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氏丝虫病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班氏丝虫病  

目录

疾病分类

感染科  

疾病概述

班氏丝虫病是由班氏丝虫寄生于人体淋巴系统所引起的慢性寄生虫病,由蚊虫传播。早期临床特征主要为淋巴管炎淋巴结炎晚期淋巴管阻塞形成象皮肿

1、传染源 班氏丝虫只感染微丝血症者为惟一传染源(包括病人和无症状带虫者),自然界尚未发现班氏丝虫有贮存宿主

2、传播途径 传播媒介为蚊虫,我国北纬32以北主要淡色库蚊,以南以致倦库蚊为主。

3、易感人群男女老幼皆易感。夏秋季节适于蚊虫繁殖及微丝蚴在蚊体内发育故发病率以每年—11约束为高。人体感染丝虫后仅产生地水平免疫力,故可反复感染。  

疾病描述

班氏丝虫病是由班氏丝虫寄生于人体淋巴系统所引起的慢性寄生虫病,由蚊虫传播。早期临床特征主要为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晚期因淋巴管阻塞形成象皮肿。  

症状体征

潜伏期4个月至1年不等。感染后半数不出现症状血有微丝蚴称为“无症状感染者”。

(一)早期(淋巴组织炎性病变期)

1、急性淋巴结炎和淋巴管炎 多发生于下肢,长进有腹股沟腹部淋巴结肿痛,继之出现大腿内侧淋巴管炎由上向下蔓延,称“逆行性淋巴管炎”,当炎症波及批内毛细管时,局部出现红肿压痛,俗称“流火”。淋巴结炎和淋巴管炎常呈周期性发作,多发生于劳累之后,以夏秋多见发作时伴高热(38℃—39℃)。此外尚有乏力食欲不振肌肉关节酸痛、肢痛及头痛等全身症状。

2、丝虫热 周期性突然发生寒战、高热,2-3日后自退。有些仅有低热而无寒战。局部无淋巴结炎或淋巴管言,有时伴。丝虫热可能为深部淋巴结言或淋巴管炎所致。班氏丝虫病流行区多见丝虫热发作。

3、精囊炎附睾炎睾丸炎 表现为发热剂一侧自腹股沟向下蔓延的阴囊疼痛,并放射至大腿内则。局部检查可见睾丸附睾肿大,有压痛,精囊上一个或多个结节性肿块,压痛明显,持续数天后可自行消退,肿块变小而较硬,反复发作可致肿块逐渐增大。

4、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综合征 又称“丝虫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表现为畏寒、发热、咳嗽哮喘淋巴结肿大。肺部有游走性浸润、X线胸片可见支气管血管纹理增多和广泛粟粒样斑点状阴影,痰中可找到嗜酸性粒细胞和夏—雷结晶。周围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占白细胞总数20%—80%不等。血中常可找到微丝蚴。

(二)晚期(淋巴阻塞性病变期) 系淋巴系统增生、阻塞所引起的表现,炎症仍反复出现,故多数病例炎性和阻塞性病变交叉重叠出现。

1、淋巴结肿大和淋巴管曲张 反复发作的淋巴结炎和淋巴结内淋巴窦的曲张为导致淋巴结肿大的因素。肿大的淋巴结和其周围向心性淋巴管曲张形成肿块,触诊似海绵状包囊,其中有硬核感觉,穿刺可得淋巴液,有时可找见微丝蚴。淋巴结肿大多见于腹股沟。淋巴管曲张常见于腹股沟、精索、阴囊及大腿内侧。今索淋巴管曲张常相互粘连而成索状,不易与精索经曲张相鉴别,且二者多并存。

2、鞘膜积液 多见,轻者常为无症状,积液较多者阴囊体积增大,皱褶消失,有下坠感而无疼痛,透光试验阳性。积液可为草黄色淋巴液或乳白色的乳糜液,积液沉淀中可找到微丝蚴。

3、乳糜尿 主要临床表现之一。淋巴管阻塞造成肠干淋巴管内淋巴液返流,进入泌尿道内形成乳糜尿,淋巴瘘处伴出血混料类称为乳糜血尿。常骤然出现,发作前可无症状,亦可有畏寒、发热、腰部盆腔及腹股沟等处疼痛,继之出现乳糜尿。一般发病后持续数日或数周而自行停止,但劳累或进食油腻后可再诱发。尿呈乳白色若混有血液则呈粉红色,静置后分层:上层为脂肪,中层较清,下层为粉红色沉淀,内含红细胞、比细胞淋巴细胞,有时可找到微丝蚴。

4、象皮肿与淋巴水肿 两者在临床上常难区别,且常同时并存。淋巴水肿与可逆性水肿,淋巴液水流改善后可自行消退若淋巴回流不能恢复,日久发展为象皮肿,此时有或无凹陷性水肿,皮肤肥厚、变硬、不出汗、干燥,后期为过剩的纤维化皮肤粗糙,出新褶沟、状结节。由于局部循环障碍抵抗力降低,易招致链球菌或其他化脓菌感染,形成慢性溃疡。象皮肿绝大多数发生于下肢,可全腿且发展快而严重,亦会引起阴囊象皮肿。  

疾病病因

1、传染源 班氏丝虫只感染深微丝蚴血症者为惟一传染源(包括病人和无症状带虫者),自然界尚未发现班氏丝虫有贮存宿主。

2、传播途径 传播媒介为蚊虫,我国北纬32以北主要淡色库蚊,以南以致倦库蚊为主。

3、易感人群男女老幼皆易感。夏秋季节适于蚊虫繁殖及微丝蚴在蚊体内发育故发病率以每年—11约束为高。人体感染丝虫后仅产生地水平免疫力,故可反复感染。  

病理生理

丝虫病的发病与病变主要由成虫引起,感染期幼虫亦起一定作用,与血中微丝蚴关系不大。病变发生发展取决于丝虫种类、机体免疫反应、感染频度、感染期幼虫进入人体数量、成虫寄生部位以及是否合并继发感染等因素。在幼虫进入机体发育为成虫过程中,幼虫与成虫的代谢产物以幼虫蜕皮液、虫体子宫内排泄物以及死虫的裂解物均可引起局部淋巴系统的组织反应及全身过敏反应,表现为周期性发作的淋巴管炎、淋巴结衍及丝虫热等。晚期表现则为淋巴组织病理改变及继发细菌感染的结果。

目前认为,免疫机制是产生病理改变的主要原因。免疫反应与淋巴系统的损害有关,急性淋巴管(结)炎被认为属1型或3型变态反应,组塞性丝虫病组属4型边带反应。早期以渗出性炎症为主,淋巴结充血,淋巴管壁水肿,管腔内充满粉红色蛋白质液体和嗜酸性粒细胞。继之,淋巴结和淋巴管内出现肉牙肿性反应,肉牙肿中心为变形的成虫和嗜酸性粒细胞,周围绕以纤维组织和上皮样细胞,上有胆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类似结核结节。由于淋巴管内皮细胞增生,内膜增厚和纤维化管腔中形成息肉或纤维性栓子,最后淋巴管形成纤维索状物,即为闭塞性淋巴管内膜炎。淋巴系统发生阻塞导致远端淋巴管内压力增高形成淋巴管曲张,甚至组织内,因其蛋白含量高,不断刺激纤维组织增生使皮下组织增厚、变硬而形成象皮肿。由于局部巡循环障碍,皮肤抵抗力降低易引起继发性细菌感染,使象皮肿加重及恶化,甚至出现局部溃疡。  

诊断检查

实验室检查:丝虫病早期有过敏反应的病人,白细胞总数常为10-20×109/L,以嗜酸性粒细胞增加为主,伴有细菌感染者中性粒细胞显著增高。

(一)病原学检查 血液体体液中检出微丝蚴是诊断早期丝虫病惟一可靠方法。

1、血液微丝蚴检查 晚10恩时至次晨2时检出率最高。

方法有:

(1)厚血片法:耳垂血三大滴在玻片上制成厚薄均匀的厚血片,干后溶血染色镜检

(2)鲜血法:耳垂后一大滴在玻片上加水溶血稀释,加盖玻片后地倍镜下找微丝蚴,微丝蚴自由摆动,前后卷曲,较易识别。方法简单,但阳性检出率低;

(3)浓集法:取抗凝静脉血2ml,加整流10ml溶血,摇匀,离心沉淀,取沉渣镜检,此法阳性率高;

(4)白天诱出:口服乙胺嗪100mg后,15、30、60分钟分别采外周血找微丝蚴,检出率低;

(5)薄膜过滤法:抗凝静脉血2ml经孔径3um的核孔薄膜过滤后取下薄膜,用热的苏木素染色5分钟后镜检。此法检出率和微丝蚴检出数斤高于厚血片法和浓集法。

2、各种体液微丝蚴检查 可在鞘膜积液、淋巴液、乳糜尿、乳糜腹水乳糜胸腔积液、心包积液骨髓标本中检查微丝蚴。

(二)免疫学检查

1、批内试验 注射犬恶丝虫抗原0.05ml于受试者铅笔,15分钟后丘疹直径>0.9cm者为阳性。此试验敏感性和特异高,与血中微丝蚴检出符合率为86.2%—94.1%。

2、间接荧光抗体试验 国内以牛丝虫成虫为抗原,间接荧光抗体法查患者血清抗体,阳性率85%—99.2%。该法具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适用于流行病学调查,又可反映防治成效。

3、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以该法查血清中抗体,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为本病较理想的辅助诊断方法。

4、检测循环抗原 对微丝蚴阳性病人有较高的敏感性,为一种特异诊断方法,但对微丝蚴阴性病人则敏感性较差。用单克隆抗体查循环抗原可作为抗丝虫病药物疗效评价的检测方法。

(三)分子生物学检查 DNA杂交试验和PCR可用于微丝蚴血症检查,血中微丝蚴量少和需行虫种鉴定者尤为适用。诊断 依据流行区旅居史,有反复发作的淋巴结炎、性淋巴管炎、乳糜尿、精索炎、象皮肿等临床,即应考虑丝虫病可能。外周血、体液中找到微丝蚴,诊断即可确立。疑为丝虫病而未检出微丝蚴者可以大剂量乙胺嗪(海群生)作治疗性诊断,如出现发热、淋巴系统反应和淋巴结节,诊断即可成立。急性期的淋巴管炎、淋巴结炎应与细菌性相区别。晚期腹股沟淋巴肿大形成之肿注意与腹股沟疝区别。精索炎和附睾炎应与附睾结核鉴别。入迷尿虽多见于丝虫病,但也偶见于结核肿瘤包虫病以及其他因素所致腹膜后淋巴系统广泛破坏而引起的淋巴通路受阻。  

治疗方案

(一)病原治疗

首选药物为乙胺嗪,为微丝蚴及成虫均有杀灭作用,服药后反应较重,治愈丝虫病须在数年内反复治疗。成人可用乙胺嗪0.6g/d,分3次服连服7d,总剂量为4.2g;血中微丝蚴多,体制好的成深患者可每天午后服1.5g,连服2d,或每次g,2次/d,连服2d,或每天下午1.0g,连服3d,总剂量3.0g;亦可采用小剂量长疗程法,每周一次,每次g,连服7周,总剂量3.6g。 在流行区可采用全民服药,以免血中微丝蚴量少者或慢性病人漏治。成人每次服乙胺嗪6mg/kg,儿童酌减,每周或半月服一次,共服12次,成人亦可0.5g一次顿服。乙胺嗪杀死微丝蚴后释放的异体蛋白可引起过敏反应,表现为发热、关节酸痛皮疹等。随后药物作用于成虫可出现淋巴系统的反应,如淋巴管炎、淋巴结肿痛、淋巴管扩张和淋巴管结节等。严重心、肝、肾疾病、活动性肺结核急性传染病妊娠3个月以内的或8个月以上妇女及乐清期妇女乙胺嗪治疗应暂缓或禁忌。

(二)对症治疗

1、淋巴管炎与淋巴结炎 可口解热镇痛剂强的松,有继发细菌感染者加用抗菌药物

2、乳糜尿 发作时应卧床休息,少食脂肪、多饮水,药物治疗效果不满意。久治不愈者可试用20%碘化钠或1%—2%硝酸银6-10ml作肾盂内冲洗,有一定效果。顽固性乳糜料患者可行肾蒂淋巴扎剥脱术或淋巴转流术可能有较满意的效果。

3、象皮肿与淋巴水肿 采用棒绑扎为主的综合疗法可能有效。巨大阴囊或乳房象皮肿可手术整形,鞘膜积液可行睾丸鞘膜翻转术腿微静脉—淋巴管吻合纤维外壳手术治疗下肢象皮肿可获满意效果。  

疾病预防

1.普查普治 及早发现患者和带虫者,及时治愈,流行地区全民服用乙胺嗪为控制传染源的较好措施。

2.减少和杜绝传染源。消灭蚊虫孽生地,药物灭蚊,加强个人防蚊措施,切断丝虫病传播途径。

3.加强对已达基本消灭丝虫病指标地区的流行病学监测。在监测中应注意:(1)对原阳性病人复查复治;对以往未检者进行补查补治;(2)加强对血检阳性户的蚊媒监测,发现感染蚊,即以感染蚊户为中心,向周围人群扩大查血和灭蚊,以清除疫点,防止继续传播。  

用药安全

丝虫病是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男女老少均可感染。流行区微丝蚴感染率高峰多在21~30岁。班氏丝虫病呈世界性分布,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马来丝虫病仅限于亚洲,主要流行于东南亚。我国中部和南部的山东、河南、安徽、江苏、上海、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海南、湖南、湖北、贵州、四川和台湾等16个省、市、自治区有丝虫病流行。

该疾病可能与宿主的生理状况、生活习惯,尤其是睡眠习惯有关;亦与微丝蚴特有的生物节律有关,这种节律受宿主的昼夜节律影响并与之同步。丝虫从感染期幼虫侵入人体至发育为成虫并产生微丝蚴的时间,一般约需8~12个月。微丝蚴在人体内可存活2~3个月,成虫约可存活3年。

关于“班氏丝虫病”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