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结核瘤
A+医学百科 >> 肿瘤 >> 脑结核瘤 |
脑结核瘤
目录 |
疾病概述
脑结核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结核杆菌后形成的一种肉芽肿样病变。常继发于身体其他部位结核。解放后,全国展开了结核病的群众性防治,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目前我国结核的发病率已大为降低,脑结核瘤的发病率为1.4%,占颅内占位病变4%左右。可发生于颅内任何部位,位于幕下较幕上者多,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男女发病率无显著差异。临床上脑结核瘤分型:1.全身型:伴有其他器官活动性结核,如肺、淋巴结甚至全身粟粒样结核,常伴有结核性脑膜炎,全身情况差,一般预后差。2.局限型:临床主要表现为癫痫发作、颅内高压症状,手术治疗效果较好。
临床表现:
1.全身型: (1)咯血、咳嗽、发热、盗汗、消瘦等结核征象。 (2)伴骨与关节结核,胸壁与颈淋巴结核慢性脓瘘等表现或结核性脑膜炎表现。 (3)颅内压增高征象及小脑功能失调症状:病人有头痛,呕吐及视乳头水肿,局限性脑损害症状,眼震、肢体共济失调等表现。 2.局限型: (1)表现有低热、盗汗、消瘦、血沉快等结核征象。 (2)颅内高压症状和局限性脑损害症状,表现头痛、呕吐及视乳头水肿、偏瘫、失语,癫痫发作,小脑损害症状如眼震,肢体共济失调。
治疗原则:
1.全身型:先行抗结核药治疗。 2.局限型:手术切除颅内病源。 3.术前1-2周和术后用抗结核药治疗3-6个月。
疾病分类
症状体征
咳嗽、胸痛、咯血、发热、盗汗、消瘦等症状,以及头痛、恶心、呕吐、视物模糊、一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行走不稳和癫痫发作等表现。
诊断检查
1.病史 注意有无咳嗽、胸痛、咯血、发热、盗汗、消瘦等症状,以及头痛、恶心、呕吐、视物模糊、一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行走不稳和癫痫发作等表现。
2.体检 检查视力、视野和眼底。有无偏瘫、偏侧感觉障碍、失语和小脑体征。胸部检查有无异常。
3.检验 血沉多增快。
5.颅骨X线平片 除颅内压增高征象外,偶见结核瘤钙化。但需注意钙化点常位于颅底且可多发,钙斑部位不一定是主要病灶所在且无特异性。
6.CT或MRI扫描 可直接显示病变部位及大小。
7.腰椎穿刺 一般可进行测量压力,检查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和蛋白、糖、氯化物定量等。
治疗方案
1.非手术治疗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采用抗结核药物治疗:①病灶位于脑干、丘脑、基底节、运动区等重要功能区及小病灶无颅内压增高者;②合并有脑膜炎或粟粒性脑结核瘤以及全身情况较差者;③全身型者可先行抗结核药物治疗。可采用三联疗法:异烟肼300mg,顿服;链霉素0.75g,1/d,肌注;利福平0.45~0.6g,1/d,顿服。加强全身支持疗法。抗结核治疗持续至少6个月。
2.手术治疗 局限型者,应手术切除颅内病灶。术中注意保护脑的重要功能区。切除病变过程中应细心剥离,避免破溃。一般手术结束前,术野用稀释链霉素溶液彻底冲洗,并可保留少量链霉素溶液于瘤床内(链霉素溶液浓度为0.5mg/ml以防癫痫大发作)。术前1~2周和术后用抗结核治疗3~6个月。
用药安全
注意:
治疗以预防为主,防止接触传染源。出生后接种疫苗,即可获后天免疫力。病人如出现贫血、盗汗、消瘦、乏力、低热等结核征象,及时找医师诊断治疗,并自我隔离,以免感染传播;同时按医嘱使用抗结核药治疗。
患有结核病,同时出现颅内高压症状和脑损害症状,则找专科医师检查,一般做头颅CT扫描或MRI检查,即可诊断,本病全身型者,先抗结核治疗,按医嘱使用抗结核药;局限型者,手术治疗为主,预后良好。
|
关于“脑结核瘤”的留言: | 订阅讨论RSS |
目前暂无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