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体
A+医学百科 >> 有色体 |
有色体(英语:Chromoplast,又称杂色体),是植物、藻类等能行光合作用的真核细胞中的一种质粒体[1],通称含有色素的质粒体,常和没有色素的白色体比较。有色体因含有胡萝蔔素(Carotene)、类胡萝蔔素(Carotenoid)、番茄红素(Lycopene)、辣椒红素(Capsanthin)等色素而呈红色、橘色或黄色,其中类胡萝蔔素占一半以上[2]。有色体是进行生产与储存色素的场所,为多数植物花瓣及果实的颜色来源。
有色体常被用作与白色体相对,叶绿体因含有色素,也能被视为广义的有色体之一。但有色体仍多专指含有叶黄素、类胡萝蔔素等非叶绿素色素的质粒体。[3][4]
目录 |
形态
有色体的形态随其中贮存的色素而异,如胡萝蔔中的有色体在成熟后呈带状、针状或板状,辣椒果皮中的有色体呈细丝束状,番茄果皮中呈柱状,向日葵、蒲公英等的花瓣中的有色体则呈球状。[2]
分布
有色体大多在植物有色的器官细胞中被发现,如水果和花瓣,其中的色素为这些部位的颜色来源,主要的目的为吸引动物(如昆虫)前来协助授粉或传播种子。
应用
由于叶黄素、类胡萝蔔素、茄红素等营养素大都存在于有色体内,因此烹调蔬菜、番茄时热能可促使细胞壁软化,使叶黄素、类胡萝蔔素、茄红素等营养素释出,提升人体的吸收效率[5] [6]。为了提升茄红素的含量及吸收效率,研究人员将酵母菌的一段基因连同启动子植入番茄中,此基因可产生一种称为“多元胺”的酵素,可稳定有色体的架构,进而为茄红素的吸收带来正面效果。[7]
例外
能在秋冬变红的树叶,其颜色来源是叶绿素的分解,导致原本就存在于叶片中的类胡萝蔔素表现颜色,使叶子的颜色从绿色变为橘红色,因此其颜色来源和花果中的有色体无关。
转换
有色体和白色体、叶绿体等质粒体关系均很密切,在某些情况下可互相转换,如植物的果实成熟时,叶绿体和白色体可以转换成有色体,造成果实的颜色。目前仍不清楚其作用机制,只知道叶绿体可能将其类囊体破坏后,在基质中堆积叶黄素等色素的颗粒。[2]
相关条目
参考资料
- ↑ 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相关名词与意义. 中央研究院 生化分子质谱与光谱学实验室 ().
- ↑ 2.0 2.1 2.2 吴纯宽. 杂色体. 中华百科全书 ().
- ↑ chromoplast .
- ↑ chromoplast definition. mondofacto. 2008-3-11 .
- ↑ 熟吃蔬菜有五大好处. 新华网青海频道. 2007-4-23 ().
- ↑ 煮菜多用点番茄益健康. 华夏经纬网 ().
- ↑ 带有抗癌因子的番茄. 华文生技网. 2002-6-21 ().
|
参考来源
关于“有色体”的留言: | 订阅讨论RSS |
目前暂无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