连贯性。“有力”是指手法必须具备一定的力量,并根据治疗对象、体质、病证虚实、施治部位和手法性质而变化。“均匀”是指手法动作的节奏、频率、压力大小要一定。“柔和”是指手法动作的轻柔灵活及力量的缓和,不能用滞劲蛮力或突发暴力,要“轻而不浮,重而不滞”。以上要求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的。持久能使手法逐渐深透有力,均匀协调的动作可使手法更趋柔和,而力量与技巧相结合则使手法既有力又柔和,即所谓“刚柔相兼”。在手法的掌握中,力量是基础,手法技巧是关键,两者必须兼有。

命名及分类

推拿手法名称见之于文字的多达400多种,常用100余种。这些手法的命名,有的按动作方式,如推、拿、按、摩等;有的按动作形象,如狮子滚绣球、凤凰单展翅等;有的根据手法作用,如通、和、舒、补等;有的根据施术部位,如开天门、打马过天河等;有的按操作过程,如开手、收式等。通常根据推拿手法的动作形态将其分为6类:①摆动类手法,以指或掌、腕关节做协调的连续摆动动作,包括一指禅推法缠法滚法揉法等。②摩擦类手法,以掌、指或肘贴附在体表作直线或环旋移动,包括摩法、擦法、推法搓法抹法等。③挤压类手法,用指、掌或肢体其他部位按压或对称挤压体表,包括按、点、压、拿、提、挤、捻等。④振动类手法,以较高频率的节律轻重交替刺激,持续作用于人体,包括抖法振法等。⑤叩击类手法,用手掌、拳背、手指、掌侧面和桑枝棒等叩打体表,包括拍法、击法弹法等。⑥运动关节类手法,使关节做被动活动的一类手法,包括摇法扳法拉法等。关于推拿手法的动作和名称,各家说法不一,有的手法动作相似而名称不同,有的名称相同而动作各异。现代临床常用的手法主要有推法、拿法、按法、摩法、滚法、擦法、摇法、扳法、拉法、振法、击法、理法等。这些手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把两种手法结合起来组成复合手法,如按揉法、掐揉法、拿捏法等。

推法

用指、掌或肘着力于人体一定部位或穴位,做单方向的直线推动方法。推法可分为平推法直推法旋推法分推法、合推法等。平推法又分为拇指平推法、掌平推法、拳平推法、肘平推法4种。一指禅推法的动作比较特殊,是一指禅推拿中的主要手法。抹法、勾法和刮法等,与推法动作相似。推法的作用可行气活血、疏通经络、解除肌肉痉挛、消肿止痛、活血化瘀

拿法

以拇指与其余指相对,在某一部位或穴位逐渐用力内收,做节律性的提捏动作方法。由于拿的部位和手法的差异,拿法可分为三指拿、四指拿和五指拿3种。拿法的刺激较强,有疏通经络、解表发汗、散寒止痛、开窍醒神等作用。临床应用时,拿后常继以揉摩,以缓和刺激。三指拿多用于面积较小的部位,四指拿和五指拿适用于面积较大的部位。与拿法动作相似而名称不同的手法有:抓法捏法、提法、握法挪法挤法拧法(揪法扯法)、扭法捻法、弹筋法等。捏法应用于脊柱部称捏脊

按法

用手着力在体表某一部位或穴位上,逐渐用力下压的方法。常用的是指按法与掌按法。指按法有开通闭塞、散寒止痛等作用。掌按法接触面积大,刺激缓和,适用于治疗面积大而又较为平坦的部位,如腰背部、腹部等。具有疏松筋脉温中散寒等作用。按法的按压方向要垂直,用力由轻到重,稳而持续,使刺激充分透达至机体组织的深部。忌用迅猛的爆发力。按法常与揉法结合使用,组成按揉复合手法,即在按压力量达到一定深度时再作小幅度的缓缓揉动,使手法刚中兼柔,既有力而又柔和。与按法动作相似的手法有肘压法点法勾点法掐法蝶转法扪法抵法、拔法等。

摩法

是推拿手法中最轻柔的一种。摩法是用手指面或手掌面附着在体表的一定部位上,作环形而有节律的抚摩,而不带动皮下组织的方法。肘关节微屈,腕部放松,抚摩时顺或逆时针方向均可,每分钟频率120次。有和中理气、消积导滞、调节肠胃蠕动等功能。古代用摩法时还常配以药膏,以加强手法的治疗效果,称膏摩。近代有用葱姜汁冬青膏、松节油等作为摩法时的辅助用药。摩法可分为指摩法和掌摩法,与摩法动作相似的手法有抚法拭法、揉法、挪法、搓法等。

滚法

手握空拳,以指间关节突起部着力附着在体表一定部位上,腕部放松作均匀的前后往返摆动,使拳作来回滚动状的方法。滚法有舒筋活血解痉止痛、滑利关节、消除肌肉疲劳等作用。可用于头部、肩背、腰及四肢关节处。

与滚法动作类似的手法是法。法是在滚法的基础上作了改革,发展成为“法是推拿”中的主要手法。法是以小指掌指关节背侧为吸定点,掌背三角形为接触面,以肘部为支点,前臂作主动摆动,带动腕部作伸屈和前臂旋转的复合运动。适用于肩背腰臂及四肢等肌肉较丰厚的部位。有舒筋活血、滑利关节、缓解肌肉、韧带痉挛、促进血液循环及消除肌肉疲劳等作用。

擦法

用手掌紧贴皮肤,稍用力下压并作上下或左右直线往返摩擦的方法。擦法的操作基本上分为3种:一是用全掌着力摩擦,称掌擦法。二是用大鱼际着力摩擦,称鱼际擦法。三是用小鱼际着力摩擦,称侧擦法。掌擦法接触面较大,产生热量较低,适用于肩背、胸腹等面积较大而平坦的部位,有温通经络、宽胸理气、调理脾胃扶正祛邪等功能。鱼际擦法接触面较掌擦法为小,产生热量中等,适用于四肢部,多用于上肢部,有温经活血消瘀止痛等功能。侧擦法接触面较小,产生热量最高,适用于肩、背、腰骶及下肢部,有温经散寒祛风活血、温肾壮阳等功能。

摇法

使关节作被动的环转活动方法。用一手握住(或扶住)被摇关节近端的肢体,另一手握住关节远端的肢体,作缓和回旋的转动。使用摇法时,摇转幅度要由小到大,动作缓和,用力要稳。有舒筋活血、滑利关节、松解粘连、增强关节活动功能等作用。


扳法

用双手向同一方向或相反方向用力扳动肢体,使关节伸展或旋转的手法。扳法亦属被动运动,常在摇法使用的基础上应用,在某些情况下是摇法的加强手法。扳法中力的传递比摇法更为直接,因此在使用时必须谨慎,要严格掌握扳法的适应症和技巧。扳法在不同部位有不同的操作手法,常用的有颈椎旋转扳法、腰椎后伸扳法、肩上举扳法、肘关节扳法、腕关节扳法、踝关节扳法等。


拔伸

固定肢体或关节的一端,牵拉另一端的方法。又称牵引法拽法抻法、拔法。在推拿中常用于颈腰椎疾病、四肢关节功能障碍、软组织粘连、挛缩以及小关节错位等症。牵引拔伸的动作要稳而持续、不可用突发性猛力,应根据不同的部位、病位,控制牵引拔伸的力量和方向。若运用不当,不仅影响疗效,甚至会造成不良后果。根据施术部位的不同,常用的操作方法有:颈椎拔伸法、肩关节拔伸法、腕关节拔伸法、指间关节拔伸法。


振法

推拿的辅助手法,又称颤法、振荡法等。用手指或掌面按压在人体的穴位或一定部位上,前臂和手部肌肉强力地静止性用力,产生自主性振颤动作。振法多用于胸腹部,具有祛瘀消积、活血止痛、温中理气和调节肠胃的功能。以产生振动为主的尚有振动法、抖法、牵抖法等。

击法

以手击打、拍击特定部位的手法。因击打时的接触面大小和所用力量的不同,手法有击、拍、叩、摇、啄和棒击法等区别。其中用力较重的击法主要有拳击法和掌击法。如果用特制的桑枝棒击打,则称棒击法。拳击法用拳背平击一定部位或穴位。掌击法是以掌根部为着力点,击打一定部位。棒击法多用于肩、背、腰、臂及下肢部,治疗肢体麻木、浅表感觉迟钝。拍法是五指并拢,用虚掌平拍一定部位。常用于肩背、腰骶及下肢外侧部。叩法较击法力量轻,可用半屈拳轻轻叩击,两手交替上下如击鼓状;也可两手相合,五指略分开,用小指侧扣击一定部位,有舒松筋脉、消除疲劳的作用,可用于肩背及四肢部。啄法是两手五指微屈分开,成爪形或聚拢成梅花形,交替上下轻击一定部位,击打速度要轻快有节律,如鸡啄米状,故称啄法。可用于头部和背部,有安神醒脑、疏通气血等作用。

理法

又称缕法。手握肢体,一松一紧自上而下循序移动,如此反复进行。理法是推拿治疗中的辅助手法,常用于其他手法之后,有理顺筋脉的作用,多用于四肢部。和理法相类似的手法尚有勒法捋法梳法搔法拂法等。

其他手法

如正骨八法中的端法;治疗外感头痛头胀,有祛风散寒、退热止痛作用的扯法;用单足或双足踩踏患者一定部位的踩跷法;常用于扳肩、扳腰的推扳法等。

关于“推拿手法”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