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引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牵引(traction),将金属针穿过骨骼、用粘膏粘住皮肤、或用其他方法牵拉肢体、躯干或头颅,以达到拉长、复位、稳定、止痛、缓解痉挛等目的的一种治疗措施。

目录

应用

一般应用于下述情况:①骨折复位。如股骨干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胫腓斜骨折、肱骨髁上骨折等。骨牵引可使骨折复位。股骨颈骨折时常用骨牵引复位作为手术前准备。②脱位复位。例如颈椎骨折脱位、小儿先天性髋脱位、髋关节半脱位、陈旧脱位等,可用骨牵引复位。③矫正关节挛缩。对各种软组织疾患所致的关节屈曲挛缩,可用牵引克服挛缩或作为手术前准备。④维持固定。骨折脱位经复位后,需用牵引维持一定时期。⑤由关节炎症引起的肢体肌肉痉挛、疼痛,可用牵引防止关节脱位并控制炎症、缓解痉挛。⑥矫正畸形。如脊柱侧凸症可用牵引矫正。

种类

有骨牵引、皮肤牵引、吊带牵引等。

①骨牵引。将金属针穿过骨骼的一定部位,借助牵引装置,进行牵引,骨牵引可按牵引的骨骼部位命名,常用的有股骨髁上牵引、胫骨粗隆牵引(图1)、尺骨鹰嘴牵引、跟骨牵引、颅骨牵引等。可按牵引工具而命名,如施泰因曼氏针(施氏针)牵引、基尔施纳氏针牵引、冰钳牵引、头环牵引、头盆牵引等。又可按牵引装置固定与否而分为滑动牵引与固定牵引,前者利用安置于病床上的支架进行牵引,后者则将肢体固定于牵引架上进行牵引,有的病人并可带牵引架离床。使用骨折外固定器,肢体延长器,也属固定牵引它是利用自身的螺旋装置进行牵引或加压。

胫骨粗隆索引


②皮肤牵引。将一定长度与宽度的粘膏的一端粘在肢体皮肤上,另一端连以牵引装置进行牵引,这种牵引多用于下肢(图2),其优点是不需在骨骼上穿针,其不足之处是牵引力较骨牵引为小。因牵引力大则可将粘膏拉脱,皮肤被粘膏盖住,汗腺不能排泄,日久后可发生皮炎。儿童骨折时用骨牵引会损伤骨骺(如胫骨粗隆部位),故用皮肤牵引为宜。有人用海绵垫以环形尼龙带固定于肢体皮肤上,进行牵引。

皮肤牵引


③吊带牵引。如用枕颌带,进行头颈牵引(图3),骨盆带与胸部带行躯干胸腰椎牵引。由于牵引带压迫在骨突的皮肤上,一般用间断牵引、而非持续牵引,例如神经根型颈椎病进行的颈椎牵引,腰椎间盘突出症时的骨盆牵引等。

枕颌带牵引


牵引的要求

①穿针。穿针部位必须准确,才能达到牵引目的并减少并发症。②四肢骨牵引时。穿针方向必须与牵引方向垂直,才能保持牵引针的平衡,若穿针歪斜,则不但牵引方向不正,而且牵引针易向一侧滑移,造成针孔感染。③严密观察防止骨质皮肤坏死。如颅骨牵引日久,可以压迫针孔骨质致坏死吸收,致牵引钳脱落。骨牵引针歪斜,可以压迫针孔皮肤引起坏死。④皮肤牵引时需防止粘膏松脱,又要注意有无发生皮炎。

并发症

有以下几种:①针孔感染,原因是针穿偏斜,在骨质中向一侧滑动,骨质受压坏死,穿针松动,穿针移动时将带入细菌致感染,穿针压迫皮肤使皮肤坏死,针孔也会扩大,导致感染。②穿破硬脑膜,颅骨牵引时若穿孔太深透过内板,或经常拧紧牵引钳,逐渐穿透内板,可以损伤硬脑膜。③神经损害,膝关节屈曲等挛缩行骨牵引矫正时,可能牵拉损伤腓神经。下肢皮肤牵引时,若在腓骨头颈部包扎太紧,亦可压迫腓总神经而致麻痹。④皮肤牵引可致皮炎。

关于“牵引”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