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红细胞机械性损伤引起的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医学电子书 >> 《病理生理学》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的机能代谢变化与临床表现 >> 红细胞机械性损伤引起的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病理生理学

病理生理学目录

在DIC中有时可伴发一种特殊类型的贫血,即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microangiopathic hemolytic anemia)这种贫血除具备溶性贫血的一般特征外,外周血涂片中发现有某些形态特殊的变形的红细胞如裂体细胞(schistocyte),其外形呈盔甲形、星形、新月形等,统称其为红细胞碎片。这些碎片由于脆性高,故容易发生溶血

目前认为产生红细胞碎片的原因虽然很多,但DIC是主要因素。其机制是当微血管中有纤维蛋白微血栓形成时,在早期,纤维蛋白丝在微血管腔内形成细网;当循环中的红细胞流过由纤维蛋白丝构成的网孔时,常会粘着、滞留或挂在纤维蛋白丝上。这样由于血流的不断冲击,引起红细胞破裂(图9-6、图9-7)。在微血流通道发生障碍时,红细胞还可能通过肺组织等的微血管内皮细胞间的裂隙,被“挤压”到血管外组织中去。这种机械损伤同样也可使红细胞扭曲、变形和碎裂。这样就形成了上述各种畸形的红细胞碎片。所以在DIC病人中有时可以有溶血的一系列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异常,外周血涂片中可出现较多的上述各种红细胞碎片。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片中能见到裂体细胞


图9-6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片中能见到裂体细胞

红细胞碎片的形成机制


图9-7 红细胞碎片的形成机制

32 循环功能——休克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防治原则 32
关于“病理生理学/红细胞机械性损伤引起的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