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尿管乙状结肠吻合术
A+医学百科 >> 输尿管乙状结肠吻合术 |
1.膀胱癌全膀胱切除后。
2.完全型膀胱外翻。
3.难修复的膀胱阴道瘘。
4.某些永久性尿失禁经成形术无效者。
目录 |
术前准备
1.术前3日进高热量、高蛋白、低渣饮食以加强营养;术前24小时给流质饮食(双份)。
2.磺胺胍1g,每日4次,连续服3日。或术前36小时开始口服链霉素,每6小时0.5g。
3.术前数日可行200ml生理盐水灌肠1次,使其潴留并下地行走以试有无失禁状态。
4.术前48和24小时,各服蓖麻油15ml。术前2日晚用2000ml温盐水灌肠。术前2小时用500ml 1%新霉素作直肠灌肠,清除肠腔污物。
5.测血钾、钠、氯离子和CO2结合力。
麻醉
连续硬膜外麻醉或连续腰麻。
手术步骤
以粘膜下隧道吻合法为例。
1.体位 病人取仰卧头低位,使盆腔内的肠管向上移,便于操作。
3.分离、切断输尿管 进入腹腔后用纱布垫将小肠覆盖、堵塞、推开,将输尿管前的后腹膜切开,露出输尿管,并于盆腔输尿管最低位或距病变适当处切断,将远端结扎。近端输尿管内置输尿管导管暂时引流尿液,减少腹腔污染。
4.形成结肠带隧道 选择部位合适的乙状结肠段,在其上选择合适的结肠带作一长3~4cm的纵行切口,切开浆膜及肌层,在粘膜下层向两旁潜行分离各约1~1.5cm,使成一隧道。注意止血,不要分破粘膜。
5.修整输尿管近端 将输尿管近段分离,但不可将输尿管周围组织完全剥离,以免影响血运。输尿管近侧断端周围组织则需分尽,并纵行剪开1.5cm,然后将管口修成椭圆开的斜面,这样可使吻合口扩大3倍,保症引流通畅。
6.吻合输尿管乙状结肠 在乙状结肠浆肌层的最下端将粘膜切一小口,与输尿管端椭圆形断面等大,将两处切口对齐,作端侧吻合,先用4-0铬制肠线将输尿管全层和肠壁粘膜层边缘的上下两角各缝一针,再作间断缝合约8~10针缝合两缘。
7.缝合隧道 输尿管安置在隧道内后,将输尿管壁与隧道内肠壁肌层用细丝线固定2~3针,以减少吻合口张力。然后,将肠壁的浆肌层用细丝线间断缝合4~5针,以包埋输尿管于隧道内。
8.缝合后腹膜 最后将后腹膜切口内侧边缘缝合在吻合线的外侧,再将外侧后腹膜缝合在吻合线的内侧,使吻合处重新位于腹膜外。
一般先做右侧吻合,然后再在吻合口近侧的乙状结肠适当部位做左侧输尿管的吻合。
术中注意事项
1.在分离输尿管时,应注意保症血运,以免术后发生管壁坏死。
2.在进行输尿管乙状结肠吻合时,应注意将二者的粘膜层均缝到,以防术后漏尿。
3.输尿管位置要摆正,防止扭转。
术后处理
1.术后病人放肛管(放在肛门以上9~11cm),保持引流通畅,如有堵塞,应将其取出,另外换管重新安放,3~4日后取出。
2.禁食和胃肠减压3~4日。
术后并发症及其防治
1.输尿管肠管的吻合可引起下列并发症 输尿管回流、输尿管梗阻、吻合口漏尿和感染。
吻合口漏尿多因输尿管血运障碍和缝合不当所致。必须根据漏尿轻重情况,采取果断措施(如腹腔引流、输尿管造瘘和应用大量抗生素等),方能挽救病人生命。
2.高血氯性酸中毒 发生率约占30%~48.5%,随各种原发病而不同。高血氯性酸中毒是一种伴有肾小管功能不全的情况。输尿管乙状结肠吻合术后,乙状结肠将再吸收尿中的氯离子、氢离子和铵离子等,并由肾脏再度排出,使肾脏的排酸负担加重达两倍以上,以致肾小管去酸功能不健全,造成碱基的消耗和水及电解质的不平衡。
对这类病人,定期检查血氯离子和血浆CO2结合力十分重要。如有异常,应采用直肠内肛管留置、抗感染和服碱性药等措施。但拔出肛管后,失调症状仍有可能复发。
3.肾功能不良 输尿管肠管吻合术后,肾脏的负担较术前增加,肾脏的上行感染和吻合口的狭窄等都能导致肾功能不良。
4.钾的损失 输尿管乙状结肠结合术后,可能产生血钾的降低。钾的损失途径有二:
一是肾脏排出:尿中所排出的钾系来自远端曲管。有人用微解剖法发现失钾病例的肾脏损害,主要是位于近端曲管及收集小管。这些损害虽不影响钾的排出,但却减少了水和钾的再吸收,因而产生多尿和低钾。
二是结肠的分泌:输尿管结肠吻合术后,尿内的钾在肠道内不吸收,同时术后排便的次数增多,因此肠管内分泌物所含的钾也随尿排出。
在用药物适当补充后,多数病人的低钾症候群和低钾麻痹症能够缓解。
关于“输尿管乙状结肠吻合术”的留言: | 订阅讨论RSS |
目前暂无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