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失禁与遗尿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尿失禁与遗尿是指同时出现尿失禁遗尿这两种症状。尿失禁(incontinence of urine)是由于膀胱括约肌损伤或神经功能障碍而丧失排尿自控能力,使尿液不自主地流出。遗尿包括两种情况,一则指遗尿病,即俗称的尿床;二则指遗尿症,是指3岁以上的小儿无神经系统或泌尿生殖系统器质性疾病,夜间睡眠无意识地排尿。婴儿不能控制排尿应视为正常现象。遗尿可分为夜间遗尿及白天遗尿,以夜间遗尿为多。

目录

尿失禁与遗尿的原因

一、病因分类

l.真性尿失禁 膀脱结石结核肿瘤等疾患,使逼尿肌过度收缩,尿道括约肌松弛或麻痹,使膀胱失去贮尿功能,有尿即排出,亦称自主膀胱。

2.假性尿失禁尿路梗阻慢性尿潴留患者,膀胱过度膨胀,膀胱内压升高,使尿液被迫溢出,称假性尿失禁,又称遗尿。见于先天性隐性脊柱裂;各种原因引起的尿潴留。还见于5岁以下健康儿童,小儿由于身体发育不健全,排尿神经反射弧建立不牢固,在夜间熟睡时,尿液自动排出,称尿床,随着生长发育,可自行停止,不代表病态。

3.应力性尿失禁 由于尿道括约肌松弛,当患者咳嗽、大笑、打喷嚏等使腹压突然升高时,有少量尿液可不自主排出,见于老年人尿道括约肌退行性变;青壮年妇女功能性尿道括约肌松弛;亦见于妊娠子宫压迫膀脱;肿瘤压迫膀胱。

4.先天性尿失禁 见于先天性尿路畸形尿道异位开口,脐尿管未闭尿道上裂,膀既阴道瘘

二、机 理

正常尿道括约肌有一定张力,逼尿肌处于松弛状态,使尿液存于膀胱内,排尿时经一系列神经反射活动,使逼尿肌收缩,括约肌松弛,尿液排出。如果遇尿肌持续性痉挛,或括约肌过分松弛,均可使尿液无法在膀胱内积存而自动流出,这就是尿失禁,称真性尿失禁。如果下尿路有梗阻,或逼尿肌无力,尿液滞留在膀胱内,使过度充盈的膀滞压力逐渐增高,尿液可随时溢出,造成“充盈性尿失禁”即假性尿失禁,亦称遗尿。

尿失禁与遗尿的诊断

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器械辅助检查,详见本节“排尿困难及尿滞留”。

尿失禁与遗尿的鉴别诊断

1.神经源性膀膛 是参与排尿反射神经系统在某一部位发生病变,损伤。神经系统检查时应注意周围神经炎脊髓炎大脑炎脑外伤脊髓外伤。有的患者可伴有肛门括约肌松弛,甚至截瘫

2.由于逼尿肌痉挛引起的尿失禁 注意寻找原因,常见的是炎症,尤其是泌尿系统结核,此时静脉肾盂造影膀胱呈乒乓球样改变是膀胱结核的特点。除此之外膀脱结石肿瘤亦可起,B超CT检查可帮助诊断。膀胱镜检查可以确诊。

3.尿路畸形引起尿失禁 可见尿液从异常通道排出来,一般诊断不困难。特殊情况须泌尿道造影或膀胱镜检查帮助确诊。

4.假性尿失禁 注意检查下尿路梗阻耻骨联合上,下腹部可触到胀大的膀胱是特点。必要时膀胱测压对诊断有助。

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器械辅助检查,详见本节“排尿困难及尿滞留”。

尿失禁与遗尿的治疗和预防方法

女性尿失禁骨盆运动,主要是将骨盆肌肉收缩10秒钟,再放松10秒钟,这样不断重复10次。每天分段时间重复做这个运动,每天收放肌肉的总数是30次。

儿童遗尿症的预防主要是注重孩子的大小便训练是预防遗尿症的基本措施。训练时间最好是在孩子满1岁半以后。开始训练的时间过早。由于孩子的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十分成熟。大脑皮层对皮层下中枢反射性排尿的控制机制还不十分完善。往往会造成失败。这就难免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对孩子的大小便训练主要是采取阳性强化法。每次成功都应立即奖励孩子。

另外,首先应避免白天过度劳累。安排孩子按时休息。晚上早点睡觉较好。因为睡后3小时膀胱内便储存一定的尿液。而此时正是睡眠最深的时候。孩子很难自己醒来。

家长睡前叫醒孩子排尿一次。可避免尿床。晚饭不要过咸。晚餐后少吃甜食和高蛋白饮料。以免引起口渴。晚饭后尽量少喝水和饮料。牛奶等。可吃少量水果。同时家长应该给孩子以鼓励。并提醒孩子夜间起床排尿。切勿因遗尿而惩罚或责备孩子。

参看

关于“尿失禁与遗尿”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