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发凉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肢体发凉怕冷、麻木等症状,即便是夏天,症状仍很明显,有的添衣加被也不能缓解。

目录

肢体发凉的原因

祖国医学认为冷为寒邪、寒为阴邪,人体内阳气不足、淋雨贪凉露宿、饮冰凉之物可致经脉凝结,阻滞而侵袭少阴、肌表,出现筋膜关节屈伸不利手足厥冷。现代医学认为,肢体局部出现发凉、冷痛,可因体质虚弱,产后受凉等原因。

肢体发凉的诊断

以脊背、四肢、关节或足底、脚背出现局部筋膜肌肉皮肤温度降低,发凉、冷痛等为主要症状

肢体发凉的鉴别诊断

肢体发凉的鉴别诊断:

1、颈椎骨质增生引起的肢体发凉:颈椎骨质增生影响到椎动脉,会出现头痛头晕脑缺血;头转向某一方位时,即感眩晕恶心耳鸣耳聋、视物不清等;还会出现突然肢体麻木感觉异常、持物无力或摔倒等。颈椎旁边就是交感神经,受压迫后,会出现视力模糊眼睑无力、眼窝肿痛流泪;还会出现心动过速或过缓、心前区痛血压高、肢体发凉、体温下降;遇冷肢体有针刺感,继而出现红肿疼痛加重;头、面、颈部也可发麻或疼,耳鸣、耳聋、舌麻木等。

2、手脚冰凉:寒冷会使人的全身或者局部血液循环不良,或者肢体末梢儿血液循环障碍,这会导致手脚冰凉。经常长期的手脚冰凉,可以称为“冷寒症”。中医理论认为这是气虚气滞阳气不足的反应。女性在经期、孕期和产期等特殊生理时期,由于体虚,更容易引起手足冰冷。如果不及时加以预防,会导致精神不佳、身体畏寒的反应,严重的还可引起下肢静脉曲张

肢体局部的皮肤颜色和温度改变:肢体局部的皮肤颜色和温度改变是复杂性局部痛综合征临床表现之一,复杂性局部痛综合征(CRPS) 指继发于意外损伤、医源性损伤或全身性疾病之后出现的以严重顽固性、多变性疼痛,营养不良功能障碍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以脊背、四肢、关节或足底、脚背出现局部筋膜肌肉皮肤温度降低,发凉、冷痛等为主要症状

肢体发凉的治疗和预防方法

食疗参考方

a. 羊肉羹:煮熟的瘦羊肉80克,用刀背砍成泥状,置碗中,注入60毫升羊肉汤,放少许鲜姜汁、蒜泥、料酒、味精、盐、淀粉,拌匀后置笼上蒸45分钟,热食。

b. 尖椒鸡丁:尖辣椒100克,掰成拇指甲大小;鸡胸脯肉60克,切成丁块,以料酒、盐、鲜姜汁、蒜泥煨好后,入油锅过至九成熟捞起,然后以油锅旺火爆炒尖椒至七成熟,放入鸡丁,炒熟后置盘中,以鸡汤加入适量盐、味精勾欠,浇汁于鸡丁、尖椒上即可,热食。

c. 核桃仁粥(宜于阳虚便秘):

核桃仁30克,研成膏状,注入50毫升热水拌匀滤汁;籼米50克煮粥,米熟烂后将核桃汁加入再煮,待无核桃生油气后即可,热食。

d. 糯米粥(宜于阳虚泄泻):

糯米50克,狗肉汤250毫升,文火炖煮成稀糊状,加适量胡椒、味精即可,热食。

常用中成药

肾阳虚常用中成药有(仅供参考):

(1)桂枝防风煎汤送服肾气丸

肾气丸是温肾助阳的主方。方中熟地温补肾,山萸肉、山药补益肝脾,三药合用,补肾养肝益脾;配以附子、桂枝(或肉桂)温肾助阳;泽泻茯苓丹皮通泄肝脾肾三脏之浊气。全方温而不燥,滋而不腻,重在温化肾气。用桂枝防风发散在表之风寒,煎汤送服肾气丸,以达温肾助阳解表之目的。

(2)苏叶生姜煎汤送服右归丸

右归丸之“右”即命门之意,右归者指药归命门温补肾阳。方中熟地滋补肾阴以助肾阳;鹿角胶为血肉有情之品,味咸性温,温补肾督二脉;山萸肉、山药、枸杞子滋补肝肾;菟丝子、肉桂、附子温肾壮阳;当归杜仲温养肝肾,祛寒壮腰。全方共奏温阳补肾壮腰的功效。凡肾阳虚衰而致的畏寒肢冷,腰膝软,食少便溏,面色白,或有阳痿水肿等,均可适用。用苏叶、生姜煎汤送服,使发散风寒寓于温阳之中,有互为裨补之益。若阳虚不甚者,也可先解表而后施温补。

(3)复方补骨脂冲剂

该方有温补肝肾,强壮筋骨的作用。方用补骨脂锁阳温补肝肾;续断狗脊强壮筋骨;赤芍活血化瘀黄精益气养阴,适用于肾阳虚而致的腰膝痛以及腰部劳损等。此类病人的风寒感冒,可用复方补骨脂冲剂与风寒表虚感冒冲剂合服。

(4)补天灵片

该方为补肾壮阳,填精益髓之剂。方用淫羊藿仙茅、补骨脂、锁阳、韭菜子、肉桂、红参蛇床子温补肾阳;用狗鞭、羊鞭、牛鞭、驴鞭、貂鞭、海龙、枸杞子、鹿茸填精益髓;并用牛膝强筋壮骨。本方适用于肾阳亏损,阳痿早泄,腰膝软,遗精自汗,畏寒肢冷,神疲无力等。感受风寒者,可用苏叶、生姜煎汤送服补天灵片,但本片血肉有情之品较多,不宜多服。

参看

关于“肢体发凉”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