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珠菌性败血症
A+医学百科 >> 念珠菌性败血症 |
念珠菌是真菌中的一属,是一种条件致病真菌,在条件适宜时,尤其在人体抵抗力下降时,可引起皮肤、粘膜和内脏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炎症。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器官移植,导管技术,静脉高营养等治疗手段的开展,以及肿瘤、白血病、脑血管病、严重烧伤,艾滋病等病种的增多,条件致病菌的院内感染,包括真菌感染和真菌性菌血症均呈增加趋势。
发病机理 念珠菌虽是人类呼吸、胃肠、泌尿生殖系统的常在寄生真菌,健康宿主中致病力极低,机体防御力一旦减弱,打破了宿主与致病菌间的平衡,如局部pH、营养、微生物菌群等环境变化,以及抑制杀灭真菌的正常防御力下降,真菌致病力增强等,即可入侵组织而致病。引起浅部直至严重深部播散感染,甚至致死。
诊断 念珠菌感染临床早期诊断十分困难,应引起高度重视,除积极及时做相关病原学检查外,下列临床特点可能与该病有关:①高热不退;②胸部X线摄片见双肺片状、絮状阴影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③血片、骨髓片找到霉菌孢子,特别是发热期采集标本阳性率更高;④霉菌培养阳性,但本组检出阳性率较低。
治疗 念珠菌败血症治疗成功的关键为早期诊断,尽可能停用或减少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抗生素药量,及时、有效地应用抗真菌药物。二性霉素B治疗包括念珠菌败血症在内的深部真菌感染的成功率为46%,加用5-Fu可提高疗效;近来多主张使用氟康唑,它是一种水溶性三唑类抗真菌药,血浆半衰期长,组织吸收好,副作用少,已成为二性霉素B的替代药物。本组氟康唑疗效尚可,治愈率达55%。治疗主要是抗真菌药尽早使用,且用量要足,疗程要长,同时条件好的患者加用干扰素、胸腺因子、集落刺激因子纠正免疫功能,可进一步提高疗效。
预防 (1)合理使用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2)要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恢复生理屏障的防病能力,同时注意防治口腔、咽、阴道的霉菌感染。(3)治疗原发病:如白血病、肿瘤患者病情控制后,机体免疫力增强,这也是预防治疗霉菌感染的关键之一,是治疗的最终目的。
关于“念珠菌性败血症”的留言: | 订阅讨论RSS |
目前暂无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