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官能症

(重定向自精神症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神经官能症又称神经症、精神症,是一组非精神病功能性障碍。其共同特征是:是一组心因性障碍,人格因素、心理社会因素是致病主要因素,但非应激障碍,是一组机能障碍,障碍性质属功能性非器质性;具有精神和躯体两方面症状;具有一定的人格特质基础但非人格障碍;各亚型有其特征性的临床相;神经症是可逆的,外因压力大时加重,反之症状减轻或消失;社会功能相对良好,自制力充分。

目录

疾病分类

1980年国精神病学会在精神病分类中删除了神经症。世界的大部分国家不承认有这种疾病 ,特别是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无一例外 我国学者仍认为神经症是一客观存在的临床实体,这是转型中的特色吧,这里法律意义大于与纯医学意义 ,发人深省。  

病症简介

神经官能症又名神经症,又称神经官能症或精神神经症。是一组精神障碍的总称,包括神经衰弱强迫症、焦虚症、恐怖症躯体形式障碍等等,患者深感痛苦且妨碍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但没有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病理基础。病程大多持续迁延或呈发作性。病程不足3个月或仅有一次短暂发作者称为(neurotic reaction)。神经症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神经症的发病通常与不良的社会心理因素有关,不健康的素质和人格特性常构成发病的基础。 症状复杂多样,其典型体验是患者感到不能控制的自认为应该加以控制的心理活动,如焦虑、持续的紧张心情、恐惧、缠人的烦恼、自认毫无意义的胡思乱想、强迫观念等。患者虽有多种躯体的自觉不适感,但临床检查未能发现器质性病变。 患者一般能适应社会,其行为一般保持在社会规范容许的范围内,可以为他人理解和接受,但其症状妨碍了患者的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 患者对存在的症状感到痛苦和无能为力,常迫切要求治疗,自知力完整或完全完整。神经症的概念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演变过程。1769年苏格兰医生库尔兰(cullen)在其出版的《疾病分类系统》一书首次提出了这一术语 ,泛指神经系统病变,包括各种器质性疾病和精神障碍。随后,法国精神病医生比奈尔(pinel)把神经症分为功能性和躯体性两类,或两者兼而有之。在19世纪,随着显微镜、切片和染色体等技术的发展以及临床神经病学的进步,凡是发现有神经病理形态学改变的疾病都陆续从神经症中分离了出去。到19世纪后期,弗洛伊德提出了神经症源于内部心理冲突的观点。神经症被公认为没有神经病理形态学改变的一类神经功能性疾病。《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 第三版》(CCMD-III)中神经症的描述性定义:“神经症是一组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症状,或神经衰弱症状的精神障碍。本障碍有一定人格基础,起病常受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影响。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作基础,与病人的现实处境不相称,但病人对存在的症状感到痛苦和无能为力,自知力完整或基本完整,病程多迁延。各种神经症性症状或其组合可见于感染中毒内脏内分泌代谢和脑器质性疾病,称神经症样综合征。”由于各国学者理解神经症病因学观点不一致,多年来对本症的命名、概念、分类等争议较多。1980年国精神病学会在精神病分类中删除了神经症。我国学者仍认为神经症是一客观存在的临床实体,在CCMD-III中将神经症分为六个亚型:焦虑症、恐怖症、神经衰弱、躯体形式障碍、强迫症、其他或待分类的神经症。其共同点是①起病常与素质和心理社会因素有关;②存在一定的人格基础,常常自感难以控制本应可以控制的意识或行为;③症状没有无相应的器质性基础;④社会功能相对完好,一般意识清楚,与现实接触良好,人格完整,无严重的行为紊乱;⑤一般没有明显或较长的精神症状。病程较长,自知力完整,要求治疗。

神经症是常见病患病率相当高。WHO根据各国和调查资料推算:人口中的5%~8%有神经症或人格障碍,是重性精神病的5倍。西方国家的患病率10‰~20‰,我国为13‰~22‰。神经症也是门诊中最常见疾病之一。  

发病原理

神经官能症的发病原理尚不清楚,一般认为,个体神经系统功能减弱与不健全的性格特征有关,精神刺激与心理打击常常是诱因,与遗传因素也有关系。

虽然神经症与人格特点有关,但也不能称他们为人格障碍,人格障碍是自幼人格发展偏离了正常,找不到正常与异常的分界线。而神经症的出现则明显不同于以往的良好状态,病后主要可表现为烦恼、紧张、焦虑、强迫症状、心情抑郁或分离症状等。神经症与心身疾病的不同之处则在于,它的症状无肯定的器质性病变基础,目前其病理主要有以下两大学说:

1、神经递质学说

认为抑郁症病因为大脑神经递质在神经突触间的浓度相对或绝对不足,导致整体精神活动和心理功能的全面性低下状态。临床观察到抑郁症患者大脑缺少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抗抑郁药就是通过抑制神经系统对这两种神经递质的再摄取,使得突触间隙这两种递质浓度增加而发挥抗抑郁作用。

2、神经回路学说

2007年,国际权威科学杂志《自然》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客座研究员、美国杜克大学教授冯国平的研究成果,首度揭示了强迫、焦虑和压抑的生理机制,指出“皮质纹状体丘脑-皮质回路”出现信息传导不畅是神经症的病理原因,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心灵杀毒2.0——弗洛伊德的拼图》中进一步验证了神经回路学说,指出抑郁症是心灵呼吸哮喘症,并以此原理发明了可部分代替心理医生的有效自助方法,对于解除痛苦避免复发,临床试验效果很好。  

症状反应

神经官能症的症状复杂多样,有的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有的则有心悸胸闷、恐怖感等。其特点是症状的出现与变化与精神因素有关。如有的胃肠神经官能症患者,每当情绪紧张时出现腹泻。  

主要表现

主要表现为持久的心理冲突,病人觉察到或体验到这种冲突并因之而深感痛苦巨妨碍心理或社会功能,但没有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病理基础。

且对冲突往往使用夸大的或潜意识方式处理

病情持久,现实判断力始终保持正常。  

常见类型

按照中国原CCMD-2R精神诊断手册,常见的类型有神经衰弱、焦虑性神经症、恐怖性神经症phobic disorders、强迫性神经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s 、抑郁性神经症疑病性神经症癔症hypochondriasis等。 但在2001年4月出版的《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中,将抑郁性神经症、癔症hypochondriasis从神经症中分出并另外分类,其中抑郁性神经症改名为“恶劣心境”,与抑郁发作、躁狂发作、双相障碍、环性心境障碍一同归为“心境障碍”一类,而癔症则成为一个单独分类,分为癔症躯体性障碍和癔症精神性障碍两种(旧称“转换障碍”和“解离障碍”)。另外,疑病症降级为一个亚型,与躯体化障碍、躯体形式自主神经紊乱、躯体形式疼痛障碍一同归入躯体形式障碍列于神经症分类中。因此,目前神经症的分类主要有:

神经衰弱、焦虑症、恐怖症、强迫症、躯体形式障碍、其他或待分类的神经症。

其中神经衰弱已作为一个过渡性诊断,实际临床中很少使用。  

类型介绍

以下为CCMD-3对于神经症各具体分类的详细介绍:

43.1恐惧症(恐怖症)[F40恐惧焦虑障碍]

是一种以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客体或处境为主神经症。病人明知没有必要,但仍不能防止恐惧发作,恐惧发作时往往伴有显著的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病人极力回避所害怕的客体或处境,或是带着畏惧去忍受。

[诊断标准]

1 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2 以恐惧为主,需符合以下4项:

① 对某些客体或处境有强烈恐惧,恐惧和程度与实际危险不相称;

② 发作时有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

③ 有反复或持续的回避行为

④ 知道恐惧过分、不合理、或不必要,但无法控制;

3 对恐惧情景和事物的回避必需是或曾经是突出症状;

4 排除焦虑症、分裂症、疑病症。

43.11场所恐惧症[F40.0]

[诊断标准]

1 符合恐惧症的诊断标准;

2 害怕对象主要为某些特定环境,如广场、闭室、黑暗场所、拥挤的场所、交通工具(如拥挤的船舱、火车车厢)等,其关键临床特征之一是过分担心处于上述情境时没有即刻能用的出口;

3 排除其他恐惧障碍。

43.12社交恐惧症(社会焦虑恐惧症)[F40.1]

[诊断标准]

1 符合恐惧症的诊断标准;

2 害怕对象主要为社交场合(如在公共场合进食或说话、聚会、开会,或怕自己作出一些难堪的行为等)和人际接触(如在公共场合与人接触、怕与他人目光对视,或怕在与人群相对时被人审视等);

3 常伴有自我评价和害怕批评;

4 排除其他恐惧障碍。

43.13特定的恐惧症[F40.2 特定的(单项)恐惧障碍 ]

[诊断标准]

1 符合恐惧症的诊断标准;

2 害怕对象是场所恐惧和社交恐惧未包括特定物体或情境,如动物(如昆虫、鼠、蛇等)、高处、黑暗、雷电、鲜血、外伤、打针、手术,或尖锐锋利物品等;锋利的物品谁不害怕,不害怕的才叫有病。如刀;匕首;玻璃碎片等;

3 排除其他恐惧障碍。

43.2焦虑症[F41其他焦虑症]

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主的神经症。主要分为惊恐障碍和广泛性焦虑两种。焦虑症的焦虑症状是原发的,凡继发于高血压冠心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等躯体疾病的焦虑应诊断为焦虑综合征。其他精神病理状态如幻觉、妄想、强迫症、疑病症、抑郁症、恐惧症等伴发的焦虑,不应诊断为焦虑症。

43.21惊恐障碍[F41.0]

是一种以反复的惊恐发作为主要原发症状的神经症。这种发作并不局限于任何特定的情境,具有不可预测性。惊恐发作为继发症状,可见于多种不同的精神障碍,如恐惧性神经症、抑郁症等,并应与某些躯体疾病鉴别,如癫痫心脏病发作、内分泌失调等。

[症状标准]

1 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2 惊恐发作需符合以下4项:

① 发作无明显诱因、无相关的特定情境,发作不可预测;

② 在发作间歇期,除害怕再发作外,无明显症状;

③ 发作时表现强烈的恐惧、焦虑,及明显的自主神经症状,并常有人格解体、现实解体、濒死恐惧,或失控感等痛苦体验;

④ 发作突然开始,迅速达到高峰,发作时意识清晰,事后能回忆

[严重标准] 病人因难以忍受又无法解脱,而感到痛苦。

[病程标准] 在1个月内至少有3次惊恐发作,或在首次发作后继发害怕再发作的焦虑持续1个月。

[排除标准]

1 排除其他精神障碍,如恐惧症、抑郁症,或躯体形式障碍等继发的惊恐发作;

2 排除躯体疾病如癫痫、心脏病发作、嗜铬细胞瘤、甲亢或自发性低血糖等继发的惊恐发作。

43.22广泛性焦虑 [F41.1]

指一种以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提心吊胆,及紧张不安为主的焦虑症,并有显著的植物神经症状、肌肉紧张,及运动性不安。病人因难以忍受又无法解脱,而感到痛苦。

[症状标准]

1 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2 以持续的原发性焦虑症状为主,并符合下列2项:

① 以常或持续的无明确对象和固定内容的恐惧或提心吊胆;

② 伴自主神经症状或运动性不安。

[严重标准] 社会功能受损,病人因难以忍受又无法解脱,而感到痛苦。

[病程标准] 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6个月。

[排除标准]

1 排除甲状腺机能亢进、高血压、冠心病等躯体疾病的继发性焦虑;

2 排除兴奋药物过量、催眠镇静药物,或抗焦虑药的戒断反应,强迫症、恐惧症、疑病症、神经衰弱、躁狂症、抑郁症,或精神分裂症等伴发的焦虑。

43.3强迫症[F42强迫性障碍]

指一种以强迫症状为主的神经症,其特点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二者强烈冲突使病人感到焦虑和痛苦;病人体验到观念或冲动系来源于自我,但违反自己意愿,虽极力抵抗,却无法控制;病人也意识到强迫症状的异常性,但无法摆脱。病程迁延者要以仪式动作为主而精神痛苦减轻,但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症状标准]

1 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并以强迫症状为主,至少有下列1项:

① 以强迫思想为主,包括强迫观念、回忆或表象、强迫性对立观念、穷思竭虑、害怕丧失自控能力等;

② 以强迫行为(动作)为主,包括反复洗涤、核对、检查,或询问等;

③ 上述的混合形式;

2 病人称强迫症状起源于自己内心,不是被别人或外界影响强加的;

3 强迫症状反复出现,病人认为没有意义,并感到不快,甚至痛苦,因此试力抵抗,但不能奏效。

[严重标准] 社会功能受损。

[病程标准] 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3个月。

[排除标准]

1 排除其他精神障碍的继发性强迫症状,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或恐惧症等;

2 排除脑器质性疾病特别是基底节病变的继发性强迫症状。

43.4躯体形式障碍[F45]

是一种以持久地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神经症。病人因这些症状反复就医,各种医学检查阴性和医生的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虑。即使有时存在某种躯体障碍也不能解释所诉症状的性质、程度,或其痛与优势观念。经常伴有焦虑或抑郁情绪。尽管症状的发生和持续与不愉快的生活事件、困难或冲突密切相关,但病人常否认心理因素的存在。本障碍男女均有,为慢性波动性病程。

[症状标准]

1 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2 以躯体症状为主至少有下列1项:

① 对躯体症状过分担心(严重性与实际情况明显不相称),但不是妄想;

② 对身体健康过分关心,如对通常出现的生理现象和异常感觉过分关心,但不是妄想;

③ 反复就医或要求医学检查,但检查结果阴性和医生的合理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虑。

[严重标准] 社会功能受损。

[病程标准] 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3个月。

[排除标准] 排除其他神经症怕障碍(如疑病症、焦虑、惊恐障碍,或强迫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

[说明] 本障碍有时合并存在某种躯体障碍,必须注意以免漏诊。

43.41躯体化障碍[F45.0]

是一种经多种多样、经常变化的躯体症状为主的神经症。症状可涉及身体的任何系统或器官,最常见的是胃肠道不适(如疼痛、打嗝、返酸、呕吐恶心等),异常的皮肤感觉(如瘙痒、烧灼感、刺痛、麻木感、酸痛等),皮肤斑点,性及月经方面的主诉也很常见,常存在明显的抑郁和焦虑。常为慢性波动性病程,常伴有社会、人际及家庭行为方面长期存在的严重障碍。女性远多于男性,多在成年早期发病。

[症状标准]

1 符合躯体形式障碍的诊断标准;

2 以多种多样、反复出现、经常变化的躯体症状为主,在下列4组症状之中,至少有2组共6项:

① 胃肠道症状,如:腹痛;恶心;腹胀或胀气;嘴里无味或舌苔过厚;呕吐或反胃;大便次数多、稀便,或水样便

② 呼吸循环系症状,如:气短胸痛

泌尿生殖系症状,如:排尿困难尿频生殖器或其周围不适感;异常的或大量的阴道分泌物

④ 皮肤症状或疼痛症状,如:疤痕;肢体或关节疼痛、麻木,或刺痛感

3 体检和实验室检查不能发现躯体障碍的证据,能对症状的严重性、变异性、持续性或继发的社会功能损害作出合理解释;

4 对上述症状的优势观念使病人痛苦,不断求诊,或要求进行各种检查,但检查结果阴性和医生的合理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虑;

5 如存在自主神以活动亢进的症状,但不占主导地位 。

[严重标准] 常伴有社会、人际及家庭行为方面长期存在的严重障碍。

[病程标准] 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2年。

[排除标准] 排除精神分裂症及其相关障碍、心境精神障碍、适应障碍,或惊恐障碍。

43.42未分化躯体形式障碍[F45.1]

[诊断标准]

1 躯体症状的主诉具有多样性、变异性的特点,但构成躯体化障碍的典型性不够,应考虑本诊断;

2 除病程短于2年外符,合躯体化障碍的基余标准。

43.43疑病症[F45.2疑病障碍]

是一种以担心或相信患严重躯体疾病的持久性优势观念为主的神经症,病人因为这种症状反复就医,各种医学检查阴性和医生的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虑。即使病人有时存在某种躯体障碍,也不能解释所诉症状的性质、程度,或病人的痛苦与优势观念,常伴有焦虑或抑郁。对身体畸形(虽然根据不足)的疑虑或优势观念也属于本症。本障碍男女均有,无明显家庭特点(与躯体化障碍不同),常为慢性波动性病程。

[症状标准]

1 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2 以疑病症状为主至少有下列1项:

① 对躯体疾病过分担心,其严重程度与实际情况明显不相称;

② 对健康状况,如通常出现的生理现象和异常感觉作出疑病性解释,但不是妄想;

③ 牢固的疑病观念,缺乏根据,但不是妄想;

3 反复就医或要求医学检查,但检查结果阴性和医生的合理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虑。

[严重标准] 社会功能受损。

[病程标准] 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3个月。

[排除标准] 排除躯体化障碍、其他神经症性障碍(如焦虑、惊恐障碍,或强迫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

43.44躯体形式自主神经紊乱[F45.3]

是一种主要受自主神经支配的器官系统(如心血管、胃肠道、呼吸系统)发生躯体障碍所致的神经症样综合症。病人在自主神经兴奋症状(如心悸、出汗、脸红、震颤)基础上,又发生了非特异,的但更有个体特征和主观性的症状,如部位不定的疼痛、烧灼感、沉重感、紧束感、肿胀感,经检查这些症状都不能证明有关器官和系统发生了躯体障碍。因此本障碍的特征在于明显的自主神经受累,非特异性的症状附加了主观的主诉,以及坚持将症状归咎于某一特定的器官或系统。

[诊断标准]

1 符合躯体形式障碍的诊断标准;

2 至少有下列2项器官系统(心血管、呼吸、食管和胃、胃肠道下部、泌尿生殖系统)的自主神经兴奋体征

① 心悸;

② 出汗;

口干

④ 脸发烧或潮红;

3 至少有下列1项病人主诉的症状:

① 胸痛或心前区不适;

呼吸困难或过度换气;

③ 轻微用力即感过度疲劳

④ 吞气、呃逆胸部上腹部的烧灼感等;

⑤ 上腹部不适或胃内翻腾或搅拌感;

⑥ 大便次数增加;

⑦ 尿频或排尿困难;

⑧ 肿胀感、膨胀感或沉重感;

4 没有证据表明病人所忧虑的器官系统存在结构或功能的紊乱。

5 并非仅见于恐惧障碍或惊恐障碍发作时。

被病人视为症状起源的器官或系统用第5位编码表示:

43.441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F45.30]

包括心脏神经症、神经循环衰弱、DaCosta综合征。

43.442高位胃肠道功能紊乱[F45.31]

包括心因性吞气症、呃逆、胃神经症。

43.443低位胃肠道功能紊乱[F45.32]

包括心因性激惹综合征、心因性腹泻、胀气综合征。

43.444呼吸系统功能紊乱[F45.33]

包括过度换气症。

43.445泌尿生殖系统功能紊乱[F45.34]

包括心因性尿频和排尿困难。

43.45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F45.4]

是一种不能用生理过程或躯体障碍予以合理解释的持续、严重的疼痛。情绪冲突或心理社会问题直接导致了疼痛的发生,经过检查未发现相应主诉的躯体病变。病程迁延,常持续6个月以上,并使社会功能受损。诊断需排除抑郁症或精神分裂症病程中被假定为心因性疼痛的疼痛、躯体化障碍,以及检查证实的相关躯体疾病与疼痛。

[症状标准]

1 符合躯体形式障碍的诊断标准;

2 持续、严重的疼痛,不能用生理过程或躯体疾病作出合理解释;

3 情感冲突或心理社会问题直接导致疼痛的发生;

4 经检查未发现与主诉相应的躯体病变。

[严重标准] 社会功能受损或困难以摆脱的精神痛苦而主动求治。

[病程标准] 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6个月。

[排除标准]

1 排除检查出的相关躯体疾病与疼痛。

2 排除精神分裂症或相关障碍、心境障碍、躯体化障碍、未分化的躯体形式障碍、疑病症。

43.49其他或待分类躯体形式障碍[F45.8;F45.9]

43.5神经衰弱[F48.0]

指一种以脑和躯体功能衰弱为主的神经症,以精神易兴奋却又易疲劳为特征,表现为紧张、烦恼、易激惹等情感症状,及肌肉紧张性疼痛和睡眠障碍等生理功能紊乱症状。这些症状不是继发于躯体或脑的疾病,也不是其他任何精神障碍的一部分/多缓慢起病,就诊时往往已有数月的病程,并可追溯导致长期精神紧张、疲劳的应激因素。偶有突然失眠或头痛起病,却无明显原因者。病程持续或时轻时重。近世纪,神经衰弱的概念经历了一系列变迁,随着医生对神经衰弱认识的变化和各种特殊综合征和亚型的分出,在美国和西欧已不作此诊断,CCMD-3工作组的现场测试证明,在我国神经衰弱的诊断也明显减少。

[症状标准]

1 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2 以脑和躯体功能衰弱症状为主,特征是持续和令人苦恼的脑力易疲劳(如感到没有精神,自感脑子迟钝,注意不集中或不持久,记忆差,思考效率下降)和体力易疲劳,经过休息或娱乐不能恢复,并至少有下列2项:

① 情感症状,如烦恼、心情紧张、易激惹,等常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矛盾有关,感到困难重重,难以应付。可有焦虑或抑郁,但不占主导地位;

② 兴奋症状,如感到精神易兴奋(如回忆和联想增多,主要是对指向性思维感费力,而非指向性思维却很活跃,因难以控制而感到痛苦和不快),但无言语运动增多。有时对声光很敏感;

③ 肌肉紧张性疼痛(如紧张性头痛、肢体肌肉酸痛)或头晕

④ 睡眠障碍,如入睡困难、多梦、醒后感到不解乏,睡眠感丧失,睡眠觉醒节律紊乱;

⑤ 其他心理生理障碍。如头晕眼花、耳鸣、心慌、胸闷、腹胀、消化不良、尿频、多汗阳痿早泄,或月经紊乱等;

[严重标准] 病人因明显感到脑和躯体功能衰弱,影响其社会功能,为此感到痛苦或主动求治。

[病程标准] 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3个月。

[排除标准]

1 排除以上任何一种神经症亚型;

2 排除分裂症、抑郁症。

[说明]

1 神经衰弱症状若见于神经症的其他亚型,只诊断其他相应类型的神经症;

2 神经衰弱症状常见于各种脑器质性疾病和其他躯体疾病,此时应诊断为这些疾病的神经衰弱综合征。

43.9其他或待分类的神经症[F48其他神经症性障碍]

[诊断标准]

1 指病人主诉的症状主要不是通过自主神经系统中介,并仅仅局限于身体的特定系统或部位;

2 在时间上与应激性事件或与当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密切相关并能引起对病人注意的明显增加(人际关系或医疗方面)的主诉症状,例如疼痛、肿胀感、皮肤蚁行感以及感觉异常(麻刺感或麻木感);

3 通过检查表明并非躯体疾病所致;

4 咽喉部哽咽感引起吞咽难等各种形式的吞咽困难心因性斜颈及其他痉挛性障碍(不包括Tourette综合征等属于童年或少年期抽动障碍者);心因性瘙痒症(不包括特殊皮肤损害,如,斑秃皮炎湿疹、或心因性荨麻疹);心因性痛经(不包括性交疼痛或性冷淡等),也归属本类。  

发病机制

神经症是一组非器质性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因各种躯体或精神不适感,或强烈的内心冲突,或不愉快的情感体验而苦恼。神经症一词最初由W.卡伦于1769年提出,认为它是因功能障碍而造成的感觉、运动异常。19世纪末D.让内将神经症分为癔症和神经衰弱两大类。20世纪初S.弗洛伊德将神经症分为现实性神经症、精神神经症、混合神经症和边缘病例4大类。1968年再版的《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DSM-II)认为焦虑是神经症的重要特征。新版DSM-III-R(1987)则把各种神经症归类于情感性障碍、焦虑性障碍、人为性障碍、躯体性障碍和分离性障碍之中,不再强调使用"神经官能症"这个名称。《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二版(CCMD-2)(1989)把神经症分为:神经衰弱、焦虑性神经症、强迫性神经症、恐怖性神经症、疑病性神经症、抑郁性神经症、癔症性神经症等。

其共同特点是:

(1)常因不健全的个性与心理、社会因素共同作用而起病; 

(2)可表现为精神和躯体症状,但检查不能发现器质性病理形态变化;

(3)除部分癔症病人外,一般意识清楚,病人与外界没有失去联系;

(4)病人对疾病状态有自知力,要求治疗,人格一般没有障碍,也不会把自己病态的主观体验和想象的东西与外界现实相混淆,行为虽可有改变,但一般仍然可以保持在社会许可的范围之内。这组疾病可急可缓、症状多样,病理体验持续存在或反复出现。病后给工作、学习、生活、社交等方面常常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病症研究

神经症的临床表现比较复杂,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无公认的解释,一般来说同精神因素、个体素质、躯体因素等有关。不过,对神经症发病机制的心理学研究已有较长历史,以下是不同的心理学流派对其的不同解释:

1、 精神分析的解释

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派认为,焦虑是理解所有神经症的关键。当本我的情欲与攻击驱力和超我要控制和调节这类驱力发生冲突时,自我如果不能运用理性机制来调节它们的冲突以及缓解冲突引起的焦虑,就不得不采用一些心理防御机制来避免焦虑,如压抑、投射、反向形成、固着等。假如这些防御机制不足以抵御或缓解这些焦虑时,为了替代本能欲望冲动,神经症性冲突就产生了。由于本我要寻求的表现的本能冲动处于潜意识领域,自我就很难意识到其冲突的真正对象,因此就体验到莫名的恐惧、焦虑。所以,焦虑被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是神经症最基本的核心症状。当焦虑转换为躯体症状时,则表现为癔症的转换性症状;焦虑被分离出意识时,则表现为癔症的分离性症状;当焦虑被转向外部世界的对象时,则表现为恐惧症;当焦虑被隔离开时,则表现为强迫症;如果焦虑被直接体验,则表现为焦虑。这些症状可理解为"妥协形成"或自我企图来整合自我驱力、超我与现实的结果。

在精神分析看来,从上述理论假设出发,有两类情况最容易引发神经症:恋母情结和性心理发展的固恋。下面就用精神分析的观点来解释由性心理发展的固恋而引发的神经症。这类神经症的出现,通常表现为固恋或退行于其性心理发展的某个早期阶段。这些疾病可能由于病人遇到与早期生活中的创伤性经历相应的现实境遇所激发。潜意识幻想与情感被激活,复苏了原来的矛盾冲突。由此推论,可能由于这种固恋,个体到了成年仍保持完美主义的和仪式的行为,如患强迫性神经症的人被认为是固恋在肛门欲水平。

2、 新精神分析的解释

新精神分析学说批评了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观点。荣格把神经症的行为看作是个人的无意识情感和集体潜意识之间错综复杂冲突的结果。集体无意识是全人类所积聚起来的智慧和动机。阿德勒认为神经症是一种广布的使人虚弱的"自卑情结",是一个人在企图得到主宰他的环境和生活而未获得成功的结果。埃里克森提出焦虑是儿童心理社会发展失败的结果。他主张每个儿童为了学习自我控制,进取精神和信任,尤其为了要确定他们自己的同一性,都有必要经过几个发展阶段。如果儿童没有细心关怀的父母来抚育,而是遭到忽视、抛弃、敌视和心理矛盾,这些感觉使儿童面对生活中正常的紧急事件时会产生焦虑,长大后就会不信任别人,不信任周围环境,尤其不信任自己的能力,如果父母独断地制定绝对而详尽的规定或僵硬的要求,将会产生下述两种反应之一:反叛或因敌意和攻击所引起的焦虑,儿童表面上顺服但实际上内心会感受到这些情绪。儿童无法包容这些焦虑就可能会表现出抑制紧张的反应,这种反应妨碍儿童涉入一般的日常活动。儿童失去那些满足,下一步非常可能的就是焦虑异常的发展。这样的人不能清楚认同自己的个性,感受到持续不断的焦虑,并产生神经症的心理防御症状来帮助他们去应付所看到的世界。

3、 行为主义的解释

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不但人类正常的行为方式是刺激―反射的结果,病态的行为反应已是通过条件反射而形成的,神经症的产生可能就是如此。

经典的条件反射的模式把恐怖症看作是学得的恐惧反应。华生做过一项实验,一个名叫Albert的小男孩年仅九个月,身体健康,天不怕地不怕。他们趁Albert不注意的时候,突然敲响一面铜锣,这声突如其来的巨响终于把小Albert吓哭了;不仅如此,配合铜锣刺激,他们还使Albert学会了对先前并不害怕的小白鼠产生了恐惧反应;经过3个月的反复实验,这种恐惧反应甚至进一步泛化到狗、兔等动物或皮毛衣物等。

操作条件作用的观点是,受到强化的行为就容易保留下来。这在强迫性神经症中看得最清楚:强迫礼仪常常是一种可减轻充满恐惧的强迫性思维的行为,所以不管这个行为多么愚蠢或不合理,它还是继续下来。例如,患有强迫性核查症状的病人,会不断地检查他们是否把门锁好,是否把衣服叠好,是否把灯关掉等等。他们需要以固定的、礼仪式的方式把各件事情做"好",他们被这种需要困扰着。Roper曾做过这方面的研究,以了解被试的检查反应。在被试的仪式动作前后对他们进行估量,可以发现核查前焦虑有明显的增长,而在核查后焦虑有所减轻。这说明他们的强迫性核查行为在得到强化。通过强化习得的神经症行为可能"有意义",也可能是偶然的结果。研究发现,有复视等癔症症状的飞行员似乎有一种与焦虑来源直接有联系的症状;与此相反,许多强迫症状只不过是变化不定的意外事件的结果。

社会学习的论点扩展了强化这一概念,认为神经症行为可能引来许多不同的和微妙的好处。神经症的行为可能使他们"得到好处",因为这些症状唤起同情、注意及其他社会性声援。有些人可能不知不觉地组织了他们的环境,使得只有适应障碍的行为及病态的自我感觉才能得到强化。他们遭到拒绝并使他们感觉不合意和焦虑,他们可能以这样的方式和他人相互影响。他们以一种令人厌烦的方式来与人交往,使正常人躲避他们。结果在培养善良性格和积极反应方面,他们得到的社会性强化很少,而只有当他们取得别人对抑郁、焦虑及其他症状同情的时候,他们的行为才得到强化。

正如儿童靠模仿父母学会语言、餐桌上的礼仪、甚至微妙的人格特点一样,也可同样的学会神经症的行为。许多类型的神经症似乎都有家族性。因为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神经症行为是遗传得来的,可能的解释是儿童仿效或摹拟其父母的神经症形式。这些不良的观察和模仿会进入儿童的生活而成为儿童的焦虑基础。儿童可能会在没有具体焦虑刺激的情况下做出焦虑的情绪反应

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研究者还认为,既然病态的行为反应是通过后天习得和强化形成的,那么也可以通过建立新的刺激与新的条件反射来取代病态的行为。此后,Wolpe的交互抑制学说和系统脱敏疗法、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化理论和厌恶疗法、阳性强化法等等,均是源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而发展建立起来的。

4、人本主义的解释

以罗杰斯等人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每个人与生俱来地拥有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的能力,只是由于环境因素有形无形、有意无意地干扰与阻碍,才会使得这些潜力得不到合理的发挥,是个人性格形成与认识格局出现歪曲和畸变。临床所见的神经症,都是成长的缺陷,就其本源,都不过是自我完善潜力遭到压抑,发生扭曲的外在表现而已。每个人都需要自我实现,去体现他自己的能力。如当个人的自我观念与外界价值观念发生势不两立的冲突时,便会引起内心的焦虑。为了应付焦虑,人们不得不采取心里防御机制,尤其是合理化作用退化作用和逃避作用等方法。这些措施限制了个人对其思想与感情的自由表达,削弱了自我实现,从而影响人的心理发育,这种状态的极端便是精神病。

因此,神经症的心理治疗也就是要求治疗是从完全平等的伙伴关系出发,和患者一道创作一种有益的、合理的气氛,通过真诚的理解、尊重来帮助病人恢复真实的自我,释放自我实现潜能,使已趋混乱、迷惘的心理活动恢复和谐与理性。

5、格式塔的解释

格式塔学派认为,神经症是由于个体不能使其生存方式整合起来造成的。患者不能面对此时此地的现实生活,坚持实行从儿童期带来的各种刻板、禁例、期待和完全异样的生活目的。在格式塔学派看来,每个人若要与他人建立关系,就要与别人接触,并感到自己属于他们。要达到这个目的,人就发展了社会性。如果儿童期过得好,将来就能适应环境并有能力。如果个体因父母的教养错误,多年来一直处于虚弱状态,他长大成人后就会变得焦虑和脾气变化无常,结果就形成神经症的性格结构。

6、认知心理学的解释

认知心理学家强调,情绪与行为的发生,一定要通过认知的中介作用,而不是通过环境刺激直接产生。如一个人在山上遇见老虎,感到恐惧,但在动物园见到笼中之虎,则不会害怕。即通过对事件的理解和评价才产生情绪反应。正常的认知方式产生正常的情绪反应,异常的认知则产生异常的情绪反应(如抑郁症、焦虑症)。在情绪障碍中,认知歪曲是原发的,情绪障碍是继发的。由于神经症患者有特殊的个体易感素质,因此常常做出不现实的估计和认知,以致出现不合理、不恰当的反应,这种反应超过一定的限度与频度,便出现疾病。

创立认知心理治疗的美国心理学家Beck认为,一些神经症患者有许多不恰当的认知方式,如抑郁症的患者认为自己无能、有缺陷,常常把不愉快的体验归咎于躯体、心理或伦理道德上的缺陷;认为自己不受欢迎,给别人带来麻烦、累赘,自己不应享受人的待遇;认为世道太艰难,"人间不公平";对前途也是一种负性的评价,认为目前的处境会持续下去,前途无望,一筹莫展,将来的生活充满艰难、失败。他们的认知方式为:①非此即彼。认为不成功则成仁,看不到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时候。②灾难化。出了一点问题就认为到了"世界末日",自己哪怕有一点点不适,便认为是患了不治之症。③以偏概全。把一时出现的事情当成会持续发生的事情,或以小见大,把枝节、部分当作全部。④选择性。病人往往只看到对自己不利的一面,而忽视其他相反的证据;只看到事物的阴暗面,只看到缺点与挫折,只回忆自己失败的经历,而忽视事物的正面和成功的经历。⑤先入为主。在毫无根据或仅仅有似是而非的证据下突然冒出一个结论,作为一个先入为主的观念来分析事物。⑥情绪推理。没有事实根据,仅凭情绪或感觉下结论,即所谓"跟着不良感觉走"。⑦个人化。把一切错误、责任归咎于自己,即使是与自己无关的事也如此。抑郁症患者的这些认知方式更多见于有抑郁个性素质的人,即神经症性抑郁患者;也见于其他神经症如焦虑症患者。所以,认知心理治疗重在分析与改变病人这些错误的认知方式。

7、社会学的解释

在社会心理学家看来,神经症是工业化社会和中产阶级生活方式特有的产物。人们患有焦虑、强迫动作或恐怖症,是因为竞争、孤独和其他精神压力造成的。在美国,研究者们曾集中分析神经症与社会阶层之间的关系。一份系统的流行病学报告表明,神经症在中产阶层比下层阶层中多2-4倍。原因在于中产阶层生活的特殊情况:他们要求有学位、较高的薪水、较优越的住房条件和其他物质财富等。这可能是神经症发病率较高的一个主要原因。

也有研究表明,癔症在受教育少、经济收入低的人群中较为多见,而疑病症在较贫穷的老人中较多见。在年龄较大的人群中,对身体及其机能似乎越来越注意,从而容易把许多岁年龄增长而出现的焦虑和精神压力转变为身体症状。

8、科学精神分析的解释

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心灵杀毒2.0——弗洛伊德的拼图》,宣告科学精神分析的诞生。紧紧围绕精神分析自由联想法的临床应用,对精神分析治疗神经症的作用做了重新解释,作者于洛生指出,神经症是心灵呼吸的哮喘症。观察一下你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和放松时的规律,你就不难发现,我们的注意力总是一松一驰,对自身状态和信息进行自检扫描,原来我们的心灵也有本能的呼吸。而精神分析自由联想法的作用,就是通过引导回忆和描述体会,帮助患者宣泄内心的不安,从而为因神经症窒息的心灵做人工呼吸,解除心灵的哮喘,并以此原理发明了可部分代替心理医生的有效自助方法。我们知道人类的心理活动,本质都是神经中枢的生物电活动,大脑内的记忆物质可能是电信号,储存在神经细胞电容中,在《心灵杀毒2.0——弗洛伊德的拼图》中指出力比多本质是因为受伤或刺激,而带上异常高电位的伤痕记忆细胞,对人的思维系统构成刺激,导致心灵呼吸的哮喘,因此在精神分析自由联想法宣泄不安的过程中,本质是伤痕记忆细胞中异常高电位的释放,临床研究发现在解除痛苦避免复发方面效果很好,为神经症的治疗提供了最新的科研方向。

以上是各心理学流派对神经症的解释,不难发现,各个流派观点不尽相同,因此,几种观点结合往往是对神经症最好的解释。  

鉴别诊断

1.心绞痛: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以中、老年男性居多,多数有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例如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吸烟史。心绞痛常发生在体力活动、运动或情绪激动过程时,疼痛部位较固定,多为胸骨后,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3~5分钟,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疼痛。如果仅从症状表现难以鉴别时,可作运动心电图核素心肌显像检查,必要时做冠状动脉造影

2.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典型表现有甲状腺肿大颈部血管杂音、双手细颤动、突眼、怕热与消瘦等,鉴别不困难。不典型表现时与心脏神经官能症较难区别,测定血清T3、T4可做出诊断。

3.心肌炎:通常在起病前1~2周有明确感染(病毒细菌)病史,典型表现有心脏扩大、心音减弱、奔马律、心电图P-R间期延长,各种类型心律失常等。不典型或轻症者较难鉴别。病原学检查,例如血清病中和抗体滴定度,有辅助诊断价值。

4.二尖瓣脱垂综合征:二尖瓣脱垂可以有很多症状酷似心脏神经官能症,而且在以往被诊断为心脏神经官能症的患者中有一小部分是二尖瓣脱垂而被误诊。仔细听诊在二尖瓣脱垂常可听到收缩期喀喇音和收缩期杂音,而超声心动图检查常可做出确切的诊断。

5.嗜铬细胞瘤:一般有特征性的体征或实验室检查指标,鉴别并不困难。  

中医治疗

中医对神经官能症的诊断和治疗理念:

辨证】气阴两虚。

【治法】和血通阳,补益心气,育养心神,宁神定志

【方名】益心定志汤。

【组成】当归身10克,紫丹参12克,白檀香5克,细砂仁3克,酸枣仁6克,炙远志6克,北五味5克,玉桔梗6克,煅牡蛎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剂,日服2次。

【出处】言庚孚方。

神经官能症的饮食注意事项:

1.如便秘可食用高纤维饮食,腹泻宜改用少渣饮食,避免刺激性饮食。

2.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并大量饮水,这对控制本病很重要。

3.忌饮酒及吸烟,因为烟酒中的有害物质会对胃和结肠黏膜有刺激。

4.胃肠不适时应选择温和的饮食,如婴儿食品。

5.忌食动物脂肪、黄油、碳酸饮料、咖啡、糖果、巧克力、油炸食物、冰淇淋、橘子、葡萄、柚子等,这些食物会刺激肠黏膜,阻碍营养的吸收。

6.睡觉前不要进食,进餐后应在 1~2 小时后就寝。  

抑郁症状

神经症性抑郁症

神经症性抑郁症患者最突出的症状是情绪低落,严重程度可起伏波动。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①兴趣减退甚至丧失。对日常活动和娱乐的兴趣明显减退,体验不到乐趣和愉快。他们常常回避热闹的场合,也无意留恋美丽的风景。

②对前途悲观失望。认为工作和事业已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个人前景暗淡,认为一切事物都毫无希望。

③感到精神疲惫。精力明显不足,打不起精神,想振作也振作也不起来。对生活和事业缺乏动力和热情,似乎什么都不想做,也不想动。

④无助感。对自己的痛苦处境感到无力自拨,即使别人帮助自己,也感到无济于事,只能听之任之。

⑤自我评价下降。过分夸大自己的缺点,常常自卑、自责、内疚,认为自己是无用的人,看不到自己的优点与长处。也有些病人埋怨他人,感到委屈。

⑥感到生命缺乏意义与价值。认为活着已没有任何意义,常认为活着不如死了好。遇事老往坏处想,甚至企图自杀,但在具体实施上,则又显得顾虑重重。

此外,患者意志活动是减低的,虽想参与社交,但又缺乏社交的勇气和信心,处处表现被动与依赖。患者常用\"空虚\"、\"孤独\"、\"与人有隔阂\"来表述自己的处境。常感到思考问题困难,脑子反应迟钝。常述\"脑子空了\"、\"不会想事情了\"。

除了精神症状以外,不少患者多伴有失眠、头痛、头昏、眼花、耳鸣等躯体症状。这些症状往往给人主诉多而易变的感觉,有些症状可以长期存在,但无明显加重或缓解。  

患者特点

神经官能症又称神经症,是一组轻性心理障碍的总称。

神经官能症包括心脏神经官能症、肠易激综合症、神经衰弱,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抑郁症、疑病症和癔症等类型。发作时可表现为脑力和体力的不足,头头痛、失眠;或表现为莫名的、广泛的焦虑或紧张感,厌世、意志消沉;也可能失去自信并被疑虑所困扰,全神贯注于一些小病症;或者反复出现明知不合理而又无法摆脱的观念、意向和行为;或者对某种特定事物或境遇怀有强烈的恐惧;等等。

神经官能症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主要基本上都是主观感觉方面的不良,没有相应的器质性损害。表现为当事人一般社会适应能力保持正常或影响不大;有良好的自知力,对自己的不适有充分的感受,一般能主动求治。

神经官能症是一种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持久的心理冲突,病人觉察到或体验到这种冲突并因之而深感痛苦且妨碍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但没有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病理基础。根据以上定义,神经症具有以下五个特点。

(1)意识的心理冲突:神经症病人意识到他处于一种无力自拔的自相矛盾的心理状态。通俗地讲就是自己总是跟自己过不去,自己折磨自己,病人知道这种心理是不正常的或病态的,但是不能解脱。

(2)精神痛苦:神经症是一种痛苦的精神障碍,喜欢诉苦是神经症病人普通而突出的表现之一。

(3)持久性:神经症是一种持久性的精神障碍,不同于各种短暂的精神障碍。临床诊断超过三个月。

(4)妨碍病人的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神经症性心理冲突中的两个对立面互相强化,形成恶性循环,日益严重地妨碍着病人的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

(5)没有任何躯体病作基础:患者虽然体诉繁多,但确没有相应的躯体疾病与之相联系.  

生活影响

现实生活中工作压力大,心理负担重,以及情绪紧张的时候,人们往往容易生病,原因何在?专家认为,这就是植物神经系统影响免疫系统的表现。当神经官能症出现时,植物神经系统就会紊乱,进而免疫系统的功能就会紊乱,从而出现各种顽固性疾病。

神经官能症导致的疾病比如:

1、慢性咽喉炎口腔溃疡

2、肠易激综合症、结肠炎慢性胃炎

3、神经性头痛、头晕、头昏、失眠 、多梦

4、抑郁、焦虑、恐惧、强迫、疑病症

5、多汗、虚汗、盗汗、怕冷、怕风

6、心脏神经官能症、胃神经官能症

7、脖子肌肉僵硬 、关节游走性疼痛、幻肢痛

8、记忆差、反应迟钝、神经官能症

9、早泄症、易感冒、免疫力低下 

神经官能症患者并不是有以上所有的症状,有的一种,有的两种,有的几种,不管有几种,根源只有一个:那就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导致了免疫系统的功能紊乱。神经官能症患者,如果症状较轻,适量服用一些维生素B1谷维素等,有一定调节作用;若症状较重(比如出现了免疫系统疾病),“神经免疫剂”效果非常明显。  

防治方法

从上述我们可以看出:神经官能症以自觉症状为主,虽然做过多次检查,但结果查不出什么病,长期不愈的紧张情绪和焦虑,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严重地影响了工作、学习和生活质量,也给家庭造成一定负担,甚至影响家庭和睦,这又加重了新的社会因素,使疾病陷入一种恶性循环。由于西医的抗精神病药副作用大,并且易产生依赖性。因而采用中医中药辨证施治和心理辅导可达到一定效果。可选用行气活血养心安神、开窍醒脑滋阴补肾健脾泻肝,活血化瘀等中医中药治疗方法来调理机体气血、脏腑功能。并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情趣调理、心理疏导。患者不要没事一个人长时间闷在家中,遇到烦心事情绪低落时,不要憋在心里,而应想办法疏泄出来,或对家人、朋友诉说,这样有调节心理平衡的效果,对心理保健大有好处。患者应多参加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户外活动可以呼吸到新鲜空气,通过各种体育活动如:散步、打羽毛球、游泳等来调节植物神经。这样就能达到防治因植物神经紊乱引起的神经官能症。

TAG:神经官能症的食疗法 1.酸枣仁30克,红枣10枚,冰糖30克,水煎浓汁,每天1剂,每晚临睡前服用,连续数天,有显著疗效。2.百合50克,红枣10枚,粳米150克,同煮成粥,加蜂蜜适量调服。3.银耳10克,用水泡,莲子30克,红枣10枚,粳米200克,同煮至熟烂,分次食用。4.龙眼肉15克,红枣10枚,水煎汤,吃肉饮汤,每晚睡前服用。5.核桃仁30克,红枣10枚,炖服,每天2次。

[神经官能症的中医解读]

神经官能症正如《灵枢.大惑论》所云:“卫气不得人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灵枢.邪客篇》指出:“今厥气客于五藏六府,则卫气独行于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跷陷,不得入于阴,阴虚,故不瞑。”可见,阴阳失和是神经官能症的关键所在。中医治疗神经官能症,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从《黄帝内经》到《本草纲目》,均有相关药物及配方记载。中药治疗神经官能症,较之西药的最大的优点在于,从病理上进行根治。缺点在于,起效较慢,病人往往因为服用时间太长而中途放弃。中药的研究以及市场化在国内一直是较为落后,一直到90年代都没有一个治疗神经官能症的中药推向市场,直到2000年前后才有中国医科大研制的中药助眠宝等疗效较为显著的中药出现并向市场推广。  

神经病心理治疗方法有

1、认知疗法:认知疗法就是帮助病人矫正扭曲的认知,或说改变各种不正确的看法,从而达到治疗病人,使病人改善或消除适应不良的情绪和行为,适用于抑郁性神经症、焦虑症、恐怖症、强迫症等。

2、支持性心理治疗:通过指导、劝解、疏导、鼓励、安慰,以至一定的保证,让病人知道自己不是孤立无援的,树立起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并进而从超负荷的心理压力下解脱出来,恢复心理的平衡,甚至最终治愈各种症状,这就是支持性心理治疗。

3、行为疗法行为治疗是通过条件反射或学习以及适当的奖励和处罚来改进或改变人的行为,与此同时,人的态度和情感也会随着行为的改变而出现相应的改变。用于治疗神经症的行为疗法主要有:系统脱敏疗法和冲击疗法(暴露疗法)。

4、生物反馈疗法生物反馈治疗是在行为治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常需使用一些治疗仪器,比如肌电生物反馈仪,皮肤电反馈仪等等。治疗时将病人体内生理活动的信屈、记录下来,并经过仪器放大变成我们可以看见或听见的信号,让病人根据这些信息信号,在一定范围内调节控制自己的生理活动,通过反复学习和训练,病人掌握了这一技术,就可以放松自己,减轻或消除紧张焦虑等各种症状。

5、森田疗法:森田治疗的理论认为,病人存在某种疑病的素质,总是过份担心自己的健康,同时病人又知道自己的症状是不正常的,力图摆脱它,但又摆脱不掉,循环往复反而进一步造成心理冲突,形成恶性循环。如果让病人在心理上“听其自然”,放弃对疾病的抗拒,切断恶性循环,就可以使症状减轻或消失。

6、精神分析法:传统的精神分析法是让病人自由联想,近年来主要是采用面对面的普通交谈方式,让病人充分表达潜意识中的意念,通俗的说就是倒出灵魂深处的想法,医生经由分析来了解病人的各种欲望和动机,认识病人对挫折、冲突或应激的反应方式,并对病人进行解释和帮助,经过长期的治疗,调整病人的内心世界,消除各种情感疙瘩,促进人格的成熟,提高对现实的适应能力。

7、催眠疗法:催眠疗法是通过环境和言语的暗示或使用药物如2.5%硫喷妥钠,使病人达到一定程度的催眠状态,病人全身放松,再用言语暗示,或帮助病人把创伤的体验回忆和发泄出来,通过数次治疗之后,病人的恐惧。焦虑以及缄默、抑制、遗忘等症状即可以消失。但有时病人可能会出现兴奋激动或由于暗示不当症状加重。因此,操作者必须是具有丰富经验的专科医生,病人的选择也应慎重。

参看

健康问答网关于神经症的相关提问

关于“神经官能症”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