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微血管栓塞引起脏器功能障碍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医学电子书 >> 《病理生理学》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的机能代谢变化与临床表现 >> 微血管栓塞引起脏器功能障碍
病理生理学

病理生理学目录

DIC病人尸检或活检时,常发现微血管(特别是毛细血管与微静脉)内有微血栓存在。它可由血小板组成,但典型的是纤维蛋白性微血栓。它们可以在局部形成,也可来自别处,从而阻塞微血管。在某些情况下,患者虽然有典型的DIC临床表现,但病理检查却未能发现阻塞性微血栓,这可能是由于体内凝血系统发动后纤溶系统同时被激活,使微血栓在生前或死后被溶解所致,也可能是纤维蛋白微血栓尚未完全形成,只有在电镜下才能见到。曾有人在研究猴的内毒素休克与DIC关系时,获得这方面的证据。

微血管中形成的微血栓,可阻塞相应部位的微循环血流,严重时可造成实质脏器的局灶性坏死(图9-4)。严重或持续过久的坏死性病变可成为受累脏器功能衰竭的原因(图9-4)如果微血栓在肾脏形成,则病变可累及入球小动脉肾小球毛细血管,严重时可出现双侧肾皮质坏死急性肾功能衰竭,临床上表现为少尿蛋白尿血尿等。在肺部,可引起呼吸困难肺出血,从而导致呼吸衰竭消化系统的病变可导致恶心呕吐腹泻消化道出血肝脏受累时可出现黄疸肝功能衰竭内分泌腺的病变常见者为肾上腺皮质出血性坏死造成的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称华-佛氏综合征(Waterhorst-Friderichsen syndrome)。垂体坏死可导致席汉氏综合征(Sheehan's syndrome)。神经系统的病变可导致神志模糊,嗜睡昏迷惊厥等非特异症状,这些症状的出现并非是由一个孤立的局部病灶引起,而可能是由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及微血管阻塞、脑皮质脑干的多处出血所致。

DIC的主要临床表现及其机制


图9-4 DIC的主要临床表现及其机制

DIC时由于凝血及纤溶的轻重程度不一,在不同的病人及病程的不同阶段可有不同的表现,此外,DIC范围大小不一所造成的后果也不同,轻者仅影响个别脏器的部分功能,重者可引起一个或多个脏器的功能衰竭即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造成死亡。

32 出血 | 循环功能——休克 32
关于“病理生理学/微血管栓塞引起脏器功能障碍”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