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肿瘤
A+医学百科 >> 肿瘤 >> 小肠肿瘤 |
小肠肿瘤是指从十二指肠起到到回盲瓣止的小肠肠管所发生的肿瘤。小肠占胃肠道全长的75%,其粘膜表面积约占胃肠道表面积的90%以上,但是小肠肿瘤的发生率仅占胃肠道肿瘤的5%左右,小肠恶性肿瘤则更为少见,约占胃肠道恶性肿瘤的1%。小肠肿瘤的确切病因目前尚不清楚。小肠肿瘤的临床表现很不典型,一般与肿瘤的类型、部位、大小、性质及是否有梗阻、出血和转移有关。
小肠肿瘤较胃肠道其他部位少见,约占胃肠道肿瘤2%左右,其中良性肿瘤占1/4,恶性者占3/4。小肠肿瘤诊断较困难,易延误诊断及治疗。 良性肿瘤常见有腺瘤,平滑肌瘤、脂肪瘤、血管瘤等,15%可恶变。恶性肿瘤有腺癌和肉瘤两类,类癌少见
目录 |
疾病分类
症状体征
临床表现很不典型,常表现下列一种或几种症状。
1.腹痛 是最常见的症状,多因肿瘤的牵伸。肠管蠕动功能紊乱等所引起,可为隐痛、胀痛乃至剧烈绞痛,当并发肠梗阻时,疼痛尤为剧烈。并可伴有腹泻、食欲不振等。
2.肠道出血 常为间断发生的柏油样便或血便,甚至大量出血。有的因长期反复小量出血未被察觉,而表现为慢性贫血。
3.肠梗阻 引起急性肠梗阻最常见的原因是肠套叠,但极大多数为慢性复发性。肿瘤引起的肠腔狭窄和压迫邻近肠管也是发生肠梗阻的原因,亦可诱发肠扭转。
4.腹内肿块 一般肿块活动度较大,位置多不固定。
5.肠穿孔 多见于小肠恶性肿瘤,急性穿孔导致腹膜炎,慢性穿孔则形成肠瘘。
6.类癌综合征 由于类癌细胞产生的5-羟色胺和血管舒缓素的激活物质缓激肽所引起,主要表现为阵发性面、颈部和上躯体皮肤潮红(毛细血管扩张),腹泻,哮喘和因纤维组织增生而发生心瓣膜病。常因进食、饮酒、情绪激动、按压肿瘤而激发。大多见于类癌而有肝转移的病人。
疾病病因
小肠肿瘤的确切病因目前尚不清楚。有些学者认为小肠肿瘤与上述某些致癌物质的影响以及机体免疫功能的减退有关;还认为与遗传因素及某些后天性疾患有一定关系。如消化器官的癌,由遗传而发生的癌与非遗传的相比,常常在多脏器内发生;小肠恶性肿瘤常常有第二个原发病灶发生。这说明部分小肠恶性肿瘤的多发病灶或同时伴有胃肠道其他恶性肿瘤与多基因可能有关。还有学者认为小肠癌的发病因素是,某些胆酸如去氧胆酸、原胆酸等及其在细菌作用下的一些降解产物有致癌作用,故在十二指肠慢性炎症的基础上,经过胆汁中某些致癌物质的作用,可导致癌的发生。
病理生理
小肠肿瘤有良性及恶性两类。良性肿瘤较常见的有腺瘤、平滑肌瘤,其他如脂肪瘤、纤维瘤、血管瘤等。恶性肿瘤以恶性淋巴瘤、腺癌、平滑肌肉瘤、类癌等比较多见。腺癌可突向肠腔内生长,呈息肉样,也可沿肠壁浸润生长,引起肠腔狭窄,一般腺瘤和癌常见于十二指肠。其他则多见于回肠和空肠。此外,小肠还有转移性肿瘤,可由胰、结肠和胃癌直接蔓延,也可从远处经淋巴管或血行播散而来,如卵巢癌、黑色素瘤等。
诊断检查
小肠肿瘤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x线钡餐检查,由于小肠肿瘤的临床症状不典型,并又缺少早期体征和有效的诊断方法,因此容易延误诊断。对具有上述一种或数种表现者.应考虑小肠肿瘤的可能,需作进一步的检查。
1.X线钡餐检查,对疑有十二指肠的肿瘤.采用弛张性十二指肠钡剂造影。
2.纤维十二指肠镜、纤维小肠镜检查及选择性动脉造影术.可提高小肠肿瘤的诊断率。
3.由于类癌病人血中5-羟色胺升高.故对怀疑类癌的病例,测定病人尿中的5-羟色胺的降解物5-羟吲哚乙酸(5-HIAA),有助于确定肿瘤的性质。
4.必要时可行剖腹探查。
保健贴士
1、多发病于50~60岁,男性稍多于女性;
2、不过食生冷或辛辣刺激性食物;
3、避免暴饮暴食,注意口腔卫生,可有效地降低小肠疾病的发生,同时也能减少小肠恶性肿瘤的发病率。
相关资料
1、良性肿瘤
空肠和回肠的肿瘤占胃肠道肿瘤的1%~5%.主要是良性的,其中包括平滑肌瘤,脂肪瘤,神经纤维瘤和纤维瘤,所有这些赘生物都可能引起症状并需要手术.息肉可见于小肠,但更多见于结肠.在小肠中55%的血管瘤病例是多中心的.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Rendu-Osler-Weber综合征)是一种先天性进行性疾病,具有形成扩张的内皮腔隙的倾向.血管瘤可出血或形成肠套叠.血管发育不良或动静脉畸形是衰老的后果,多见于小肠的远侧端或盲肠。
诊断和治疗
采用小肠镜可发现十二指肠和空肠近端的肿瘤并作活检,且可凝固空肠出血病灶.动脉造影或锝核素出血部位扫描可能有助于出血点的定位,灌肠法可发现与鉴别小肠的肿块性病变.如果外科医生在不知道出血部位的情况下必须进行手术时,小肠透照法或术中内镜检查可能有助于确定小肠损伤部位.在内镜检查或手术时,电烙术,热灼除术或激光光线疗法可作为手术切除的替代疗法。
2、恶性肿瘤
腺癌不常见.通常该肿瘤发生于空肠近侧端,可引起轻微的症状.在有克罗恩病的情况下,肿瘤多发生于肠道远侧端和旁路或发炎的肠袢.腺癌在小肠克罗恩病患者中较结肠克罗恩病患者更为常见.发生于回肠的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可形成长而僵硬的肠段.小肠淋巴瘤常见于热带口炎性腹泻患者,小肠特别是回肠是类癌的第二个好发部位(仅次于阑尾).50%的病例可出现多发性肿瘤.在直径>2cm的恶性肿瘤中,80%患者至手术时已发生局部转移或肝转移.约30%的小肠类癌可引起梗阻,疼痛,出血或类癌综合征.治疗为手术切除,可能需要多次手术。
卡波西肉瘤最早在犹太人和意大利老年男人中发现,可以进行性加重的形式在非洲人,器官移植的受体和艾滋病患者中发生,在伴有卡波西肉瘤的患者中40%~60%有消化道受累.病变可发生于胃肠道任何部位,但常见于胃,小肠或远端结肠.胃肠道损害常无症状,但是可发生出血,腹泻,蛋白丢失性肠病和肠套叠.在≤20%的患者中可发生第二个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其最多见的为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霍奇金病或胃肠道腺癌。
小肠肿瘤临床表现(小肠肿瘤症状)
内容简介:小肠肿瘤的症状常表现为以下一种或几种症状:腹痛、肠道出血和贫血、肠梗阻、腹内肿块、穿孔、消化道症状、发热、消瘦和体重减轻等
小肠肿瘤的临床表现很不典型,一般与肿瘤的类型、部位、大小、性质及是否有梗阻、出血和转移有关。常表现为以下一种或几种症状:
1.腹痛是常见的症状。部分原因是由于肠梗阻所引起的,另外,肿瘤的牵引及其引起的肠管蠕动失调、瘤体发生中心坏死所引起的炎性反应、溃疡、穿孔等,都可以引起腹痛。可为隐痛、胀痛、持续性剧痛或间歇痉挛性疼痛。肠梗阻腹痛多呈间歇性剧痛发作,常伴有恶心呕吐。持续性剧痛常见于肿瘤中心坏死、溃破引起的腹膜刺激和炎症。
2.肠道出血和贫血出血一般是肿瘤在发生溃疡或表面糜烂後出现的症状。约1/3的小肠良性肿瘤有出血,其中以平滑肌肉瘤和血管瘤比较多见,而来自腺瘤者较少。约有1/4左右的小肠腺癌有柏油样便。恶性淋巴瘤发生出血者较稍少,平滑肌肉瘤最易出血。小肠肿瘤出血一般不明显,大多为间歇性少量柏油样便;少数为大量出血。十二指肿瘤大出血时可以有呕血。出血可致患者产生贫血现象。小肠癌和恶性性淋巴瘤病人常有明显的贫血。
3.肠梗阻是小肠肿瘤较常见的并发症。多因肿瘤所引起的肠套叠、肠管挛缩、狭窄或扭转等所致。另外,当向肠外生长的巨大良性肿瘤如肌瘤、神经纤维瘤等压迫肠道时,也可产生慢性梗阻症状,但是少见。肠套叠上引起急性肠梗阻的常见原因,多见於良性肿瘤。恶性肿瘤以慢性部分肠梗阻较常见。约2/3的小肠腺癌发生肠梗阻症状。恶性淋巴瘤发生梗阻症状者亦多见。
4.腹内肿块部分患者腹部可触及肿块,以向肠腔外生长的肿瘤为多见。肿块的硬度可以从柔软到坚硬不等,有时为囊性。一般说来,良性肿瘤偏软,恶性较硬。表面可光滑、不平或分叶状。活动度往往较大,而且位置不定。临床触诊有时可触及肿块,而有时又扪不到,这种特点值得注意,需多次反复检查,方能确定腹部有无肿块存在。扪不到肿块也不能排除小肠肿瘤。良性肿瘤病人多数触不到肿块。能触到者多为平滑肌肉瘤、纤维瘤、大的淋巴管或肿瘤引起的肠套叠。约1/3的小肠癌和半数恶性淋巴瘤及平滑肌肉瘤可扪到肿块。当恶性肿瘤侵犯邻近器官粘连成内瘺时,其肿块边界往往不清并活动度低。
5.穿孔 在小肠良、恶性肿瘤中均可能发生,但在恶性肿瘤更多见。常发生於溃疡型和平滑肌肉瘤。肠穿孔可以是急性的,引起弥漫性腹膜炎,也可以是慢性的,形成局限性脓肿和肠瘺。
6.消化道症状有时小肠肿瘤要引起类似溃疡病的上腹部不适和疼痛,同时伴有恶心、腹胀和消化不良等现象;有恶心及呕吐者约占半数,而便秘者亦属常见。此外,不少患者可有腹泻,以恶性淋巴瘤者为多见。其主要原因有:小肠恶性肿瘤中合并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非热带脂肪泻等:肠系膜被肿瘤浸润增厚,可影响脂肪吸收而发生脂肪泻;空肠粘膜绒毛萎缩致吸收障碍;小肠肿瘤与结肠直肠形成瘺等。
7.发热 可以是小肠恶性淋巴瘤的第一个证候,其次以平滑肌肉瘤较多见,而癌症较少见。热型不规则。发热的原因部分是由于肿瘤中心坏死、溃破感染、或穿孔後引起腹膜炎或脓肿所致。
8.消瘦和体重减轻 多见於恶性肿瘤患者。常与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腹泻、肠梗阻、慢性失血及发热等有关。晚期肿瘤患者可出现恶病质。
9.其他 有时因肿瘤累及肠系膜根部淋巴结,可压迫静脉而发生下肢浮肿;也可因腹膜的累及和营养障碍而有腹水症状;肿瘤病大出血时可致休克;肿瘤位於十二指肠壶腹部周围时,可出现阻塞性黄疸或胆道感染等现象。
肠癌病人禁忌饮食
(1)烈性酒、辛辣、燥热、刺激性食物,对肛门有刺激作用,一定不能吃。
(2)高脂肪饮食及低纤维食物。
(3)尽量少吃油炸、熏烤及腌制食物。
健康问答网关于小肠肿瘤的相关提问
|
关于“小肠肿瘤”的留言: | 订阅讨论RSS |
目前暂无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