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胃肠道异物及异物性肠梗阻
A+医学百科 >> 小儿胃肠道异物及异物性肠梗阻 |
小儿消化道异物引起的急性肠梗阻以粪块堵塞为主。偶然也有误吞异物或食用不能消化之食物引起。
小儿特别是幼儿喜欢将其玩具及身边的各种东西放入口内,可因逗笑哭闹误将异物吞入消化道内,因此小儿消化道异物较成人常见。
目录 |
小儿胃肠道异物及异物性肠梗阻的病因
一、发病原因:
消化道异物分为3类:
1、外源性:
多因小儿将异物含在口中玩耍,不经意吞入消化道。
也有因精神异常而吞入者,但在小儿中少见。异物种类很多,按其性质可分为金属性和非金属性两类。
2、内源性:
此种异物在小儿中罕见。
为体内消化道外所产生的。如胆结石,经胆囊-十二指肠瘘进入胃内,或进入肠道。
3、消化道内形成性:
多因在短时间内食入大量富含纤维的食物、果品、或吞入毛发等,经过消化道和消化液的作用在胃内或肠道内形成的结块。
二、发病机制:
一般吞入的异物只要能通过食管进入胃部,通过幽门则可经过全消化道24~48h内排出体外,若停滞于消化道内,常可引起消化道的出血、穿孔部分性或完全性肠梗阻小儿以食道异物最多见,其次为胃及肠道。
异物一般多停滞在胃幽门部、十二指肠曲空肠转角处或回盲部等处。粪石梗阻,多因小儿有不良排便习惯或食入大量带核的不易消化的食物,使之积聚于小肠或结肠内不能排出,而造成肠梗阻。
小儿胃肠道异物以外源性最多见,其次为胃石和粪石,罕有内源性者。
较大异物可引起胃肠道梗阻,而锐利的异物可因胃肠黏膜的损伤和肛门的擦伤引起出血。
尖锐异物还可扎在胃或肠的壁上,甚至引起穿孔,进入腹腔。穿孔后多与周围脏器粘连,故严重腹膜炎少见。
小儿胃肠道异物及异物性肠梗阻的症状
一、临床表现:
1、圆形、卵圆形或立方形无尖角的胃肠道异物:
一般情况下均能很快自直肠排出体外,故患儿多无症状。
2、个尖锐细长的物体:
很少刺破肠壁及胃壁,即使刺破,因是逐渐地穿出消化道,多能被纤维素包绕,不致形成急性穿孔性腹膜炎。
但若粪石引起了肠梗阻,一般多出现单纯性肠梗阻症状,发病较迟缓。胃石在胃内滞留,可引起消化不良、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胃部不适、轻度腹痛等症状。
早期腹部有不适感,以后发生脐周疼痛,腹痛逐渐加剧。待梗阻比较完全时,则出现频繁呕吐。
二、相关检查:
可行B超、X光钡餐检查。腹部检查时,多可触及巨大活动之硬块,小肠粪石则很难摸到,直肠内者肛门指检可以触到巨大坚硬之粪块。
三、诊断:
可结合临床表现、病史和相关检查结果得出诊断。
小儿胃肠道异物及异物性肠梗阻的诊断
小儿胃肠道异物及异物性肠梗阻的检查化验
一、血常规检查:
1、并发炎症:
查血钠、钾、氯、钙和血pH值发现偏离正常值。
二、X线检查:
阻光异物可拍后前位及侧位片,以确定异物的位置和形态。
不阻光异物,可反复用X线追踪非X线透过异物的去向,如异物透X线,可吞服钡剂,观察有无充盈缺损。
可直视异物的形态、性质、位置,同时可使用异物钳取出异物。
一般认为使用胃镜检查治疗小儿食管异物安全、可靠。
小儿胃肠道异物及异物性肠梗阻的鉴别诊断
造成胃或肠梗阻时(内源性异物),注意与其他病因引起的梗阻相鉴别。
1、阑尾炎(Appendicitis):
(1)简介:
是指阑尾由于多种因素而形成的炎性改变。它是一种常见病,其预后取决于是否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早期诊治,病人多可短期内康复,死亡率极低(o.1%一0.2%);如果延误诊断和治疗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甚至造成死亡。阑尾炎是一种常见病。
(2)临床表现:
常有右下腹部疼痛、体温升高、呕吐和中性粒细胞增多等表现。阑尾炎是阑尾的炎症,最常见的腹部外科疾病。
2、结核性腹膜炎:
(1)简介:
绝大多数继发于其它器官的结核病变。本病的感染途径可由腹腔内结核直接蔓延或血行播散而来。前者更为常见,如肠结核、肠系膜淋巴结核、输卵管结核等,均可为本病的直接原发病灶。女性多于男性,可能由于盆腔结核逆行感染所致。
(2)临床表现:
发热与盗汗最为常见,约占67-95%,热型以低热与中等热居多,约三分患者呈驰张热,渗出型、干酪型病例或合并有严重的腹外结核的患者可呈稽留热,盗汗严重,后期有贫血、消瘦、浮肿、舌炎、口角炎及维生素A缺乏症等营养不良的表现。在育龄妇女中,停经不育者较常见。
3、鉴别要点:
即便穿孔发生,因周围常有大网膜、肝或其他脏器粘连,能防止尖锐异物或感染性物质漏入腹腔,因而穿孔时腹痛、肌紧张、压痛、反跳痛等肌卫现象均不十分严重。较大的异物还可引起胃或肠梗阻。
小儿胃肠道异物及异物性肠梗阻的并发症
较大或尖锐异物可引起腹绞痛、出血、肠穿孔和腹膜炎,还可并发胃或肠梗阻。
一、腹绞痛综合征(Abdominal Angina Syndrome):
是指肠道相对缺血引起的餐后上腹或中腹部疼痛的综合征。又称之为内脏绞痛、肠绞痛、间歇性缺血性蠕动障碍、腹间歇性跛行、缺血性腹综合征、慢性内脏缺血综合征、肠系膜动脉间歇性缺血、腹血管功能不全综合征。
二、肠穿孔:
三、腹膜炎:
腹膜炎是由细菌感染,化学刺激或损伤所引起的外科常见的一种严重疾病。多数是继发性腹膜炎,原于腹腔的脏器感染,坏死穿孔、外伤等。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部压痛、腹肌紧张,以及恶心,呕吐,发烧,白血球升高,严重时可致血压下降和全身中毒性反应,如未能及时治疗可死于中毒性休克。部分病人可并发盆腔脓肿,肠间脓肿、和膈下脓肿,髂窝脓肿、及粘连性肠梗阻等。
小儿胃肠道异物及异物性肠梗阻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一、预防:
胃肠道异物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应广泛地向父母及保育员进行宣教,主要加强婴幼儿看护。
1、3岁以下的小儿臼齿尚未萌出者,不应给以花生、瓜子、豆类及其他带核的不易消化的食物。
2、进食时不可惊吓、逗乐或责骂,以免大哭、大笑而误吞。教育其不要乱跑乱跳,以免跌倒时将异物吞入。
3、危重及昏迷病人进食时,应特别注意,以防误吞。
4、不选择有“危险”的玩具给小儿,对于幼儿可能吞下的物品,均不应作为玩具。
5、教育儿童要改掉口含笔帽、哨及小玩具等坏习惯。
6、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粪石梗阻,多因小儿有不良排便习惯使食物积聚于小肠或结肠内不能排出,而造成肠梗阻。
二、治疗前:
应该对该病症状和相关的禁忌进行详细的了解等。
小儿胃肠道异物及异物性肠梗阻的中医治疗
小儿胃肠道异物及异物性肠梗阻的西医治疗
一、一般观察:
等待异物自行排出,不宜使用泻剂和改变食谱,以免因胃肠运动增加,反而使异物易于嵌顿或发生胃、肠穿孔。
二、进食高纤维食物:
在饮食方面仍用一般饮食,不改变食谱,可以增服一些富有纤维质的食物,增加大便量以利异物排出。
三、药物:
有人认为,根据应该使异物容易通过的治疗原则,可给予石蜡油、惰性粉末如白陶土、铋剂等,以帮助异物顺利排出。
另外有继发感染应及时给予抗感染治疗。有脱水、出血等应给予输液、输血、止血等相应治疗。
禁忌使用泻药,以防引起肠蠕动紊乱,异物损伤肠壁。
四、胃镜治疗:
一般消化道异物除食管异物需立刻经食管镜取出外,其余均不需治疗。一般认为下列情况可考虑使用胃镜取出异物:
1、滞留于上消化道的异物。
2、尖锐的异物、较长的异物,或毒性异物经过胃肠可导致中毒者/。
3、长针一类的异物(>5cm),一般不易通过十二指肠曲。使用胃镜取出小儿消化道异物安全可靠,简便易行。故治疗消化道异物应作为首选方法。使用胃镜应严格按操作技术规范,由熟练者施行。如已穿孔者忌用。
五、手术治疗:
若异物长期固定一处,出现完全性肠梗阻、肠穿孔、腹膜炎、肠出血者,须手术治疗。
对胃镜不能取出的下列异物均应考虑手术治疗:
1、尖锐异物停滞不前,肠道金属异物停滞一处,4~5天不再移动、或疑有穿孔者。
2、巨大异物估计不能通过幽门,用胃镜失效者。
3、溶解慢或不溶解的毒性异物,经胃肠道有危险者。
4、引起梗阻等并发症经一般治疗无效者,均应剖腹手术取出异物。
小儿胃肠道异物及异物性肠梗阻的护理
预后:
消化道异物排出或取出后,一般预后良好。
参看
关于“小儿胃肠道异物及异物性肠梗阻”的留言: | 订阅讨论RSS |
目前暂无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