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骨囊肿
A+医学百科 >> 颌骨囊肿 |
颌骨囊肿是指在颌骨内出现一含有液体的囊性肿物,逐步增大、颌骨膨胀破坏,据其发病原因可分为牙源性及非牙源性两大类,牙源性者即囊肿由成牙组织或牙演变而来;非牙源性囊肿则可由胚胎发育过程中残留于颌骨内的上皮发展形成,如面裂囊肿、亦可为损伤所致的血外渗性囊肿以及动脉瘤样骨囊肿等。
目录 |
疾病分类
症状体征
囊肿多见于青少年。初期无自觉症状。若继续生长,骨质逐渐向周围膨胀,则形成面部畸形,根据不同部位可出现相应的局部症状。
疾病病因
(一)牙源性颌骨囊肿源性颌骨囊肿发生于颌骨而与成牙组织和牙有关。根据其来源不同,分为以下几种:
1、根尖囊肿是由于根尖肉芽肿、慢性炎症的刺激,引起牙周膜内的上皮参残余增生。增生的上皮团中央发生变性与液化,周围组织液不断渗出,逐渐形成囊肿,故亦可称根尖周囊肿。
2、始基囊肿始基囊肿发生于成釉器发育的早期阶段,牙釉质和牙本质形成之前,在炎症或损伤刺激后,成油器的星网状层发生变性,并有液体渗出,蓄积其中而形成囊肿。
3、含牙囊肿含牙囊肿又称过滤泡囊肿,发生于牙冠或牙根形成之后,在缩余釉上皮与牙冠面之间出现液体渗出而形成含牙囊肿。可来自1个牙胚(含1个牙),也来自多个牙者。含牙囊肿是最常见的牙源性颌骨囊肿之一,占18%,仅次于根尖囊肿。
4、牙源性角化囊肿角化囊肿系来源于原始的牙胚或牙板残余,有人认为即始基囊肿。角化囊肿有典型的病理表现,囊壁的上皮肌纤维包膜均较薄,在囊壁的纤维包膜内有时含有子囊(或称卫星囊腔)或上皮岛。囊内为白色或黄色的角化物或油脂样物。占牙源性颌骨囊肿的9.2%。
(二)非牙源性囊肿 非牙源性嫩中是由胚胎发育过程中残留的上皮发展而来,故亦称非牙源性外胚叶上皮囊肿。
1、球上颌囊肿发生于上颌侧切牙与尖牙之间,牙常被排挤而移位。X线片上显示囊肿阴影在牙根之间,而不在根尖部位。牙无龋坏变色,牙髓均有活力。
2、本腭囊肿位于切牙管内或附近(来自切牙管残余上皮)。X线片上可见到切牙管扩大的囊肿阴影。
3、正中囊肿位于切牙孔之后,腭中缝的任何部位。X线片上可见缝间有圆形囊肿阴影。亦可发生于下颌正中线处。
4、鼻唇囊肿位于上床底和鼻前庭内。可能来自鼻泪管上皮残余。囊肿在骨质的表面。X线片上骨质无破坏现象。在口腔前庭外侧可扪出囊肿的存在。
诊断检查
可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X线检查对诊断有很大帮助。囊肿在X线片上显示为一清晰圆形或卵形的透明阴影,边缘整齐,周围常呈现一明显白色骨质反映线,但角化囊肿中有时边缘不可不整齐。
治疗方案
一旦确诊后,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以免引起邻近牙的继续移位和造成咬合紊乱。一般从口内进行手术,如伴有感染须先用抗生素或其他抗菌药物控制炎症后再作手术治疗。术前应作X线摄片,以明确囊肿的范围及邻近组织关系。
疾病预防
无特殊。
安全提示
1、早期预防。由于恒牙的形成、生长和发育是在胚胎期和儿童期完成的,因此,在儿童期要做好牙病预防,少食精制的甜食,每日刷牙2~3次。一旦发现牙病要及时治疗。
2、早期检查。在换牙期间,家长要仔细观察孩子口腔内有无畸形牙,到期该换的牙齿是否按期萌出,邻近未萌出牙的牙齿有无倾斜、移位等。如发现疑点,要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拍一张口腔全景x线片,了解所有牙齿的位置情况。如发现恒牙在颌骨内有倒生、水平阻生、移位或恒牙被邻牙根阻挡不能正常萌出,应视情况及时拔除不能萌出的恒牙,并定期摄片观察。对于有面部肿胀史、经常抗炎治疗不能消除肿胀者,一定要摄片检查,以确定颌骨内有无囊肿形成。
3、早期治疗。一旦发现牙源性颌骨囊肿,应及早进行手术治疗。通常囊肿较小,骨质损坏也较小,完整摘除,可减轻创伤,减小面部畸形程度,也便于恢复咀嚼功能。一般性手术的预防性抗感染选用磺胺类药物(如复方新诺明)或主要作用于革兰氏阳性菌的药物(如红霉素、青霉素等);体质差或并发感染者常联合用药,较常用为:作用于革兰氏阳性菌的药物(如青酶系)+作用于革兰氏阴性菌的药物(如庆大霉素)+作用于厌氧菌的药物(如灭滴灵);手术前后感染严重或有并发症者可根据临床和药敏试验选择有效的抗生素。
健康问答网关于颌骨囊肿的相关提问
关于“颌骨囊肿”的留言: | 订阅讨论RSS |
目前暂无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