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憩室
A+医学百科 >> 胃憩室 |
目录 |
疾病名称
胃憩室
疾病概述
胃憩室(gastric diverticulum)是指胃壁的局限性袋状扩张或囊样突出。大多数患者无症状,仅在做胃部钡餐检查或做胃镜时发现,症状者主要表现为上腹剑下钝痛、胀痛及烧灼感,或有阵发性加剧,可伴有恶心、呕吐甚至吞咽困难。
疾病分类
疾病描述
胃憩室(gastric diverticulum)是指胃壁的局限性袋状扩张或囊样突出。在钡餐造影中检出率0.04%~0.1%,胃镜检出率0.03%~0.3%。绝大部分为单发。胃憩室按病因分类,可分为先天性及继发性、内压性及牵引性;按病理分类,可分为真性及假性。
症状体征
大多数患者无症状,仅在做胃部钡餐检查或做胃镜时发现,部分胃憩室的病人又可同时合并其他胃肠道病变,因而有症状也不一定是由胃憩室引起。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上腹剑下钝痛、胀痛及烧灼感,或有阵发性加剧,可伴有恶心、呕吐甚至吞咽困难。发生于剑下的餐后1~2h 内的钝痛,卧位加重,立位或坐位减轻为本病特点。症状的产生可能由于食物进入憩室内使其膨胀所致,当某种体位有利于憩室排空时,疼痛可缓解。也有人认为症状产生是由于食物或胃液潴留在憩室腔内引起憩室炎症所致,故憩室口小的比大的易发生症状。有时症状类似溃疡病或胆囊疾病。
疾病病因
先天性胃憩室一般位于胃后壁贲门附近小弯侧食管胃连接点下2~3 cm 内,多为真性憩室,占胃憩室70%左右,通常不伴有溃疡、肉芽肿或肿瘤,因该处纵行肌薄弱而形成。继发性胃憩室既有真憩室也有假憩室,大多由溃疡、肉芽肿、肿瘤、手术等因素引起,多位于幽门前区。由于胃内压力增加,如幽门梗阻而形成的憩室也称为内压性胃憩室,如因胃周围粘连所致者,亦称为牵引性憩室。胃底、胃体憩室相对少见,多由于胃外牵拉所致。胃憩室的发生与消化道其他部位憩室无关。
病理生理
真性憩室包括胃壁各层,即胃黏膜层、肌层及浆膜层,外形呈袋状突出于胃壁,触之柔软,直径2~4cm,也有直径达9~10cm 者。胃憩室黏膜半数正常,可有充血、糜烂、出血。因炎症使憩室壁增厚,或与周围组织粘连,穿孔者少见。憩室也可发生黏膜坏死及癌变但罕见。少数憩室内有异位胰腺组织使黏膜不规则,应归为先天性憩室,多见于胃小弯及幽门前区。假性憩室仅有胃黏膜及浆膜层,如黏膜层嵌入肌层而胃浆膜表面无异常则称为胃壁内憩室。
诊断检查
诊断:胃憩室通过纤维胃镜及X 线钡餐确诊。
实验室检查:活组织病理检查有助于鉴别真性、假性憩室。
其他辅助检查:
1.X 线检查 胃憩室主要依靠X 线钡剂造影检查时发现,若憩室过小或检查时不够仔细,容易漏掉。采取仰卧右前斜位进行检查,钡剂易集中于胃底,同时可避免憩室阴影与胃底重叠,易于发现。贲门区的真性憩室有特征性的X 线钡剂造影所见:憩室多呈囊状,直径3~4cm,边缘光滑,突出于胃外,有一窄长的颈与胃相连。立位检查时,憩室内可出现液面。多数病例可见黏膜皱襞自胃部经过颈部进入憩室内。在个别病例可见憩室内有溃疡或黏膜的其他改变。憩室内的钡剂排空较慢,当胃将钡剂排空后,可仍有钡剂停留在憩室内。胃底憩室呈囊状。有窄颈,并有胃黏膜伸入憩室内等特点,易与胃底小弯溃疡相鉴别。但在胃小弯或幽门前区的憩室常有异位胰腺组织而使憩室内的黏膜不规则,易误认为肿瘤。需结合胃镜检查确诊。
2.胃镜检查 纤维胃镜检查对诊断胃憩室有一定的帮助。胃镜所见,憩室入口呈圆形,边缘规则清楚,周围黏膜完全正常而无浸润现象。并可见黏膜皱襞直接进入囊内,并可在憩室口处看到有规律性的收缩。口的大小可以改变,甚至有时将口完全封闭。憩室内黏膜一般正常,有时有发炎及溃疡形成。
鉴别诊断
治疗方案
无症状者不需要治疗,无合并症者行内科治疗。有症状者宜进食易消化而少刺激性食物,服用抗分泌药、胃黏膜保护剂及抗生素。如憩室内有食物潴留,可在X 线透视下寻找最佳位置做体位引流,以免食物长期刺激而发生憩室炎症、糜烂及溃疡。如症状严重经内科治疗效果不好,憩室颈窄底宽,或并发溃疡、穿孔,不除外癌变及大量出血时应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包括胃壁内翻缝合、单纯憩室切除、部分胃切除等。贲门处憩室手术较困难,有时需胸腹联合切口才能充分暴露。术后效果一般较好。
预防预后
预后:症状严重经内科治疗效果不好,手术治疗后效果一般较好。
预防:目前尚无相关资料。
并发症状
当憩室合并炎症时病人可有上消化道出血或穿孔。
流行病学
胃憩室可发现于任何年龄,以40~60 岁多见,男女差别不大。
健康问答网关于胃憩室的相关提问
关于“胃憩室”的留言: | 订阅讨论RSS |
目前暂无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