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趾草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Bk4kv.jpg

学名 Commelina communis L.属鸭跖草科春季一年生杂草。别名兰花草、竹叶草等。分布在云南、甘肃以东的南、北各省区,是北部各省重要的春季一年生杂草,在广东等南方各省则是多年生杂草。主要为害小麦大豆、玉米、蔬菜等农作物。

形态特征 鸭跖草仅上部直立或斜伸,茎圆柱形,长约30一50cm,茎下部匍匐生根。叶互生,无柄,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第一片叶长1.5一2cm,有弧形脉,叶较肥厚,表面有光泽,叶基部下延成鞘,具紫红色条纹,鞘口有缘毛。小花每3—4朵一簇,由一绿色心形折叠苞片包被,着生在小枝顶端或叶腋处。花被6片,外轮3片,较小,膜质,内轮3片,中前方一片白色,后方两片蓝色,鲜艳。茹果椭圆形,2室,有种子4粒。种子土褐色至深褐色,表面凹凸不平。靠种子繁殖。

生态特点 黑龙江5月上中旬出苗,6月始花,7月中旬种子成熟,发芽适温15—20℃,土层内出苗深度0-3cm,埋在土壤深层的种子5年后仍能发芽。

鸭趾草科一年生草本鸭趾草的干燥地上部分。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夏秋二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性味归经】甘、苦、寒。归肺、胃、膀胱经。

【功效】清热泻火解毒利水

【临床应用】

1.用于热病。本品功能清热泻火。有较强的退热作用。外感发热或热病高热,均可应用,可配金银花薄荷等同用,以加强疏散风热之功,或配石膏知母芦根等,以加强清热泻火作用。

2.用于咽痛疮疡毒蛇咬伤。本品有清热解毒之效。治咽喉肿痛,配大叶靑,蒲公英等同用;治疮疡肿毒,常以紫花地丁野菊花配伍煎服,或以鲜品捣烂外敷;治毒蛇咬伤,常以半边莲等配伍,捣烂外敷或煎水内服。

3.用于水肿热淋。本品能清热利尿。治水肿有热兼表证者,可与浮萍白茅根等同用;治膀胱湿热,小便淋沥涩痛,常与车前草木通淡竹叶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15-30g。鲜品用量加倍,外用适量。

【性能特点】本品性味甘苦寒,入肺,胃,膀胱经。既善清热泻火,为治外感或热病高热常用。又能清热解毒,治疮痈、毒蛇咬伤,内服外用均能取效。尚可清热利尿,治水肿、热淋。

关于“鸭趾草”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