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铅中毒
A+医学百科 >> 慢性铅中毒 |
什么是慢性铅中毒(职业性铅中毒)
铅以离子状态被吸收后进入血循环,主要以铅盐和与血浆蛋白结合的形式最初分布于全身各组织,数周后约有95%以不溶的磷酸铅沉积在骨骼系统和毛发。而血液内的铅约有95%分布在红细胞内,主要在红细胞膜,血浆只占5%。沉积在骨组织内的磷酸铅呈稳定状态,与血液和软组织中铅维持着动态平衡。被吸收的铅主要经肾脏排出,还可经粪便、乳汁、胆汁、月经、汗腺、唾液头发、指甲等途径排出。
进入中毒专题
什么原因引起慢性铅中毒(职业性铅中毒)
铅及其化合物侵入途径,主要是呼吸道,其次是消化道,完整的皮肤不能吸收。
慢性铅中毒(职业性铅中毒)有什么症状
职业性铅中毒多为慢性中毒,临床上有神经、消化、血液等系统的综合症状。
神衰,是铅中毒早期和较常见的症状之一,表现为头昏、头痛、全身无力、记忆力减退、睡眠障碍、多梦等,其中以头昏、全身无力最为明显,但一般都较轻,属功能性症状。
多发性神经病,可分为感觉型、运动型和混合型。感觉型的表现为肢端麻木和四肢末端呈手套袜子型感觉障碍。
脑病,为最严重铅中毒。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高热、烦躁、抽搐、嗜睡、精神障碍,昏迷等症状,类似癫痫发作、脑膜炎、脑水肿、精神病或局部脑损害等综合征。
2.消化系统:轻者表现为一般消化道症状,重者出现腹绞痛。
消化道症状 包括口内金属味,食欲不振,上腹部胀闷、不适,腹隐痛和便秘,大便干结呈算盘珠状,铅绞痛发作前常有顽固性便秘作为先兆。腹绞痛为突然发作,多在脐周,呈持续性痛阵发性加重,每次发作自数分钟至几个时。检查时,腹部平坦柔软,可有轻度压痛,无固定压痛点,肠鸣音减少,常伴有暂时性血压升高和眼底动脉痉挛。
3.血液系统:主要是铅干扰血红蛋白合成过程而引起其代谢产物变化,最后导致贫血,多为低色素正常红细胞型贫血。
慢性铅中毒(职业性铅中毒)需要做哪些检查
常规检查:
1.血常规。
2.尿常规。尿铅。
3.生化全项。血铅。
如何治疗
对慢性铅中毒主要采用驱铅治疗。目前有肯定效果的络合剂驱铅作用强弱情况:CaNa3DTPA(钙促排灵)>CaNa2EDTA(依地酸钠钙) >ZnNa3DTPA(锌促排灵)>Na2DMS(二琉基丁二酸钠)、DMSA(二琉基丁二酸)>811(螯合羧酚),具体用法如下: CaNa2EDTA或CaNa3DTPA l.Og,静脉滴注或静脉推注或肌肉注射(加2%普鲁卡因2ml),每日一次,连续三天停药四天为一疗程,一般三个疗程即可。 Na2DMS l.Og,静脉推注或肌肉注射(加2%普鲁卡因2ml),每日一次,连用三天停药四天为一疗程,一般三个疗程即可。DMSA O.5g,口服,每日三次,连用三天停药四天为一疗程,一般用三个疗程即可。
铅绞痛治疗:1、驱铅治疗,至铅绞痛控制。2、对症治疗,10%葡萄糖酸钙10ml,静推;阿托品0.5~1.0mg或654一2,10mg,肌注;腹部热敷;针灸足三里、中脘、内关.三阴交等。
促进排铅的安全治疗
通过华西医科大学、同济医科大学等国内多家大型、权威科研机构的评审,卫生部也已明确该产品具有“促进排铅,增强免疫力”的功效的“益童成长(力德希)排铅口服液”。其在排铅的同时,会使机体恢复正常的生理生化机能、抗疲劳、免疫力等提高,自然原存的疾病会被消除,由于身体恢复健康,抗病力增强,还起到预防疾病的发生。适宜于血铅含量超标者、接触铅污染环境者、免疫力低下者,尤其是儿童及婴幼儿。口服,0~3岁者, 2次/天,每次ml(半支);3~12岁者,2次/天,每次ml(1支);12岁以上或血铅含量在200μg/L以上者,3次/天,每次ml(1支)。饭前半小时服用为佳。根据华西医科大学实验表明:“连续服用本品每四周,平均血铅含量降低40~60μg/L左右。为国内目前排铅效果最好的口服产品。”故排铅儿童可以此均值估算服用时间长短。益童成长(力德希)采用“排、阻、补”三位一体的科学排铅方案,有效降低儿童体内血铅含量指标,及时消除儿童铅中毒症状,同时充分补充儿童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在儿童血铅检测筛查中发现大量的血铅含量超标的儿童,并不是单一的血铅超标,同时还存在“钙、铁、锌”等微量元素缺乏,表现出“集体的微量元素失调”。大多数家长在为孩子补充钙、铁、锌等微量元素时不注重排铅,从而影响了钙、铁、锌等微量元素的吸收,仍表现出缺钙、铁、锌的症状;而少数为孩子排铅的家长又忽略了为孩子补充微量元素。针对这种情况,益童成长(力德希)推出了“排、阻、补”三位一体的驱铅方案。临床验证表明,“排、阻、补”三位一体的防铅方案能够有效地降低儿童的血铅含量指标,消除铅中毒症状,有效保护大脑,同时又能及时补充孩子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增强机体免疫力,是目前市场上最佳的铅中毒解决方案。
据说由于铅中毒死后骨灰是黑色的。
健康问答网关于慢性铅中毒的相关提问
|
关于“慢性铅中毒”的留言: | 订阅讨论RSS |
目前暂无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