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结性冷伤
A+医学百科 >> 冻结性冷伤 |
局部冻伤和全身冻伤(冻僵)大多发生于意外事故或战时,人体接触冰点以下的低温,例如在野外遇到暴风雪、陷入冰雪中或工作时不慎受致冷剂(液氮、固体CO2等)损伤等。
目录 |
疾病分类
疾病描述
局部冻伤和全身冻伤(冻僵)大多发生于意外事故或战时,人体接触冰点以下的低温,例如在野外遇到暴风雪、陷入冰雪中或工作时不慎受致冷剂(液氮、固体CO2等)损伤等。
症状体征
局部冻伤按其损伤深度可分4度。在冻融以前.伤处皮肤苍白、温度低、麻木刺痛,不易区分其深度。复温后不同深度的创面表现有所不同。
I度冻伤:伤及表皮层。局部红肿,有发热、痒,刺痛的感觉(近似轻度冻疮,但冻伤发病经过较明确)。数日后表皮干脱而愈,不留瘢痕。
Ⅱ度冻伤:损伤达真皮层。局部红肿较明显.且有水疱形成,水疱内为血清状液或稍带血性。有自觉疼痛,但试验知觉迟钝。若无感染,局部可成痴,经2-3周脱痂愈合,少有瘢痕。若并发感染,则创面形成溃疡,愈合后有瘢痕。
Ⅲ度冻伤:损伤皮肤全层或深达皮下组织。创面由苍白变为黑褐色,试验知觉消失。其周围有红肿、疼痛,可出现血性水疱。若无感染,坏死组织于燥成痂,而后逐渐脱痂和形成肉芽创面,愈合甚慢而留有瘢痕。
Ⅳ度冻伤:损伤深达肌、骨等组织。局部表现类似Ⅲ.冻伤,即伤处发生坏死、其周围有炎症反应,常需在处理中确定其深度。容易并发感染而成湿性坏疽;还可因血管病变(内皮损伤、血栓形成等)扩展而使坏死加重。治愈后多留有功能障碍或致残。全身冻伤开始时有寒战、苍白、发绀、疲乏、无力、打呵欠等表现,继而出现肢体僵硬、幻觉或意识模糊甚至昏迷、心律失常、呼吸抑制,终于发生心跳呼吸骤停,病人如能得到抢救,其心跳呼吸虽可恢复.但常有心室纤颤、低血压、休克等;呼吸道分泌物多或发生肺水肿;尿量少或发生急性肾衰竭;其他器官也可发生功能障碍。
疾病病因
人体局部接触冰点以下的低温。
病理生理
人体局部接触冰点以下的低温时,发生强烈的血管收缩反应;如果接触时间稍久或温度很低,则细胞外液甚至连同细胞内液可形成冰晶。冻伤损害主要发生在冻融后,局部血管扩张、充血、渗出,并可有微栓或血栓形成;组织内冰晶及其融化过程造成的组织破坏和细胞坏死,促使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释放,引起炎症反应;加以组织缺血—再灌注造成细胞凋亡,构成了冻伤的病变。全身受低温侵袭时,除了周围血管强烈收缩和寒战(肌收缩)反应,体温降低由表及里(中心体温降低),使体内重要器官组织功能降低,如不及时抢救,可直接致死。如果能急救复苏,由于血循环曾经接近或完全停滞,组织、细胞继发坏死和凋亡,可导致多器官功能不全。此外还可能有局部冻伤的病变。
治疗方案
1.急救和复温 迅速使病人脱离低沮环境和冰冻物体。衣服、鞋袜等连同肢体冻结者,不可勉强卸脱,应用温水(40℃左右)使冰冻融化后脱下或剪开。立即施行局部或全身的快速复温,但勿用火炉烘烤。用38—42℃温水浸泡伤肢或浸浴全身,水量要足够,水温要比较稳定,使局部在20分钟、全身在半小时内复温。温水浸泡至肢端转红润、皮温达36℃左右为度。浸泡过久会增加组织代谢,反而不利于恢复。浸泡时可轻轻按摩未损伤的部分,帮助改善血循环。如病人觉疼痛,可用镇静剂或止痛剂。及时的复温,能减轻局部冻伤和有利于全身冻伤复苏。对心跳呼吸骤停者要施行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
2.局部冻伤的治疗 I度冻伤创面保持清洁干燥,数日后可治愈。Ⅱ度冻伤经过复温、消毒后,创面干燥者可加软于纱布包扎;有较大的水疱者,可将疱内液体吸出后,用软干纱布包扎,或涂冻伤膏后暴露;创面已感染者先用抗菌药湿纱布,随后再用冻伤膏。Ⅲ度、Ⅳ度冻伤多用暴露疗法,保持创面清沽干燥;待坏死组织边界清楚时予以切除。若出现感染,则应充分引流;对并发湿性坏疽者常需截肢。 Ⅲ度以上冻伤还常需全身治疗:
(1)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2)由于冻伤常继发肢体血管的改变,如内皮损伤、血栓形成、血管痉挛或狭窄等,严重时加重肢端损伤程度或延迟创面愈合时间,故选用改善血循环的药物。常用的有小分子右旋糖酐、托拉苏林、罂粟碱等,也可选用活血化瘀中药。
(3)注射抗生素.或用抗感染中药(与活血化瘀药物等合组方剂)。
(4)Ⅲ度、Ⅳ度冻伤病人需要高价营养,包括高热量、高蛋白和多种维生素等。
3.全身冻伤的治疗 复温后首先要防治休克和维护呼吸功能。防治休克主要是补液、选用血管活性药、除颤等,但须考虑到脑水肿和肾功能不全,故又需选用利尿剂。维持呼吸功能主要是保持呼吸遭通畅、给予氧和呼吸兴奋剂、防治肺部感染等。其他处理如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失衡、维持营养等。全身冻伤常合并局部冻伤,故不可忽视创面处理。
疾病预防
在寒冷条件下的工作人员和部队,均需用相应的防寒装备。个人需做到“三防”:
(1)防寒:衣着松软厚而不透风,尽可能减少暴露在低温的体表面积<用手套、口罩、耳罩或头罩等),外露的体表上适当涂抹油脂,等等。
(2)防湿:保持衣着、鞋袜等干燥,沾湿者及时更换;治疗汗足(如用5%甲醛液、5%硼酸粉、15%枯矾粉等)。
(3)防静:在严寒环境中要适当活动,避免久站或蹲地不动。进入低温环境工作以前,可进适量高热量饮食;但不宜饮酒,因为饮酒后常不注意防寒,而且可能增加散热。预计可能遭遇酷寒(如进入高海拔或高纬度地区)的人员,应事先锻炼身体耐寒能力。如行冷水浴、冰上运动等。
预防冻伤事故的措施,还涉及野外工作、执勤中的通讯设置、基地的交通运输工具(如直升飞机)等。总之,有了充分的防冻准备,虽进入高寒地区和环境,仍能预防冻伤发生。
用药安全
冻结性冷伤包括局部冻伤和全身冻伤(冻僵),大多发生于意外事故或战时,人体接触冰点以下的低温。局部冻伤按其损伤深度可分为4度。在冻融以前,伤处皮肤苍白、温度低、麻木刺痛,不易区分其浓度。
关于“冻结性冷伤”的留言: | 订阅讨论RSS |
目前暂无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