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短时间阵发性钝痛
A+医学百科 >> 肛门短时间阵发性钝痛 |
肛门常有短时间阵发性钝痛,或疼痛持续数小时,是肛窦炎的临床症状常见的表现。肛窦炎又称肛隐窝炎,常是肛管直肠部位感染性疾病的发源病灶,因症状不重,易被忽视。
目录 |
肛门短时间阵发性钝痛的原因
(一)发病原因
1.感染与损伤 肛窦因窦底在下,开口朝上,呈袋状,引流差,容易贮藏粪便引发感染和损伤,肛窦的边缘又有游离的半月形的肛瓣,也容易受到干粪块的擦伤或被排便时撕裂。排便次数增多或患肠炎、痢疾、腹泻、便秘等,频繁刺激肛窦和肛瓣。身体和局部抵抗力降低,或有周身慢性消耗性疾病,粪便和异物存积肛窦,窦道受到阻塞,使肛腺分泌的肛液引流不畅,加上粪便分解,病菌繁殖,肛窦即发炎肿胀。常见的致病菌有大肠埃希杆菌、葡萄球菌、变形杆菌、产气杆菌、链球菌、结核杆菌、绿脓杆菌等,其中大肠埃希杆菌占60%~70%。
2.性激素的影响 高月晋等(1985)指出,与皮脂腺一样,肛腺的发育与功能主要受人体性激素的调节,性激素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肛腺的增生与萎缩,因此性激素的水平与肛窦炎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而性激素中以雄激素的影响最大。人一生中,新生儿体内由母体带来的雄激素较多,故肛周感染较多,一过发育成长期,随雄激素水平下降,肛周感染有的可自愈。男性及青壮年雄激素水平较高,故而肛腺感染增多,肛周脓肿常发于青壮年。老年性激素水平明显下降,肛腺随之萎缩,因此老年很少发生肛窦炎及肛周感染。
3.胚胎发育的影响 认为在胚胎发育的第7周,泄殖腔膜和肛膜破裂,与后肠融合,此时泄殖腔膜的背侧部分衍生为肛管、齿状线和肛柱的下部,若由于某种原因造成肛膜与后肠之间发生异常融合,不能形成正常齿状线和隐窝,而形成不规则齿状线和过深隐窝,出生后容易受细菌感染和损伤,形成肛窦炎、肛周脓肿和肛瘘。临床观察证实肛周脓肿和肛瘘患者的肛隐窝常异常加深,可深达3~10mm,数目可增至3~13个,胚胎发育影响着肛窦的学说已为专家广泛认可。
(二)发病机制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肛门短时间阵发性钝痛的诊断
肛窦炎 慢性期无明显症状,但常有肛内轻微隐痛坠胀或不适感,或肛腺分泌减少,肛管干涩,排便不畅等。急性发作期则有排便疼痛,分泌物多,手纸偶然带脓血,烧灼不适,肛门坠胀等。如果肛门括约肌受炎性刺激,可引起括约肌轻度或中度痉挛性收缩,常有短时间阵发性钝痛,或疼痛持续数小时,严重者疼痛可通过阴部内神经、骶神经、会阴神经出现放射性疼痛。
肛门短时间阵发性钝痛的鉴别诊断
肛门短时间阵发性钝痛的鉴别诊断:
1、肛裂:肛裂以肛门周期性疼痛、便秘、大便带血为主症。其疼痛程度较肛隐窝炎重,疼痛时间亦较长。
2、肛周脓肿:是肛隐窝炎进一步发展的结果,主要表现为肛周疼痛,逐渐加重,酿脓时呈鸡啄样痛,伴恶寒发热等症,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明显增多,中性粒细胞亦升高。
3、肛门疼痛:肛门疼痛是多种肛门直肠疾病的临床表现。不同性质的疼痛,反映出不同的疾病特点。
4、血栓外痔:血栓外痔(external hemorrhiod)血栓外痔是临床多发病,常因过食辛辣刺激食物,大便临厕努挣,肛周皮下静脉破裂,血液淤积皮下而成。临床常以患者自觉肛门肿胀、疼痛有异物感为主症,检查可见肛周或肛管皮下有葡萄状暗紫色肿物,有时伴表面轻度糜烂出血。
5、肛管炎:肛管炎是长期的粪便刺激和不良的排便习惯引起的,其主要症状是持续性跳动疼痛、肛门瘙痒坠涨、排便异常等。持续性跳动性疼痛:许多患者当排便时,因大便刺激肛管而导致持续性疼痛,令患者行动不便,坐卧不安。
肛窦炎 慢性期无明显症状,但常有肛内轻微隐痛坠胀或不适感,或肛腺分泌减少,肛管干涩,排便不畅等。急性发作期则有排便疼痛,分泌物多,手纸偶然带脓血,烧灼不适,肛门坠胀等。如果肛门括约肌受炎性刺激,可引起括约肌轻度或中度痉挛性收缩,常有短时间阵发性钝痛,或疼痛持续数小时,严重者疼痛可通过阴部内神经、骶神经、会阴神经出现放射性疼痛。
肛门短时间阵发性钝痛的治疗和预防方法
辣椒、酒类对直肠粘膜有直接刺激作用,过度进食则会引起直肠粘膜充血、扩张。辣椒和酒类也会刺激肛门瓣及肛窦,引起局部发炎而导致肛窦炎,因此应少吃这类刺激型食物。
参看
关于“肛门短时间阵发性钝痛”的留言: | 订阅讨论RSS |
目前暂无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