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循环功能——休克
医学电子书 >> 《病理生理学》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的机能代谢变化与临床表现 >> 循环功能——休克 |
病理生理学 |
|
DIC,特别是急性DIC,常伴有休克。重度及晚期休克又可能促进DIC的形成,二者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
急性DIC常伴发休克,是由于毛细血管和微静脉中有广泛血小板聚集和/或纤维蛋白性微血栓形成,以致回心血量严重不足,再加上心肌损伤,广泛出血所引起的血容量减少等因素,使有效循环血量严重下降,心输出量减少,出现全身微循环障碍。与此同时,中心静脉压也往往降低,若肝和肺内有广泛微血栓阻塞,则又可相应地引起门静脉和肺动脉压升高。前者的临床表现为胃肠道瘀血、水肿,后者为右心排血障碍。此外,在DIC的形成过程中,由于凝血因子Ⅻ被激活,凝血酶增多和继发性纤溶的启动,可使循环血中Ⅻf、凝血酶和纤溶酶增多,它们均能激活补体和激肽系统,使激肽和某些补体成分(如C3a、C5a等)生成增多,激肽能使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张,从而使外周阻力显著降低;C3a、C5a等则可使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从而通过释放组胺而发挥与激肽类似的作用。这是急性DIC时动脉血压下降的重要原因。FDP的形成,加重了微血管扩张及通透性升高,这是因为FDP的某些部分(如裂解碎片A、B等)能增强组胺和激肽的作用,能使微血管舒张,因而更易产生休克。(图9-5)。
图9-5 DIC产生休克的机理
各种休克发展到一定阶段也往往可以伴发DIC。
微血管栓塞引起脏器功能障碍 | 红细胞机械性损伤引起的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
出自A+医学百科 “病理生理学/循环功能——休克”条目 http://www.a-hospital.com/w/%E7%97%85%E7%90%86%E7%94%9F%E7%90%86%E5%AD%A6/%E5%BE%AA%E7%8E%AF%E5%8A%9F%E8%83%BD%E2%80%94%E2%80%94%E4%BC%91%E5%85%8B 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关于“病理生理学/循环功能——休克”的留言: | 订阅讨论RSS |
目前暂无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